1.4万亿Uber还要继续吃Robotaxi的苦
来源:36kr 5 小时前

优步作为国际出行巨头,当前核心业务整体业绩表现稳中有升,但想再现爆发式增长,需要契机。

优步未来还能涨吗?

在确保核心业务持续增长的前提下,Uber未来增长驱动关键看广告业务和自动驾驶。2024和2025年,优步几乎撩遍了中国的自动驾驶企业,然而,自动驾驶对于优步来说,更像一把双刃剑,短期会增加资本开支和面临盈利压力,长期潜在收益随着自动驾驶商业化规模落地而受益。

因此,因此优步未来股价能否上涨,中短期看广告业务,长期则重点看自动驾驶业务商业化落地程度如何。

01 三季度业绩加速增长,盈利创新高

优步11月4日晚美股盘前,发布了2025年三季度财报,整体来看保持增长态势。

财报显示,优步2025年三季度营收134.7亿美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增长更是突飞猛进,较上年同期26亿美元增长近三倍,达到66亿美元。调整后EBITDA增长33%,达到约23亿美元。

从细分业务来看,优步的核心业务出行部门Q3营收为76.8亿美元,同比增长20%;配送部门(即外卖业务)Q3营收为44.8亿美元,同比增长9%;货运业务Q3营收为13.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几乎持平。

当前,优步收入增长主要是出行业务和配送业务双轮驱动,订单总额则成为非常重要的指标。

三季度是线下出行旺季,订单和总预订量保持增长。财报披露,2025年Q3公司总预订额同比增长21%至497亿美元,其中出行业务的订单额同比增长19.6%至251亿美元。

报告期内,优步配送业务表现亮眼,三季度配送业务订单额同比增长25%,较上季度的20%,增长5个百分点。

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优步的出行业务都弱于配送业务。优步在网约车行业的主动地位相当稳固,公司希望在网约车之外拓展更具增长潜力的服务,首席执行官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表示,优步One计划正鼓励用户预订更多餐饮和生鲜配送服务。

据公司披露,生鲜及日用品等非餐外卖的年化订单额已达120亿美元(上季为100亿美元),已相当于当前整体外卖订单额的17%,是近期配送业务增速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

从区域表现来看,美加地区一直是公司最大收入来源,此前超五成以上的收入由美加地区贡献。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三季度,美加地区的贡献的收入首次降低至50%以下,从近四个季度的收入增速来看,增速持续放缓,是增速最慢的地区。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是优步营收增速最快的地区,收入规模位列第二,为公司贡献了三成以上的收入。

02 优步还能涨吗?

优步未来股价受财务表现、业绩增长潜力等多重要因素影响。

优步目前出行和配送核心业务韧性得到验证,未来业绩增长潜力如何,重点看广告和自动驾驶业务。

中短期,优步广告业务增速有望成为推动估值提升的重要驱动力。Uber通过在UberEats上投放赞助广告,以及在移动出行领域的JourneyAds,广告业务的高毛利特性(无需额外履约成本)能直接提升整体利润率。

此外,优步庞大的用户群,使其具备流量变现优势。目前优步拥有1.9亿活跃用户,通过App内展示广告、行程中植入等方式,有望将庞大用户流量转化为广告收入。随着广告产品体系完善(如商户营销工具)和合作品牌增加,变现效率将持续提升。

广告业务的高增长对估值形成潜在影响。广告业务的高增长可能推动市销率(PS)上行。当前优步PS为4.25(TTM),低于部分以广告为主业的科技公司(如Meta PS约8.63),若广告收入占比提升,估值逻辑或向高毛利平台靠拢。

不过,优步广告业务目前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很低,不足3%,需持续高增长才能显著改变收入结构。广告业务的高增速为优步估值提供上行弹性,但需观察其收入占比提升的持续性及与核心业务的协同效果。

自动驾驶业务会对优步持续产生重要影响。

短期优步自动驾驶业务对其现金流预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开支增加和短期盈利压力两方面。在三季报电话会上,优步CEO达拉·科斯罗萨希表示,预计自动驾驶出租车在未来几年内仍无法实现盈利,这一言论加剧了市场的担忧情绪,周二盘中,优步股价大幅下跌近10%。

Uber早在2015年便入局自动驾驶,至今布局自动驾驶的策略已然发生根本性变化。从一个“硬核玩家”转变为一个“务实的生态整合者”。它放弃了高风险的“重资产”自研模式,转而利用其无可比拟的平台优势,通过与专业公司合作,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将自动驾驶服务推向市场。

优步在自动驾驶领域,采用“广撒网”式合作,几乎与中国所有自动驾驶公司达成合作。

早在2024年底,文远知行与优步宣布,双方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在阿布扎比开展合作。

此前,优步曾参与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的美国IPO投资。今年5月,优步宣布额外向文远知行投资1亿美元。有消息称,文远知行本次港股上市也获得优步的投资支持。

今年7月,优步与百度萝卜快跑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9月,优步宣布与Momenta达成合作,计划2026年在德国慕尼黑率先推出Robotaxi服务;10月,优步宣布,计划组建一支由10万辆搭载英伟达技术的自动驾驶汽车组成的车队。

Uber的目标是在2027年后逐步扩展至10万辆L4级车辆,一整套从硬件制造、软件部署到车队管理的生态体系开始成型,Uber将负责车辆运营、维护、充电和客户支持。

不过,目前优步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规模有限。该公司曾表示,将把与Waymo在奥斯汀和亚特兰大的车队扩大到“数百辆”。但与优步数百万级的网约车司机及快递员大军相比,这一数字依然相形见绌。正因如此,优步难以在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中压缩成本、实现盈利。

此外,优步与英伟达合作部署10万辆自动驾驶车队,可能增加长期研发费用,进而压缩利润空间。

03 自动驾驶,优步面临强大竞争

在自动驾驶落地和出行生态中,优步面临多方强大竞争:

1、科技巨头:Waymo(Alphabet旗下)和Cruise(通用汽车旗下)

Waymo作为全球自动驾驶的领军者,拥有最成熟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已在凤凰城、旧金山等地推出无人出租车服务。Lyft与Waymo合作推出自动驾驶服务,可能迫使优步维持一定补贴水平。

Cruise曾经是Uber的重要潜在合作伙伴,也在旧金山等地运营无人驾驶出租车。

这两家公司被公认为行业技术领导者,测试里程、接管率等关键指标领先,两家公司背后分别有谷歌和通用汽车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能够承受长期的研发投入。Waymo可以与谷歌地图等生态深度结合,Cruise则有通用的汽车制造能力。他们可能绕过Uber这样的平台,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如Waymo One),成为Uber的直接竞争对手。

2、汽车制造商特斯拉计划推出自己的Robotaxi网络,将直接与优步的核心业务竞争。

特斯拉虽然目前以辅助驾驶(FSD)为主,但长远目标是实现Robotaxi,若成功推出Robotaxi网络,将直接冲击传统网约车模式。

特斯拉的优势在于拥有大规模生产汽车的能力,可以控制硬件成本,特斯拉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数据优势,可以通过庞大的车主车队收集海量的真实驾驶数据。

3、聚合平台以及新兴出行公司

优步在美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Lyft,区域性出行平台Grab、Gojek等。

4、中国自动驾驶公司:百度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滴滴、文远知行等。

中国交通场景十分复杂,这些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在中国市场拥有大量数据和先发优势。如今这些公司都在进行全球化扩张,也可能成为优步在国际市场的潜在竞争对手。

优步最大的机会在于将自动驾驶技术”商品化”,通过其网络效应和平台地位成为未来出行生态中不可或缺的“水和电”。

优步的平台网络效应是其最核心的护城河,可以作为自动驾驶技术落地最佳平台。未来出行是“MaaS”(出行即服务)。优步可以将其App打造成一个超级入口,整合自动驾驶出租车、人类驾驶的网约车、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公共交通票务等,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无缝的出行解决方案。自动驾驶只是其中一个选项,优步可以成为自动驾驶车辆的“流量入口”和“运营管家”,从中获取持续收入。

司机成本占优步网约车收入的比例很高,未来部分或者全部由自动驾驶车辆替代,将极大改善其单位经济效益和毛利率。

优步在自动驾驶货运也有布局,其与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如Aurora)合作,开拓B端市场,而自动驾驶技术在长途货运领域的商业化可能比Robotaxi来得更早。这为Uber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巨大的收入来源。

对股价而言,短期来看,自动驾驶仍是拖累利润的“成本中心”;但长期来看,它是Uber能否实现万亿美元市值梦想、证明其商业模式长期可行性的关键胜负手。如果L4级自动驾驶在未来3-5年内大规模商业,尤其是在特定城市/区域落地无车出租车,优步作为运营平台将显著受益,届时市场可能会重估其平台价值,给予更高的估值倍数,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其合作伙伴的进展、商业化落地的速度以及最终对利润表的改善情况。

简体中文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