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系+清华造,一双机器人的眼睛融资了
来源:36kr 9 小时前

本轮融资由麟阁创投领投,产业投资方横店资本跟投,老股东远桥资本超额加注,深蓝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

如果要复盘2025年的一级市场,那么“具身智能”一定是很多人心中最热的投资主题。

几个月前,我曾经在《连“徐大姐”都来投具身智能了》一文中复盘过2025年前7个月的整体融资情况,统计得到2025年前7个月具身智能赛道融资事件达到了123起,上亿规模的融资事件达到46起,其中在7月7日到7月13日当周共有6家具身智能的初创公司官宣了“亿元”级别以上的融资。当时我的结论是,从规模上、频次上、数量上等多个维度上,都称得上近几年难得一见的融资潮。

几个月过去了,整体趋势仍然没有明显降温。据投中嘉川CVSource统计,2025年前10个月,具身智能赛道的新增融资事件达到了195起,上亿规模的融资事件达到69起,相较于前7个月的数据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可以说,“急、热、多、快”的描述仍然适用。

不过,热度的持续并不代表创业者和投资人的思路没有出现变化。2025年前7个月,尤其是4月亦庄马拉松以来出现的融资热,通常被理解为“大模型投资潮”的延续。一个基础逻辑是,进入2025年后“模型能力出现了大幅度提升”,而其中机器人是最能体现“模型能力大幅度提升”的一个应用,且“能力提升的速度和加速度超过市场预期”。因此虽然具身智能目前仍然缺少“特别量化的指标来做估值定价”,主要应用场景也仍然集中于科研和展示,但相较于其他赛道也“确实是一个可预见的确定性”,值得“提前做布局”。

但随着热度的继续推进,融资节奏的继续密集,一个新现状是:第一梯队的企业在资金、团队建设、技术积累、供应链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足够形成壁垒的优势。在这个前提下,对数据集、算力消耗、技术储备、场景拓展有更高要求的“本体”已经很难出现太大的破局机会,投资重点将不可避免地向“上游”走,集中在机器人关节、柔性材料等关键零部件上。例如具身智能的头部企业智元机器人就在8月透露,智元开展了面向早期项目的CVC业务,其中一条主线便是千觉机器人、灵猴机器人、富兴电机为代表的上游企业。

而在今天,又有一家机器人产业链上游的潜力公司完成了新一轮融资。据投中网获悉,专注于“机器人感知”领域的赛感智能于近日完成了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麟阁创投领投,产业投资方横店资本跟投,老股东远桥资本超额加注,深蓝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用于核心技术迭代、产品线的战略扩张及商业化规模化落地,从而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多模态空间传感器领域的技术优势,推动产品在机器人场景中的深入应用。

“机器人双眼”,清华造

对于人类来说,能够顺利地完成吃饭、喝水、做家务,很大程度依赖于视觉的辅助,帮助我们定位饭碗在哪里、距离自己有多远、要耗时多久来到嘴边——同样的逻辑对于机器人来说也“适用”,为了让机器人顺利地进入人类的生产生活场景,研发者们几乎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在迭代机器人的“双眼”,尝试让机器人更高效、具体、准确地认知我们的物理世界。

从已有的产品来看,目前比较主流的技术方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多传感器融合”,通过RGB摄像头+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的形式,让机器人能够获得多种数据,再通过数据融合来提升系统的准确性;另一种是让机器人学会“主动看”,机器人通过主动移动摄像头,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或环境(比如过障碍),以获取更完整、更清晰的信息。

但这两种技术方案也有很明显的缺点。对于前者而言,“多传感器融合”高度依赖各个独立传感器系统的机械独立堆叠,消耗大量的人工,代码资源和算力才能实现机器人基本的行为决策。后者也同样如此,如果要让机器人不再傻傻地、静态地处理一张图片,决策就必须在毫秒到秒级的时间内完成,同时还需要完成更复杂的动作规划算法,同样对应着巨大的计算量。

而这正是赛感智能看到的创业机会。

赛感智能成立于2024年,创业团队拥有浓厚的“清华”底色:创始人兼CEO付晨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清华大学光学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在成立赛感智能之前曾经参与了富锐光学(机器人领域2D激光雷达市占率30%的头部企)的联合创业,负责激光雷达项目研发。出任CTO后,付晨又牵头组建产品部门,负责富锐光学整体业务流程与产品规划,研发,控制,建立了整套面向客户需求的产品与技术服务快速响应机制。

这段经历给付晨的启发是,在解决“机器人感知”的思路上,需要的是“多模态融合+感知-决策一体化”技术路径,即在同样寻求“多传感器融合”(3D激光雷达与环形摄像头等多源数据)的基础上,搭配本地化算力平台和精简部署的VLA与算法,构建机器人“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完成目标的特征生成,环境感知和基本行为决策。

与此同时,为了优化系统表现,团队还需要自研一套全新的激光雷达技术架构,可以以极低的成本生成前所未有的大视场高密度点云,为机器人精准感知提供坚实数据基础,同时满足避障、导航与目标识别等多重需求,实现在动态环境下的高精度定位、障碍识别与路径规划,决策响应速度提升至毫秒级,从而释放机器人“大脑”的负担帮助其能够迅速应对多样复杂场景。

可以说,如果这一思路可以顺利完成,那么赛感智能将有机会打造一套与“定制化感知方案”完全不同的、更与当下具身智能赛道亟待进入更多生活服务场景更匹配的“全场景感知生态方案”。而据投中网获悉,本次新融资的顺利完成,则标志着这条技术路线的顺利推进:

在全场景感知覆盖方面,赛感智能自主研发的Octa系列产品,为各类工业机器人提供精准感知能力,指向未来“全场景、长期可持续”的感知解决方案。

(产品示意图,图源:赛感智能)

在感知-决策-执行闭环层间,赛感智能最新推出的多模态传感中枢架构,做到了以超紧凑结构同时实现高密度点云覆盖能力,端到端视觉能力约目标结构化信息生成能力,让移动机器人实现“感知-决策-执行”无缝衔接,兼具高性能与低成本。付晨表示:“这只是场景落地的起点。随着多模态融合技术迭代,我们将持续推出适配更多行业的解决方案。”

“清华系+大产业方”的信任票

本轮新进投资方阵容也有鲜明的“清华”底色,领投方麟阁创投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专注于早期阶段的投资机构,“以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点,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领域的系统创新升级机会。

同样的投资逻辑也体现在另一参与方横店资本。横店资本是横店集团旗下的产业投资平台,依托横店集团在制造业深厚的产业背景,近几年投资了大量先进制造领域的项目——例如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江苏迈征智能装备、巨力自动化,也在智慧医疗领域有了相当的布局——例如手术机器人研发商敏捷医疗、泛血管介入器械研发商中天医疗。这些已有布局,无一例外都对“机器人视觉”“机器人感知”表现出了强烈需求。

此外还有一个彩蛋是,延承自苏泊尔产业资本的老股东远桥资产,近几年来也是“具身智能”领域中低调的活跃投资方之一,并尤其青睐“机器人上游零部件”。其2024年初投资的仙工智能,曾经连续两年蝉联全球机器人控制器销量第一,目前已经筹备港交所上市。远桥资本公众号曾经在一篇行研中明确提及: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企业机会大,不仅因为未来终端市场增量有4-20倍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技术创新和技术将本的需求,假设要达到马斯克的产品预期,机器人的整体成本需要下降60-80%……存在着大量技术路线的创新,继而形成许多技术创新型企业成长的机会。”

总之,麟阁创投、横店资本本轮的参与,一方面很好地佐证着开头提到的“具身智能整体向上游”的共识,与此同时也佐证了赛感智能技术方案的必要性、前瞻性、紧迫性。而老股东、同样为大产业方远桥投资的继续参与,则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赛感智能所选择的这条技术路线,进展是符合预期甚至超预期的。

据投中网获悉,赛感智能除了目前已经公布的自研激光雷达OCTA,还实现多项核心技术突破,显著提升机器视觉解决方案的集成效率与性能,产品化进程快速推进,已进入头部客户的小批量交付阶段。而随着本轮融资完成与新产品持续亮相,赛感智能将持续推动多模态感知技术的演进,帮助机器人将不再局限于某一单一领域,正在打破工业与民用机器人感知技术的壁垒,让机器真正“看见”立体世界、洞察万变场景。

简体中文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