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森美官宣:进军垂直氮化镓;
2.英伟达CEO黄仁勋完成10亿美元股票出售;
3.AI应用引爆钽电容需求 被动元件大厂宣布涨价高达三成;
4.黄仁勋:“对华出售最先进半导体会危及国家安全”站不住脚;
1.安森美官宣:进军垂直氮化镓;
随着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电动汽车等高能耗领域的能源需求激增,安森美半导体(Onsemi)推出垂直氮化镓(vGaN)功率半导体,为相关领域的功率密度、效率和耐用性树立新标杆。这款新一代 GaN-on-GaN 功率器件采用垂直导电设计,电流可垂直流经化合物半导体,能实现更高工作电压与更快开关频率,既达到节能效果,还能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及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打造更小巧轻便的系统。
作为突破性功率半导体技术,vGaN 由安森美半导体纽约州锡拉丘兹晶圆厂研发制造,公司拥有超 130 项全球专利,覆盖基础工艺、器件设计、制造及系统创新等核心环节。相较于商用 GaN 常用的横向结构,vGaN 直接在 GaN 衬底上生长 GaN,电流可穿透芯片而非仅流过表面,不仅电流密度和工作电压优于横向 GaN 器件,开关频率也超过硅或碳化硅(SiC)产品。
安森美半导体企业战略高级副总裁 Dinesh Ramanathan 表示,vGaN 技术将重塑行业格局,巩固公司在能效与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当下,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及 AI 数据中心等场景的电力需求增长远超高效发电与输电能力,节能已成为技术进步的关键考量。vGaN 技术的推出,为客户提供了追求卓越性能的核心工具,也让安森美在以能效和功率密度为核心竞争点的未来中占据引领地位。
2.英伟达CEO黄仁勋完成10亿美元股票出售;
当地时间10月3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最新文件显示,英伟达CEO黄仁勋已于10月29日完成最后一笔2.5万股公司股票的出售。此举标志着其自今年6月起执行的一项大规模、预先安排的股票出售计划正式收官,总套现规模超过10亿美元。

根据披露,这项出售计划由黄仁勋于今年3月制定,原定在年底前出售最多600万股英伟达股票。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自6月下旬启动减持以来,英伟达股价在人工智能处理器需求持续火爆的推动下逆势上涨逾40%,但黄仁勋仍严格按计划执行并完成了减持。
此次减持是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10b5-1规则进行的预先规划交易。该规则允许公司内部人士在提前设定好时间或价格参数后自动执行交易,从而避免潜在的内幕交易指控。这表明,此次大规模减持更应被理解为一次常规的财务规划,而非基于对公司短期前景的判断。
黄仁勋的财富增长是英伟达在AI时代强势崛起的缩影。过去半年间,英伟达股价累计飙升近86%,并于本周三市值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从4万亿美元到5万亿美元仅用时四个月。这家总部位于加州圣克拉拉的芯片制造商,正以惊人的增长速度重塑科技行业格局。
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统计,现年62岁的黄仁勋在2024年财富暴增613亿美元,目前以1757亿美元的总资产位列全球富豪榜第九位。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他已累计出售了价值超过29亿美元的英伟达股票。此外,今年他还向其名下基金会和一个捐赠人建议基金捐赠了价值超过3亿美元的股票。
英伟达的市值飙涨不仅壮大了创始人的财富,更在公司内部催生了三位新的亿万富翁,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亿万富翁制造机”的地位。
在AI浪潮的顶峰,选择将部分持股变现的英伟达内部人士远不止黄仁勋一人。追踪此类交易的Washington Service数据显示,仅在今年第三季度,英伟达内部人士就合计出售了接近15亿美元的股票。
将时间线拉长至2024年至今,英伟达内部人士的股票出售总额已突破20亿美元,这一数字远高于2023年全年的4.62亿美元,显示出在当前股价高位下强烈的套现意愿。
这股出售潮也席卷了整个AI产业链。在第三季度,Arista Network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Jayshree Ullal出售了8.61亿美元股票,规模超过了同期黄仁勋的单笔减持。而在云服务商CoreWeave的IPO锁定期结束后,其内部人士上一季度也出售了超过10亿美元的股票。这使得AI领域的内部人士出售额,成为仅次于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的市场焦点。
分析人士指出,内部人士减持是美股市场的常见现象,尤其在股价经历大幅上涨后。尽管这并不直接等同于看空公司未来,但如此集中的大规模套现,无疑为当下火热的AI投资情绪注入了一丝理性的审慎。
3.AI应用引爆钽电容需求 被动元件大厂宣布涨价高达三成;
据《科创板日报》从供应链获悉,由于AI应用带动钽电容需求大增,被动元件大厂国巨集团旗下基美(Kemet)向客户发出钽电容涨价通知。此为基美今年第二波调涨,相较第一波,调涨的客户从代理商扩及直销客户,范围更广,新价格将于11月1日生效。供应链透露,涨价幅度高达二至三成。

国信证券最新报告指出,电子行业上游呈现“通胀”趋势,AI拉动下存储领域呈现“周期与成长共振”特征。存储、部分被动件、高阶CCL等环节已出现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现象。企业级存储价格持续上扬,服务器大容量需求增加挤压消费类市场供应,推动存储价格全面拉升。
AI服务器需求快速扩张,全球大型云服务商加速采购英伟达GPU整柜式解决方案及自研AI ASIC。国信证券预计,2025年八大CSP资本支出将突破4200亿美元,2026年有望达520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AI服务器的高功耗特性显著提升了对高阶被动元件的依赖度,MLCC领域表现尤为突出。根据中信建投研报,高端MLCC用量受益于AI终端渗透率的不断提升而快速增长,带来上游高端原材料需求爆发。以MLCC用镍粉为例,假设每亿颗MLCC用纳米镍粉0.22吨,预计新能源及AI领域用MLCC需求量从2023年的约3000亿颗增长至2030年的近3万亿颗,高端MLCC用纳米镍粉需求量从不足千吨增长至超6千吨。
此外,“以旧换新”政策撬动替换大市场,伴随新能源车及AI发展,被动元件需求数量激增。公开资料显示,新能源车MLCC用量是传统燃油车6倍,AI服务器、AI PC、AI手机等MLCC需求量分别增长约100%、40%~60%和20%。
近年来,随着我国被动元件生产研发技术不断创新,国内厂商在下游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储能等产业快速发展,从而带动上游被动元件的高速增长,国产被动元件产业链的渗透率逐渐提升,且具备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根据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报告,2023年中国被动元件行业市场规模1237.65亿元,预测2030年达到2583.59亿元,2023—2030年复合增速为11.09%。
近年来随着生产研发技术不断创新,我国陶瓷电容器市场空间逐步扩大,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MLCC市场。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全球MLCC市场规模将达到1120亿元,其中中国473亿元。
4.黄仁勋:“对华出售最先进半导体会危及国家安全”站不住脚;
当地时间 10 月 31 日,APEC 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在韩国庆州和白会议中心举行。同日,出席 APEC 工商领导人峰会的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庆州接受采访时,就中美芯片领域合作与市场问题发表明确观点,直言不认同 “对华出售最先进半导体危及国家安全” 的说法,强调合作才最符合各方利益。
黄仁勋表示,将继续争取进入中国市场,并对中美芯片领域的合作保持乐观,认为中国在致力于成为人工智能领域领导者的过程中,仍会需要美国的芯片。他高度肯定中国市场的独特价值,称其 “独一无二、至关重要、充满活力且不可替代”,并指出服务中国市场符合美国利益,将美国技术带入中国也符合中国利益,最终契合两国共同利益。这一表态并非首次,早在 10 月初,黄仁勋就曾透露,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从 95% 降至 0%,彻底退出中国市场,而这一政策也导致美国失去了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
针对美方以 “国家安全” 为由实施芯片限制的举措,黄仁勋明确表示相关担忧站不住脚。他提到,中国已具备大量生产 AI 芯片的能力,且此前美国对英伟达为中国市场定制的 H20 芯片实施无限期管制,而中国本身也并不依赖 H20 或任何美国芯片,这一事实已回应了所谓的 “国家安全担忧”。同时,黄仁勋承认英伟达目前在芯片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但也强调 “低估中国的实力与竞争力是愚蠢的”。值得关注的是,H20 芯片的对华出口历程波折,今年 4 月美方宣布无限期管制,7 月英伟达获批准对华销售,却在 7 月底因安全风险被国家网信办约谈,9 月又因违反反垄断法被市场监管总局进一步调查,且英伟达首席财务官曾透露,本财季未向中国市场销售任何 H20 芯片,若地缘政治环境允许,相关出货收入本可达到 20 亿至 50 亿美元。
中方在美输华芯片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明确,外交部多次强调,反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美方的恶意封锁和打压既扰乱全球产业链稳定,也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希望美方以实际行动维护全球产供链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