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国斥资2万亿韩元打造AI数据中心 三星加入;
2.IBM突破性进展:常规AMD芯片成功实现量子计算纠错算法;
3.日美将签署人工智能和6G合作协议;
4.揭秘OpenAI不同寻常的10万亿交易:奥特曼核心圈子主导、避开外部顾问;
1.韩国斥资2万亿韩元打造AI数据中心 三星加入;
随着韩国政府推进规模达2万亿韩元(约14亿美元)的国家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事业,三星电子已被确认加入了唯一投标财团。三星电子将与三星物产和三星SDS合作,通过“一个团队”战略,在公共事业中展示数据中心建设能力。
据业界10月26日透露,三星电子加入了三星SDS为首的财团,三星SDS是科学信息通信技术部国家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事业的唯一竞标者。该财团包括三星电子、三星物产、三星SDS等3家三星子公司。参与财团的主要企业还有Kakao、KT、Naver Cloud等。
据悉,三星子公司在该财团中持有相当大的股份。如果财团通过评估,韩国政府和财团将成立特殊目的公司(SPC)来实施该项目。该财团在SPC的私营部门份额预计将超过70%。其中,三星SDS和Naver Cloud各持有两位数的股份,而三星电子、三星物产等参与企业持有个位数的股份。
韩国国家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由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部监督,旨在在韩国建立一个大型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目标是到2028年部署1.5万个图形处理单元(GPU),到2030年在国家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部署5万个以上的GPU。建成的韩国国家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支持该国私营初创企业和学术界的人工智能研发(R&D),总费用约为2万亿韩元。(校对/李梅)
2.IBM突破性进展:常规AMD芯片成功实现量子计算纠错算法;

IBM近期表示,其可在AMD的常规芯片上运行一项关键的量子计算纠错算法,这朝着超强计算机商业化迈出了一步。
这家美国巨头正竞相开发量子计算技术,与微软和Alphabet旗下谷歌展开竞争。谷歌近期宣布了一项突破性的量子算法。
量子计算机使用所谓的量子比特来解决传统计算机需要数千年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数万亿个原子如何随时间发生反应。然而,量子比特容易出错,这些错误会迅速压垮量子芯片的有效计算能力。
今年6月,IBM表示已开发出一种与量子芯片同时运行的算法,可以解决此类错误。研究论文显示,IBM将展示其可以在AMD生产的名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上实时运行这些算法。
IBM研究总监Jay Gambetta表示,这项研究表明,IBM的算法不仅在现实世界中有效,而且可以在现成的AMD芯片上运行,另外价格也并非“贵得离谱”。
Jay Gambetta表示:“实现它,并证明其速度实际上比需求速度快10倍,意义非凡。”
IBM制定了一项多年计划,计划在2029年前打造一台Starling量子计算机。Jay Gambetta表示,近期披露的算法工作比计划提前一年完成。
消息传出后,IBM股价周五收盘上涨7.88%,至397.46美元,AMD股价收盘上涨7.63%,至252.92美元。(校对/赵月)
3.日美将签署人工智能和6G合作协议;
日本和美国即将签署一项协议,在人工智能和下一代无线标准方面开展合作。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将于10月28日在东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期间,双方将签署一份关于技术繁荣的合作备忘录。
该备忘录将涵盖人工智能、研究信息保密、“超越5G/6G”无线技术、医疗和生物技术供应链、量子技术、核聚变和太空等领域。该备忘录还将列出两国2月峰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提到的关键技术合作的具体步骤。
此外,备忘录还将呼吁促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硬件、模型、软件和应用程序的出口,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发展所需的设备和设施,例如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机。
此举部分源于对中国在该领域崛起的担忧。中国政府一直在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以提升国家的技术实力,但一些观察人士对中国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在隐私和准确性方面表示担忧。
日本和美国担心新兴国家会依赖中国的人工智能。他们的目标是推动更安全、更可靠的人工智能系统的采用,并在制定国际标准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日本政府将于今年起草一项计划,以促进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预计该计划将包括政府支持开发高质量的本土人工智能,并将其出口到新兴市场和其他市场。
波士顿咨询集团去年对82位年收入至少5亿美元的日本公司高管进行了一项调查,其中约一半表示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超过2500万美元。与美国合作可能会进一步鼓励投资,并提升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根据备忘录,日美两国还将在下一代无线技术的研发和标准方面开展合作。两国将在量子计算、太空和核聚变领域培养人才并开展联合研究。日本的目标是到2030年代在核聚变领域实现发电示范。(校对/李梅)
4.揭秘OpenAI不同寻常的10万亿交易:奥特曼核心圈子主导、避开外部顾问;

奥特曼靠自己的副手达成交易
北京时间10月27日,据《金融时报》报道,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及其内部核心高管团队在几乎没有外部顾问参与的情况下,主导了总额高达1.5万亿美元(约合10万亿元人民币)的重磅交易。这些不同寻常的交易将OpenAI的命运与一些全球巨头绑定在一起。
奥特曼在谈判过程中基本上避开了OpenAI的投行顾问和律师,亲自与英伟达、甲骨文、AMD以及博通等公司洽谈,为公司争取为期多年的芯片和计算基础设施供应协议。
知情人士称,他转而倚重几名左膀右臂,包括该公司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CFO萨拉·弗里亚尔(Sarah Friar)和最近晋升担任基础设施融资主管的彼得·赫舍尔(Peter Hoeschele)。
重技术、轻财务
这种非传统交易方式达成的协议招致了分析师的批评,因为这些协议缺乏详细的财务条款,并且采用了将供应商、投资者和客户相互绑定的循环式结构。
华尔街对于这些与OpenAI合作的公司给予了积极回应:每当一笔交易公布时,这些公司的股价都会大幅上涨。市场押注这些协议未来可带来数千亿美元的收入。
不过,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奥特曼的团队“首要”关注的是芯片交易的技术层面,而财务细节则“稍后再定”。
OpenAI构建的多年期交易架构将付款与各种里程碑挂钩,使其在未来需求变化或资金枯竭时能够灵活缩减芯片订单规模。
OpenAI高管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尽可能推动更多芯片的生产与研发,而具体的财务细节可以稍后再行敲定。
左膀右臂
知情人士表示,在这些合作项目中,奥特曼会向弗里亚尔和布罗克曼描绘其宏大愿景,随后由他们领导的小型团队完成交易架构设计和治理机制。
“奥特曼是愿景规划者,但真正将这些交易落地的是弗里亚尔及其团队。奥特曼行事低调,在幕后工作,但在谈判陷入僵局时,推动进展的人是弗里亚尔。”一位接近OpenAI的知情人士称。
布罗克曼是2015年OpenAI创始团队的成员。他此前曾任金融科技公司Stripe的首席技术官。当年,他从麻省理工学院辍学加入了OpenAI。
第二位知情人士称,弗里亚尔在这些交易中也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声音”,她的任务是确保这些交易最终能够获得OpenAI的资金支持。弗里亚尔此前在社交网络应用Nextdoor担任CEO,去年加入了OpenAI。
弗里亚尔曾担任高盛股票研究分析师,在Salesforce和支付集团Block担任高级财务职位。她在2021年主导Nextdoor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当时公司估值约为43亿美元。不过,该公司股价此后已下跌约三分之二。
知情人士表示,在融资协议方面,奥特曼一直依赖前花旗银行家迈克尔·克莱因(Michael Klein)担任财务顾问,但克莱因并未参与芯片供应交易。
由德勤前顾问赫舍尔领导的小型团队肩负着重要使命:将算力供应提升至奥特曼设定的每周1吉瓦的宏伟目标。知情人士透露,该团队负责近期合作项目中各项细节条款的落实。
据内部人士称,OpenAI磋商的这些交易,沿用了其今年3月与AI云服务商CoreWeave首次试水的合作模式。
OpenAI与CoreWeave签署了价值119亿美元的计算服务协议,并由此获得了CoreWeave价值3.5亿美元的股权。该合约规模此后已扩大至逾220亿美元,CoreWeave的股价也已上涨两倍。
靠信任
知情人士表示,在许多情况下,后续的交易最初是由芯片公司主动接洽OpenAI,提出合作意向。这些开放式协议主要依赖于奥特曼与其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
一位了解内情的人士透露,奥特曼选择直接依赖公司内部员工而非外部顾问,以简化交易流程并让降低谈判过程中的对抗性。
据接近双方公司的知情人士透露,在英伟达承诺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以换取后者斥资3500亿美元购买10吉瓦芯片的交易中,双方均未寻求外部咨询。
一位接近该交易的人士表示:“奥特曼与黄仁勋有着长期交情且保持频繁沟通,这笔交易基本上是由他们二人主导促成的。”
OpenAI与AMD的交易历经数年磋商,主要围绕为其定制专用芯片展开。一位参与谈判的人士透露,最终,AMD CEO苏姿丰(Lisa Su)“再次主动提出合作,并商讨可行的交易条件”。
根据协议,AMD授予OpenAI认股权证,允许其以每股仅1美分的价格购买公司最多10%的股份。作为交换,OpenAI承诺购买6吉瓦的AMD芯片。法律事务所Sullivan & Cromwell为OpenAI提供了股份购买结构方面的咨询。
与此同时,知情人士称,OpenAI与甲骨文达成的3000亿美元五年期合作,源于甲骨文在得州阿比林筹建的数据中心的原客户在2024年中途退出。时任甲骨文云基础设施负责人的克莱·马戈耶克(Clay Magouyrk,)随即接洽OpenAI,后者迅速接管了该数据中心项目。
奥特曼同时也在扩充其顾问团队。今年9月,他聘请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xAI公司前CFO迈克·利贝拉托雷(Mike Liberatore)担任业务财务主管,负责AI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工作,他预计将在未来交易中发挥关键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