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玩锁单,奥特曼也玩双十一
来源:36kr 12 小时前

十一加班,OpenAI是真的没闲着,创始人山姆·奥特曼甚至环游了宇宙, 出现在各种匪夷所思的场景中。

OpenAI 发布了的sora2视频生成模型,这款首次支持与画面匹配的AI音频生成模型的首个“受害者”就是奥特曼本人,他被网友放到了各种魔幻场景中,做了数不清的迷惑行为。

赛博飞升,恐怖如斯。

 图像由 Sora2 生成

而现实世界,奥特曼和他的 OpenAI 也没闲着。短短的半个月时间,与数个AI 产业链企业达成合作,还顺手给 OpenAI 定了波价——5000 亿美元,史上最强独角兽。

积极的资本运筹,或许有两个合理的解释:要么 AI 要进入下一个快速爆发期,需要未雨绸缪地布局天量算力;要么 OpenAI 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

一场全世界范围内的算力封锁

就在这两个月,OpenAI 疯狂布局,让多家公司股价飞涨。具体而言,这些协议包括与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高达5000亿美元、与AMD高达3000亿美元、与云服务商甲骨文(Oracle)3000亿美元的合作,此外还有与数据中心集团。

CoreWeave超过220亿美元的交易,旨在为OpenAI在未来十年内提供超过20吉瓦(GW)的计算能力——其能耗约等于20座核反应堆。

《象先志》此前分析, 英伟达和甲骨文、 OpenAI 合作的原因,是让风险转移,让利润腾飞,不孤注一掷相信自己永远领先,领先的优势才会愈发明显。

而现在,OpenAI 的频频合作显然不仅仅是加强抗风险韧性这么简单。

OpenAI 玩的是另一种操作,“锁订单”,颇具双十一消费主义气息。

简单来说,就是 OpenAI 和各家行业内的公司分别签订合同,我的技术和市场决定着未来有着成指数级翻倍的可能,所以无论是做芯片的,做数据中心的大家,都把未来的订单都给我,有多少我接多少。

比如最近和 AMD达成的协议,公司先是宣布与AMD达成6吉瓦GPU部署的协议,并将根据部署进度分阶段解锁最多1.6亿股AMD普通股的认股权证,相当于后者10%的股权。

和之前英伟达合作相似的部分,两者都是巨额算力的合约订单,相当于提前两家芯片巨头的未来一部分的算力供应能力。而不同的是,和 AMD 的合作带有股权归属的变更,openAI 似乎是希望通过自己为 AMD 带来的订单让它快速成长,从而使AMD 的技术水平能够有所提升,从而逐步实现对英伟达的摆脱。

说回OpenAI 的布局,这一步算是提前封锁了其他竞品的算力需求,除非英伟达和 AMD 疯狂增加产能,否则在未来面对产能缺口的时候,提前“锁单”的 OpenAI 自然具有优先选择权。

除非算力的产能未来能有爆发式增长,否则 OpenAI 就是对全世界来了一次算力封锁。

对,就是算力封锁。通过封锁算力、芯片、电力,从而让别的公司和自己的差距进一步加大,产业链上每一次卡脖子都可以让自己的竞争对手掉下好几个层次,对于其他公司来说,AGI 或许不存在了,三体人直呼内行。

是未雨绸缪吗?这波操作或许更像是一波算力垄断,从布局上掐断竞对们后续发展的路径,从而稳固自己龙头老大的地位。

或许现在算力依旧够用,但是在地缘政治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上游稳定性如此不明确,速度锁单的操作可能真的是保证未来发展的最好方法。

AI 版抖音电商?

如此大手笔的商业行为,OpenAI 有这么多钱吗?现在可能没有,但很快可能就要有了。

OpenAI 的这一波动作其实并没有付出多少资金,通过这种财务工程设计的交易让OpenAI几乎无需付出成本,最终实际交割的是股权,而且AMD得以在全球最大规模的下一代数据中心建设浪潮中获得重要立足点——预计市场份额可达30%,按照 AMD 现在的市场份额来看,这操作明显是双赢的——因为实际上侵占了英伟达一定的市场。

在十一期间,OpenAI 完成员工股份出售交易,公司估值最终定格为 5000 亿美元,正式超越 SpaceX(估值 4000 亿美元),登顶全球估值最高初创企业。

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Thrive Capital、软银、Dragoneer Investment Group 等机构参与收购。

所以说,OpenAI 眼下肯定是不缺钱,而且还准备开拓全新的营收路径。

OpenAI在下一盘大棋,一边准备推出一款由其最新视频模型Sora 2驱动的社交应用,另一边则已在ChatGPT中集成了即时购物功能。

这家人工智能巨头的战略重心正从技术提供商向应用平台服务商加速转变。

Sora 2应用将允许用户生成最长10秒的视频片段,并在推送右侧提供点赞、评论和再创作(remix)等社交功能。

应用还包含一个由推荐算法驱动的“为你推荐”页面。值得注意的是,该应用不允许用户从手机相册或其他应用上传现有视频或照片,旨在打造一个纯粹的AI生成内容生态。妥妥一个 AI 抖音。

此外,OpenAI近日宣布与电商平台Etsy和Shopify达成合作,在美国市场推出即时结账功能。

用户可在ChatGPT的对话中直接完成商品购买,无需跳转至外部网站。AI+电商的环境涉及的推荐搜索路径明显是会形成一套和商品推荐模式的,这也会是AI 的一个全新盈利模式的试水。

而当这项未来是否会结合起来,还尚未可知,但如果结合后其实就是明确的 AI 版本的抖音电商,从AI 推荐以及内容推荐上共同为消费服务,会为原有的电商模式进行一轮全新的优化。

而这到底能不能挣钱?其实不妨这么想——也许最初并没有很多商家需要用 AI 为自己获得更多订单,但长久发展下,AI 推荐的“保护费”或许变成了不得不交的必选项,这时候OpenAI 用电商挣钱也就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手机装不下的 ChatGPT

买了未来几年的算力,推出全新 APP 和商业模式,这些大动作也并不能让人理解 OpenAI 到底想做什么,他们会不会憋了个大的?

玩过游戏《文明》系列的朋友应该对现在 OpenAI 的操作不陌生,看似左发展一个右发展一个,实际则好像在点科技树。用看似零散的点最后可能形成一个特殊的科技,而后会形成一个时代性的碾压。

这个答案,或许就藏在 OpenAI 的硬件设备中。

根据近期多家媒体的报道,OpenAI 已经和包括并不限于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中国供应链展开合作,主要围绕其即将推出的AI原生硬件设备(如AI别针、智能眼镜、无屏音箱等)展开。

这些合作涵盖整机组装、核心零部件供应、声学模组、光学器件、电池、芯片等多个环节。

要做硬件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无非是两个:

一是 OpenAI 不满足于现在的盈利,想要吃下更多本应该属于 AI 的利润;

另一个可能是,现在的移动终端已经无法满足 ChatGPT 了——“平庸的身体装不下有趣的灵魂。”

这两个原因其实并不冲突,能够让科技行业踏入下一个“苹果时刻”,是足以奠定未来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成就。

关于这点,OpenAI 可能想的已经很透彻了,他们正推动 ChatGPT 从对话工具向综合AI应用平台转型,推出 Apps SDK(被称为“AI版iOS框架”),支持开发者使用 TypeScript 构建交互式AI应用,首批合作平台包括 Coursera、Spotify 等7家,后续将上线应用目录与商业化分成机制。

所以集合AI 平台化能力的硬件到底是什么?

我们不妨大胆猜测。既然手机满足不了,那自然是需要有不同于现有的移动终端的交互方式以及数据收集能力。

现在已知的两家供应商——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都是著名的果链公司,是做整机组装和声学部件的,似乎没有什么新意。

奥特曼曾经解释过,“ChatGPT 要成为用户‘无处不在的数字伙伴’。”要能够感知环境、理解用户意图并且主动提供帮助。

视觉、听觉、甚至嗅觉也可以收集信息且给使用者反馈的情况下,可能联想到的是戴森的降噪耳机(一个巨型面罩)+ 苹果 Vision pro 的巨无霸组合。

别说,这俩匹配度挺高,正好覆盖头部,能组成一个 AI 头盔。

不过,这明显不现实。毕竟 OpenAI 买下了乔尼·艾维(Jony Ive)的公司,作为此前苹果的设计灵魂人物,应该不会产出这样的超级巨无霸并且指望他成为下一个苹果手机。

但这次,OpenAI明显希望通过从硬件——AI平台——供应链的全链路进行重塑。而这样系统性调整整个范式的情况并不多见,很难说是不是 OpenAI 面临了来自资方的巨大压力,需要积极做出一些应对行动,但令人确信的一点是,对于这个让整个世界都为之狂热过的公司,正谋划着又一次令人期待的“赛博飞升”。

简体中文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