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5王者归来?奥特曼称AI已跨科学门槛,三大学科正迎来实质性突破
来源:36kr 9 小时前

当ChatGPT学会说话,Sora开始造梦,GPT-5甚至能自己做科研——人类,或许已经站在「文明重启」的边缘。奥特曼在最新采访中罕见摊牌:OpenAI 正在从一家模型公司,进化为「全栈帝国」。它不只在训练AI,而是在重写未来。当机器开始创造知识,我们也正在被重新定义。

三年前,ChatGPT让人第一次觉得——机器好像真的「懂我」。

而现在,Sora让机器开始「看见」这个世界。

一行提示词,就能生成新的时空、新的人、新的故事。

在最新的采访中,奥特曼第一次亮出底牌:OpenAI不再是实验室,而是一座正在成形的帝国。

他们要造的,不只是AI,而是整个未来的操作系统。

从ChatGPT到Sora,从语言到视觉,从回答问题,到亲自做科学。

奥特曼也亲口证实:GPT-5已经能自己做科研。

这句话,像是一则预告——AI的下一个阶段,不是造神,而是共演。

帝国成形:OpenAI版「苹果」正在诞生

在这次采访里,奥特曼坦率地推翻了自己过去的一条信念——

我曾经反对垂直整合,但现在我完全错了。

几年前的 OpenAI,还只是个写论文、做模型的研究机构。

而现在,它正在像苹果那样——一层一层地,亲手搭建属于自己的「全栈帝国」。

奥特曼把 OpenAI 的业务划分为三层:底层是研究,中层是基础设施,顶层是个人AI服务。

而最顶那一层,不是应用,而是「你」。

未来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个人AI订阅——它会了解你、理解你,并真正对你有用。

为了支撑这场野心,OpenAI正在疯狂扩张。

它与AMD、Nvidia、Oracle等巨头结盟,正在建设——「人类史上最大的数据中心」。让算力、模型和分发全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今的ChatGPT拥有8亿周活跃用户,约占全球人口的十分之一。

但在奥特曼眼里,这只是起点——因为要真正实现AGI,就必须控制从芯片到交互的每一层。

过去,他只是让AI自由生长的研究者;现在,他成了设计整个生态系统的工程师。

我们正在建设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

OpenAI不再只是一个技术平台,而是在搭建一台面向未来的文明机器。

而那台机器,不是为了今天的互联网——而是为了一个还没诞生的文明。

社会接口:Sora与人格化ChatGPT

AI从倾听者,变成了观察者。

过去,它只会「听」; 如今,它开始「看」,甚至开始「感受」。

机器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视角。

在奥特曼的规划里,Sora并不只是一个视频生成器,而是社会的预演装置。

它让人类第一次直面这样一个事实:现实,也可以被生成。

世界很快就要学会与能够生成一切的模型共处。这将是好的事情,但社会必须经历一次适应。

分析师VraserX在X平台上的解读

Sora的出现,不只是技术跨越,更是一种世界观的转折。

它标志着AI从「语言预测」走向「现实预测」,开始模拟世界的运动、因果与情绪。

就像当年 ChatGPT让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语言AI的力量,Sora则让我们提前看到了视觉幻觉的边界——以及它带来的情绪、真假与信任挑战。

但奥特曼的野心不止在「看见」,他更想让AI「懂得相处」。

未来版本的ChatGPT,将拥有独特的「人格」,会主动了解用户、模仿语气、形成偏好。

它会先和你聊几句,了解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然后自己学会该怎么和你说话。

过去,OpenAI以为所有人都能和同一个 GPT 相处。现在他们发现——每个人需要的,其实是不同的朋友。

这也是为什么,当有人批评ChatGPT「太讨好」「太乖巧」时,奥特曼只是笑着回应:

很多用户,就是喜欢这样。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一种更深层的策略。他在测试一种全新的社交关系:AI不仅是你的工具,更是你个性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Sora也暴露出一个更复杂的现实——用户不止用它生成短片、广告,而是在用它创造自己在网络中的分身

短视频、模仿、群聊小剧场……Sora正在重新定义「创作」这件事。

而Sora带来的真正震荡,发生在内容世界。

奥特曼发现,内容生态的「1-10-100法则」正在崩塌:过去,1%的人创作、10%评论、100%观看; 而现在,「人人都在创造」。

这也逼得OpenAI重新思考商业模式:Sora的视频制作成本极高,未来可能会按生成量计费,甚至探索广告或收益分成。

AI不只是让人类更高效,也要带来一点快乐、幽默和惊喜。

在这一点上,Sora不只是AI的下一个产品,更像是人类与AI关系的第一次「情感排练」。

AI科学家与能源革命:从算力到文明燃料

采访的中段,奥特曼忽然抛出一句轻描淡写的话——GPT-5已经能自己做科研。

空气里短暂地安静了几秒。

这是我心中的真正图灵测试。当AI能进行科学发现,那就是改变世界的时刻。

在内部实验中,GPT-5已能独立提出数学假设、改进生物模型,甚至在物理模拟中发现新规律。

这些例子也许微小,但它们意味着——AI第一次跨过了「理解」与「创造」的边界。

人们花了几十年等待那天到来, 结果它一夜之间就过去了。世界震惊了两周,然后——继续生活。

他相信,未来两年,AI将在生物学、物理学、材料学里,做出真正意义上的「发现」。

这不仅是科研范式的转折,更是一次文明能量的重启。

如果科学进步是发动机,那么 AI,正在往里面倒进核燃料。

但要让这台「智能反应堆」运转,还有一个更基础的问题:能量。

奥特曼坦言:

我没想到,我最关心的两件事——AI和能源,最终竟然变成了同一个问题。

他判断,未来十年,AI的能源消耗将成为人类基础设施的核心变量。

短期,是天然气在托底;长期,是太阳能、储能和先进核能在接力。

如果核能的成本能大幅下降,全球将迅速转向。历史告诉我们,一旦出现更便宜的能源,人类不会犹豫。

在他眼中,能源不是背景条件,而是AI文明的地基。AGI 不仅需要算法,也需要电流。

每一次训练、每一次推理,都在吞噬着人类的现实世界。

也许,AI带给人类最隐秘的革命,不是智能的诞生,而是——当思维与能量融合,我们在为文明重新布线。

秩序与共演:奥特曼的文明哲学

在这场两个多小时的对谈里,奥特曼最反复提到的,不是算力,也不是竞争,而是——共演(co-evolution)。

社会与技术必须共同进化。你不能在最后一刻把一个新物种丢给人类。

这句话,几乎成了他对AI时代的核心定义。

他不再谈「奇点」或「颠覆」,而是强调一种更现实的过渡:AGI的到来不会像大爆炸,而会悄然发生。

图灵测试的那一天过去了,世界震惊了一周,然后继续前行。AGI也会是这样——它来得安静,却改变一切。

他开始认为,社会比人们想象的更具适应力。我们会恐惧、争论、混乱,但最终会找到与AI共处的平衡点。

「这其实是件好事,」他说,「我不想看到那个突然的奇点。」

在谈到安全与监管时,奥特曼同样选择了「极简路线」:他反对欧洲式的全面监管,主张只对「超级智能」级别的模型进行安全测试。

不要把所有的创新都绑上枷锁,监管应该只针对真正具备超人类能力的模型。

他还提到版权与开源的变化:Sora发布后,不少版权方反而抱怨——「你们生成的内容里,我的角色太少了!」

奥特曼预言,未来的创意生态会倒转:从「防AI用」到「抢AI用」。

在这些表态背后,是他个人世界观的彻底转向。那个曾经谈理想、谈民主化AI的创业者,如今更像一位文明工程师,在设计一套能让AI与人类长期共存的秩序。

他不再幻想完美的结局,而是在建立「可控的进化」。

当这场技术革命最终落幕,奥特曼可能不会被记住为「创造智能的人」,而是在提醒世界:

人类与AI之间,不是对抗的边界,而是共演的起点。

当AI开始生成世界,人类也在被AI反向生成。它不仅参与创作,也参与了价值的重构、秩序的重组。

在奥特曼看来,AGI不是终点,而是一面镜子——映出人类如何理解自己。

人类与AI之间,不是对抗的边界,而是共演的起点。

参考资料:

https://x.com/VraserX/status/1976077359729033285

https://x.com/a16z/status/1975936843909828914

简体中文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