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核能比芯片更重要!能源投资将是中美AI竞赛下一个焦点
来源:集微网 5 小时前

1.英媒:AI助阿里百度腾讯涨幅超过50%,中国科技股跑赢纳斯达克

2.核能比芯片更重要!能源投资将是中美AI竞赛下一个焦点

3.AI劣势助苹果回归本源 彭博:17系列显示iPhone尚难被取代

4.瑞典研究人员开发出微米尺寸光驱动齿轮

5.美国机构呼吁调查安克创新关税合规问题


1.英媒:AI助阿里百度腾讯涨幅超过50%,中国科技股跑赢纳斯达克



AI推动中国科技股上涨

据《金融时报》报道,今年以来,中国科技股的表现大幅领先纳斯达克同行。过去一个月,这一趋势更因中国的AI进展以及国家推动芯片自给自足的努力而加速。

恒生科技指数由在中国香港上市的30家大型科技公司构成,今年目前为止已飙升41%,相比之下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仅上涨17%。随着中国大陆科技巨头重新获得投资者青睐,它们正逐渐享有传统上只属于美国对手的投资吸引力。

这波涨势始于年初DeepSeek在AI领域取得突破。到了9月,由于有迹象显示中国推动先进芯片自给自足的努力正在取得成效,中国科技股的涨势进一步加速。

“关于中国AI发展的整个论调已经发生了真正变化,感觉中国正在AI算力这个非常关键的瓶颈上取得突破。”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温妮·吴(Winnie Wu)表示。

今年,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的股价分别已上涨了96%、55%和59%。仅在过去一个月,阿里股价上涨了31%,百度上涨了48%。这些公司近期在增加AI基础设施投入、百度昆仑系列等自主先进芯片设计上取得的进展,以及具备全球竞争力的AI模型的发布,进一步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

“竞争又重新开始了,投资者的热情也回来了。”PGIM Jennison Associates新兴市场股票组合经理艾伯特·郭(Albert Kwok)表示。



恒生科技指数跑赢纳斯达克综合指数

在这波反弹之前,阿里等公司的市值一度蒸发高达80%。目前,阿里的市值仍约为其8600亿美元市值峰值的一半。

艾伯特·郭表示:“回顾过去几年,科技行业的特点是增长缓慢,投资不多,公司基本上只是专注于回购股票。DeepSeek的出现是一个关键时刻,它改变了一切。”

AI是推手

渣打银行首席投资官郑子丰(Raymond Cheng)表示,在DeepSeek一鸣惊人之前,“中国科技公司的任何资本开支都可能受到质疑”。但他指出,现在投资者更愿意相信这些投资会带来回报。

阿里的通义千问、腾讯的元宝及百度的文心X1.1大模型均获得分析师好评,并在行业基准测试中名列前茅,这让投资者看到了他们在中国14亿人口市场实现大规模商业变现和提升生产效率的希望。

“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正目睹AI彻底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人机交互模式乃至社会机制。”安本资产管理公司中国股票投资组合经理布什·朱(Bush Chu)表示。

这股投资热情不仅限于在香港上市的巨头公司,还涵盖了寒武纪、中芯国际等芯片制造商,以及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沪深AI指数今年已累计上涨超过61%,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上涨98%。

中国内地投资者一直是看好中国AI发展前景的主要买家,但科技股相对低廉的估值和技术上的可喜进展,也吸引了长期在中国市场持仓偏低的全球投资者关注。

“外国投资者正在重新建仓中国科技股。”瑞士隆奧全权委托投资组合亚洲主管邵志铭(Jack Siu)表示。


2.核能比芯片更重要!能源投资将是中美AI竞赛下一个焦点

随着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AI)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投资者的目光多集中在芯片战争上。然而,华尔街可能忽略了能源,尤其是核能,这个真正决定 AI 胜负的关键因素。

《MarketWatch》报道,再先进的 AI 芯片如果没有稳定电力支撑,也无法发挥作用。核能正迅速成为支撑 AI 发展、避免能源短缺的重要方案。

研究公司 Radio Free Mobile 创始人 Richard Windsor 就表示,核能可能是资料中心最可靠且低碳的电力来源。他强调,核能能够提供持续的全天候电力,而这是风能和太阳能等传统再生能源无法保证的。

美国银行报告也指出,到 2026 年,全球 AI 资料中心的用电量可能超过整个日本的用电量。《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则预测,到 2030 年全球电网输电量将增加 30%。

部分云端基础设施公司,如 CoreWeave(CRWV-US) ,更是已将能源视为 AI 发展的主要瓶颈。

核能的投资与发展优势

美银研究策略师 Felix Tran 指出,核能凭借低运行成本、稳定供电和低碳排放,将成为未来 AI 发展的「必需品」。

目前大多数核电厂使用核分裂技术(nuclear fission)发电,而中国和俄罗斯已投入少数新一代小型分裂技术「小型模块化反应炉」(SMRs)。

但美国银行表示,未来的「圣杯」则是核融合(nuclear fusion)技术,通过高温融合氢等轻原子释放大量能量。

中美核能竞赛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能源部指出,美国整体能源产能十多年来停滞不前。为缩小与中国 10 至 15 年的差距,美国正加快核能部署。

相较之下,中国每 18 个月就新增相当于美国整体电力容量的核能,如果持续这一速度,到 2030 年中国有望在核能容量上超越美国。

2025 年 5 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多项行政命令推动核能投资,同年 7 月的 AI 行动计划也强调发展 AI 基础设施与核能能力。特朗普访英期间,更是与英国首相施凯尔签署了涵盖 AI 与核能的技术合作协议。

核能布局加速,大型科技公司都加入

JLL 美洲资料中心策略副总裁 Sean Farney 指出,数位基础设施与经济、军事实力密切相关,公私部门的核能计划也因此更趋一致。

英伟达 (NVDA-US) 、微软 (MSFT-US) 、Meta(META-US) 、亚马逊 (AMZN-US) 及 Alphabet(GOOGL-US) 等科技巨头,都正投入资源于核能发展,以确保 AI 运算所需电力。

然而,建设核能基础设施仍具挑战性。小型模块化反应炉虽较传统核电厂便宜且建设速度快,但核融合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

宾州大学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教授 Benjamin Lee 指出,美国短期内无法完全依靠核能解决能源问题,并缺乏成熟产业按时、按预算建造核电设施。

相较之下,中国可在三至五年内建成核电厂。美国现行严格监管、高昂成本及长期停滞造成专业人才流失,都是核能发展的挑战。

核能投资潮与技术突破

不过,随着 AI 竞赛加速,特朗普政府的能源放松政策和科技巨头的资金投入,将有望缩短小型模块化反应炉的部署时间。

Benjamin Lee 表示,大型科技公司将部分庞大的资本支出投入核能领域,核能产业迎来新一波私人投资潮,可能加速技术发展。

他指出,关键在于「为新核能发电建设累积足够大的订单量」,因为持续不断的建设将是美国重建核能专业能力的唯一途径。

Farney 补充,核能突破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创新精神,持续建设与累积订单量将是美国重建核能专业能力的关键。


3.AI劣势助苹果回归本源 彭博:17系列显示iPhone尚难被取代

彭博社周日发文称,由于在AI开发上乏善可陈,苹果公司并未将AI列为本次秋季发布会的重点宣传内容,而是聚焦iPhone 17的硬件工程。结果,设计上的调整成了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卖点。



去年,业内分析师试图将苹果的iPhone 16解读为Apple Intelligence功能推动的超级周期的开始。

但现实远非如此。iPhone 16在首个季度的销量表现尚可,但整体表现毫无亮点:AI功能的推广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不仅功能延迟上线、乏善可陈,还兼容旧款机型。除去AI噱头,产品线几无创新:所谓的“全新设计”只是营销噱头,屏幕尺寸变化微不足道,相机控制按钮对大多数用户而言也毫无印象。

一年的变化

一年后,情况发生了逆转。苹果通过iPhone 17 Pro和17 Pro Max交出了真正出色的手机。这两款设备几乎可以与iPhone 4、5、6、X和12等里程碑式机型相提并论。

区别在哪?虽然没有任何重磅功能,但苹果将重心回归工程技术,推动了实质性的设计改进,这是历史上最能引发消费者升级的因素。而且,苹果真正满足了消费者关心的需求:电池续航、耐用性、相机性能和配色。这一次,苹果没有“画大饼”,其营销基于真实功能,而非关于AI的空洞承诺。

iPhone 17 Pro

讽刺的是,这是因为苹果完全避谈AI,并非不想,而是不得已为之。苹果的AI功能仍远远落后于谷歌、三星以及中国竞争对手的产品。在明年3月推出全新Siri和AI驱动的网页搜索之前,苹果没有任何重大升级可言,实际上已退出了当前阶段的AI竞争。

有趣的是,对于一家以硬件为主的公司来说,也许这正是不经意间最聪明的做法。基础模型正在逐渐商品化,苹果不如等AI发展成熟,成为标配功能后再重新加入竞争,这几乎可以肯定是明年产品更新所必须的步骤。

备受欢迎

成效在上周五得到了体现。全球许多苹果门店客流量旺盛,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上周六。2018–2019年的平淡更新、疫情期间的iPhone 12以及2021–2024年的挤牙膏式升级,已经削弱了市场的热情。

但是,iPhone 17 Pro把苹果重新带回了十年前的那种感觉,即便没有视网膜显示屏或Face ID级别的重大新增功能。

大多数订单集中在Pro系列,但Air也受到关注。最大的问题是Air的这种热度能持续多久。早期用户被其轻巧设计吸引,而主流消费者则对电池续航、单扬声器以及高昂价格有所顾虑。考虑到炒作热度,它很可能会超过已停产的Plus和mini机型的销量,但还不足以成为爆款。

库克现身苹果门店

临近假日季,苹果凭借iPhone 17 Pro实现了扎实的升级,尽管深蓝色机型早期出现了一些刮擦问题。Pro Max版续航提升明显,全新8倍变焦对iPhone用户堪称跨越式升级,过热问题得到改善,前置摄像头大幅优化,系统响应也更为流畅。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新手机最具影响力的改进竟是纠正过往失误:摒弃了iPhone 15 Pro上让设备烫如便携烤炉的钛金属实验。这虽非全新形态(明年折叠屏机型才会实现突破),但苹果所做的改进足以引发比华尔街预期更猛烈的换机潮。

iPhone依旧坚挺

这种势头很重要。质疑者已经花了数月时间预测iPhone的衰落,认为OpenAI、谷歌和Meta推出的以AI为核心的设备将重塑个人科技。同时,苹果也在应对美国市场趋于饱和、中国需求放缓,以及需要在海外开设新店以维持增长的挑战。

不过,目前苹果正向市场证明,iPhone依然是消费者数字生活的核心。虽然这种地位不可能永远保持,但预计至少在未来几年仍将稳固。该公司预计将在2026年推出可折叠机型,2027年将推出全新全屏iPhone。

真正的考验将在2028年前后到来。届时,Meta、谷歌和OpenAI等竞争对手早已将以AI为核心的设备推向市场,部分厂商甚至可能推出先进的AR眼镜。那时,苹果才计划推出无显示屏的智能眼镜和桌面机器人,其首款真正意义上的AR可穿戴设备或许才刚刚面世。

如果消费者确实将关键数字任务迁移至智能手机之外的设备上,问题将是苹果能否及时实现自我革新,或者用户大规模转向竞争对手的浪潮是否已悄然开启?


4.瑞典研究人员开发出微米尺寸光驱动齿轮

斯德哥尔摩消息:瑞典哥德堡大学领衔的研究团队新近研发出一种由光驱动的微型齿轮,直径仅几十微米,甚至能够嵌入一根头发丝中。这为开发微米尺度的芯片内微电机系统铺平了道路。

哥德堡大学近日发布新闻公报说,齿轮是人类机械文明的重要部件,从钟表、汽车到机器人和风力涡轮机无处不在。多年来,科学界一直试图将齿轮进一步微型化,用于制造微型电机系统,但由于传统机械传动系统在构建和耦合上的复杂性,相关研究长期止步于0.1毫米的尺寸瓶颈。

该研究团队提出一种替代方法突破了这一限制。他们利用标准光刻技术,在微芯片上制造出硅基的带有光学超表面的微型齿轮,其直径仅几十微米,运动精度可达亚微米级。实验显示,当激光照射在超表面上,齿轮便能旋转;激光强度决定转速,而改变光的偏振方向则能控制旋转方向。

据研究人员介绍,用该方法设计的光驱动齿轮不仅可以单独旋转,还能形成齿轮传动系统,由其中一个光驱动齿轮带动整个齿轮链条运转。光驱动优势在于无需与机器产生固定接触,且易于控制,这为微电机扩展到复杂微系统提供了可能。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成果为微纳尺度机械动力学提供了全新思路。通过用光取代笨重的机械耦合器,有望突破尺寸障碍,制造出史上最小的微型芯片电机。

研究人员表示,未来这类齿轮可缩小至16至20微米,与人体细胞大小相当,在医学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例如,用该技术制造的微电机可作为人体内的“微型泵”,用于调节液体流动;此外还有望用于光学操控、颗粒处理以及开发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系统等方面。

相关论文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5.美国机构呼吁调查安克创新关税合规问题

美国机构中国事务委员会的高层议员呼吁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对中国电子产品和手机配件制造商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nker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进行调查,理由是该公司存在不公平定价和可能非法逃避美国关税的行为。

议员们在一封信中表示,这家中国消费科技公司采用“非法手段”逃避美国关税,包括错误分类产品代码和非法将产品经由东南亚国家转运以逃避支付贸易税。

议员们还表示,安克创新在2023年获得了至少1200万美元的补贴,使其获得了进入美国市场的“不公平准入”。

安克创新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它“已启动内部审查程序,并将聘请美国顾问协助核实事实并评估相关合规问题”。该公司还补充道:“我们将在完成必要的核实后,适时向有关部门和公众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该公司凭借价格实惠的充电器和移动电源,在美国电子产品消费者中积累了一批忠实的粉丝。苹果公司在其门店销售安克创新产品,并认证其中许多产品符合其性能标准。在一位前谷歌工程师的领导下,该公司于2020年在中国上市,目前正在寻求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


简体中文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