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共话数字包容,AI助力可持续发展
来源:C114 4 小时前

[中国,上海,2025年9月18日] 在2025华为全联接大会期间,华为数字包容圆桌活动成功举办。汇聚智库机构、高校、NGO组织、企业代表等合作伙伴出席,共同见证数字技术在教育、环境和发展等领域取得的项目成果。探讨如何推动数字技术更普惠,用AI技术助力弥合数字鸿沟。

2025数字包容圆桌活动顺利收官

活动开场,华为数字包容项目办公室主任刘明菊向现场来宾致欢迎词,她表示,数字包容是华为2019年发布的长期行动计划,致力于让数字世界更平等可持续。华为希望通过数字技术与多方合作,不让任何一个人在数字世界掉队。华为数字包容项目组也将继续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用技术使能千行百业,AI赋能向新而行。

华为数字包容项目办公室主任刘明菊致辞

当数字技术成为重塑世界的核心力量,如何让其既推动发展又兼顾公平,既赋能人类又守护自然。在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发表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包容探索”的主题分享,探讨人工智能带来的数字包容新挑战与实践探索。他表示,中国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不断拓展AI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深度与广度,持续强化数字技术的普惠和包容应用,不仅有效应对了技术发展可能引致的潜在问题,同时更是扩展了全球数字包容的探索实践。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分享

数字包容不仅关乎人类发展,更紧密体现人与自然的共存关系。在生态保护方面,AI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珍稀物种乃至大到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领域。华为携手厦门大学、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等伙伴在福建东山岛,通过AI助力科研人员和环境保护工作者,实现从边缘珊瑚群落到热带珊瑚礁的智慧监测。来自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的刘敏教授介绍了令人瞩目的项目进展:对于珊瑚礁的监测,人工采集和识别存在很大的难度。有了AI的助力,可高效识别5种二级保护珊瑚及35种鱼类,帮助评估和分析珊瑚群落的健康和生存状况,守护海洋生态健康发展。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刘敏教授介绍珊瑚智慧监测项目

将自然带进油田,让油田融入自然。作为全球领先的资源型企业代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把绿色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中石油也是全球首家开展OECM(自主贡献型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实践的国际知名企业。来自中石油的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的高级专家柳军介绍了中石油与华为合作开展的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项目,通过云端“互联网+大数据+保护地”综合监测模式,开展物种监测和识别,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目前有十多个OECM保护项目已落地,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企业的领军者。

中石油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高级专家柳军分享中石油OECM项目成果

教育是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基石,帮助孩子们开拓视野提升科技思维,是华为“科技小学堂”项目聚焦的重点领域。该项目目前已覆盖偏远地区66所学校,累计惠及1万多名师生,让众多乡村学校的孩子激发了对AI和科技的兴趣。来自宁夏大学的张玲教授和银川市金凤区第三十八小学王艳梅老师现场分享了她们参与“科技小学堂”项目的切身感受:分享从起步到不断壮大,从课程的开发、打磨,教师梯队的建设到执行中的宝贵经验。一堂小小的科技课,点亮了乡村孩子的科学梦想,也播撒了未来希望的种子。

张玲教授、王艳梅老师分享“科技小学堂”的项目经验

弥合数字鸿沟,让每个地域的独特价值都能被看见。数字技术在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G、千兆光网的联接像一条无形的纽带,打破了边疆的地理边界,跨越崇山峻岭,把景迈山的千年茶香带给世界。来自云南澜沧县糯干古寨的代表冬春分享了数字技术为景迈山传统茶农带来的美好改变。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侯佳表示:友成一直致力于乡村教育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持续践行“人的全面发展是最大的公益”理念,通过帮扶教的方式帮助更多乡村女性提升技能和收入,实现自我价值。

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侯佳、云南糯干古寨代表冬春分享乡村振兴案例

在嘉宾分享环节后,现场参会的智库机构、高校、NGO和企业代表积极发言,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技术使能助力数字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平等机会与普惠共享。

简体中文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