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自动驾驶技术可靠性还存在问题
来源:36kr 11 小时前

“我们想追求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可靠性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近日重庆召开的2025智能汽车基础软件生态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这样说道。

李克强肯定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取得了显著发展,但也列举了一系列问题。首当其冲就是安全性、可靠性。

他说,自动驾驶在发展,但是安全可靠性,是最终的基本要求。辅助驾驶,都是人负责,没问题。但要应用高级别自动驾驶,目前的可靠性还不够。

除此之外,他还提及行业内卷问题,自动驾驶的测评问题,以及人工智能对汽车产业的挑战。“前面谈到的一系列的原因,最终的结论,我们是要有商业闭环,需要有盈利模式。”

来完整看看他对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观察和思考。

01 与美欧日汽车产业直接竞争

在李克强看来,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战略转型的共识,这一趋势正从技术、产业、应用和竞争多个维度深刻重塑产业格局。

技术层面,智能网联汽车是高新技术的集合体,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制高点,融合了新一代移动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产业层面,它推动汽车及相关产业加速跨界融合与深度协同,促进产业链重构和价值链延伸,有望构建十万亿级创新产业集群。

应用层面,汽车的功能和使用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正逐渐转变为智能移动空间。

竞争层面,中国率先提出智能化与网联化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形成了与美欧日汽车产业直接竞争的态势。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进展同样显著。关键技术方面,激光雷达实现国产替代并规模应用,4D毫米波雷达加快技术攻关,国产车端计算芯片设计能力达全球先进水平;车用操作系统生态加快完善。

商用化方面,乘用车L2辅助驾驶大规模应用,市场渗透率超过50%;城市NOA等功能开始规模化推送等。

与此同时,关键技术的基础价值得到提升。智能网联汽车是高新技术的载体,包括基础软件、操作系统、芯片,包括提到的人工智能来驱动,人工智能里面相关的大数据、大模型等等,这些核心的基础共性技术,也在通过这个产业的发展快速提升。

02 问题与挑战凸显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产品性能和安全隐患未获社会认知。李克强认为,这是产品定义还不明确导致的,例如L3的功能放到L2中,要知道L3对系统技术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在核心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极限工况,就会发生问题。

行业内卷导致市场环境严峻。价格战白热化削弱了技术研发投入能力,产品迭代不合理加速,忽视技术成熟度与稳定性,盲目扩产造成资源严重浪费。李克强认为,核心技术的缺失是内卷的重要原因,突破核心技术是预防内卷的关键。

事故场景模拟测试通过率低。例如,城区小学生过马路场景通过率仅58%;高速白天临时施工场景通过率低至22%等等。此外,关键场景测试验证覆盖率不足;功能场景方案设计应对不足,算法研究投入资源有限,基础算法质量不足;纯单车模式下,存在单车感知能力局限等。

此外,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竞争加剧,单一车企数据种类和体量有限。

在李克强看来,人工智能在查资料方面问题不大,但是自动驾驶方面实际还有很多问题。例如企业数据不够。“真正要做人工智能对大模型进行训练,要足够的数据,用好各家车企的数据,国外某些车企有几百万辆车,我们中国的车企车也不多,更重要的是数据不仅仅要多,还要全,既不多也不全,那就很难做到。”

李克强认为,目前车企收集数据的方式,数据肯定不行,至少是不具备完备性,要做到自动驾驶高可靠、实时性,数据还存在问题,需要正视这样的问题。

此外,产业链商业闭环和盈利模式尚不理想。如果都是单车、垂直性、烟囱型的架构,从数据的完备性、开发的高质量和效率来说,都会出现问题。另一需要重视的是,产业链生态没有形成。

基于以上情况,李克强认总结认为,车企的灵魂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产品定义架构;二是核心应用算法;三是系统集成与验证。

03 计算基础平台破局

李克强认为,在有了基础软件和芯片之后,目前到形成核心应用算法还仍然有距离,这就需要将技术链和产业链补齐。

面对这些问题,构建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基础平台成为破局关键。在李克强看来,企业能挣钱、自动驾驶能解决安全、可靠性、装车和节能等问题,需要依靠的是应用软件,但是没有基础软件,就做不好应用软件,有了基础软件不开发应用软件也不行,导致企业都要做,这就是行业不挣钱的根本原因。

李克强认为,如果按照传统方式来做,操作系统、内核和中间件,用在汽车上还是缺东西。这就需要各方聚集起来,思考中间件、基础软件,怎么开源开放,怎么支撑能够让车企做好应用软件。

李克强表示,行业形成新的车载操作系统或者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建立这样一种产业生态才能真正让大家能够获得核心竞争力,才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

在李克强看来,可以在开放开源的内核中间件基础上,将应用程序拆解一部分出来变成功能软件,芯片有额开放,将操作系统和芯片绑定,这样既开源开放,也双重解耦,可适配不同应用系统。

李克强认为,产品定义会带来产业结构的重构,原来二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到主机厂的架构,在智能网联时代不适用了,由于新技术出现:AI技术,以及各种加速技术。此外,数据要协同共享的技术,要有通信的技术等等。

这些单靠一家企业无法实现,需要协同发展。在这样的形式下,诞生了新的供应商,称之为“1.5级供应商”,它跟现有的供应商不矛盾,它重构了产业生态。

新的供应链系统的优点是,提高开发效率,产业链协同创新,解决车企的痛点。当然最终行业还是要形成一个有竞争力的产品,来解决当前自动驾驶、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除了供应链变革,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模式也要变革。自动驾驶汽车时代,域控制器更复杂,而且人工智能出现,基于单核、基于规则的开发模式已经不适应产业,所以大家又回去重新去编代码底层,基于这种变革行业需要一个计算基础平台再加开发工具,来降低企业的发展负担。

李克强认为,未来会有一个系统的软件和功能软件组成智能的操作系统,将芯片和芯片域控制器合起来,作为一个底座,是一个软硬结合、能够搭建生态的底座,再配以开发工具,来支撑各家车其开发竞争性的产品,差异化的软件。

简单来说,这个计算基础平台系统,试图一次性解决三件事:

把车企从“重复造轮子”里解放出来;

让芯片厂、软件商在同一套接口上各展所长;

用开源社区把碎片化的数据、算法、工具链真正打通。

车企的灵魂是产品定义和核心应用算法,但前提是你得先有一个不重复造轮子的数字底座。否则基础软件再先进,也长不出挣钱的应用软件。

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与企业行动形成了良好的联动效应。在政策层面,国家积极推动“两个重大示范工程”,即L3的准入和车路云一体的示范,这些政策举措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落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企业方面,众多车企和相关企业积极响应。在计算基础平台的研发与应用中,比亚迪、长安、红旗等车企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推动技术落地和产品量产。同时,像普华基础软件等企业,通过开源操作系统等举措,为产业生态的构建贡献力量,有效促进了技术的共享与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