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协发布中国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度经营业绩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1万亿元,同比增长0.16%。第二季度营收18.11万亿元,同比增长0.43%,环比增长7.15%。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00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较上年全年提升4.76个百分点。
其中,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增幅明显,分别为9.03%、4.90%、6.08%,创业板净利润增速11.18%,远超市场整体水平。
上半年,制造业经营状况边际改善,营收、净利同比增速为4.73%、7.75%。军工、新能源、医疗器械等先进制造领域原料需求旺盛,叠加供给结构性收紧,有色金属和塑料制品价格持续突破新高,两行业营收增速分别为6.49%、10.10%,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6.55%、19.59%。

受益于产业链下游景气周期,尤其是海外客户业务扩张,光模块、PCB行业订单量保持高位,光模块上市公司净利润翻倍、PCB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近50%。
此外,上半年,“以旧换新”补贴稳步落地,新能源汽车产销延续高增长态势,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超30%;家电换“智”趋势显现,行业营收、净利润增长均超9%;消费电子国产替代加速,行业营收增长24.82%。
同时,光伏、汽车、钢铁、水泥等重点领域“反内卷”政策出台,综合整治工作初见成效。光伏“反内卷”重塑竞争格局,大型锂矿暂停开采,光伏玻璃头部企业密集减产,光伏设备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减少49.52%。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上市公司加快培育创新动能,全市场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同比增3.27%,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近2个百分点。整体研发强度2.33%,同比小幅提升。全市场113家公司研发投入超十亿元,926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
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研发强度分别为4.89%、11.78%、4.63%,科技属性进一步凸显。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发挥创新示范效应,研发强度分别高于整体3.29、4.4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