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碰瓷”的萝卜快跑,还得跑更快一点
来源:36kr 3 小时前

眼下,萝卜快跑成了自动驾驶行业的“流量担当”。近日,武汉交警处理了一起出租车故意碰瓷萝卜快跑无人车的事件。今年7月、8月,某武汉出租车司机两度故意在萝卜快跑无人车变道时撞击碰瓷,致使两车受损。

在资本市场,同日完成港股上市备案的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也在寻求向萝卜快跑靠拢。

今年6月,小马智行创始人楼天城公开抛出“牌桌论”,声称全球范围内,只有Waymo、小马智行和百度三家在L4级自动驾驶的牌桌上,其他对手未能接近牌桌。但近期在香港路演中,小马智行在文件中写道,自己在四个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均有运营区域,而百度萝卜快跑只有北京、上海,文远只有北京。

从萝卜快跑的数据看,这些并不属实。11月3日,萝卜快跑披露截至10月底的最新运营数据——包括北京、上海、武汉、深圳、香港、迪拜、阿布扎比在内,全球规模化部署的城市有22座;每周订单量超25万单,全球累计订单超过1700万单,自动驾驶总里程已超过2.4亿公里,其中全无人驾驶里程已突破1.4亿公里。

有接近百度人士表示,萝卜快跑仍是优质资产,特点是趋势明确,不仅是客运,货运和外卖都可以跑,在跑通盈利模型后有颠覆性意义,方向已经确定,就看执行力如何。

扛住亏损,前景光明,这已成为Robotaxi的行业共识。当前,小马智行、文远知行都在寻求赴港上市支撑扩张,小马智行预计将融资额约50%用于扩充规模,40%用于技术研发;文远则是40%技术升级,40%扩充车队。面对如此竞争环境,谁的弹药充足,速度更快就能占得先机,各品牌都不敢走慢,把机会让给对手。

01 萝卜出海,全球狂奔

当前的Robotaxi市场环境是,全球玩家集体加速。

谷歌旗下的自动驾驶巨头Waymo正在美国范围内攻城略地,近日Waymo宣布,计划在2026年将Robotaxi覆盖圣地亚哥、拉斯维加斯及底特律三城,未来几年会进一步扩张到波士顿、西雅图、丹佛、迈阿密、纽约和华盛顿等城;特斯拉则在今年9月宣布取消邀请制,向全体用户开放Robotaxi服务,预计年内扩充至旧金山、洛杉矶等区域。

同一时间,萝卜快跑的业务重心正在从国内转向海外。

今年以来,萝卜快跑在海外市场快速出击,3月迈进迪拜,7月宣布和Uber达成史上最大规模无人驾驶合作,将在美国和中国大陆以外的全球多市场配置数千辆无人车;三个星期后,又同出行平台Lyft合作,在欧洲市场落地数千台无人车。当前,萝卜快跑业务范围已经覆盖中东、亚洲、欧洲,只差攻入Waymo的大本营美国。

从数据看,2025年第二季度,萝卜快跑在全球完成了超220万次出行服务,同比上涨了148%,环比增长57%。平均到每天,萝卜快跑能跑2.4万单。

有接近自动驾驶人士对「市象」表示,在国内各Robotaxi企业中,萝卜快跑是最有未来的那一个:“小马文远表现平平,近期的财报资本市场都不是很买账,估计要到2028年才能看到盈亏平衡,萝卜背靠百度,应该是最能耗下去的。”

但在国内市场,萝卜快跑的“进城”进度走得并不是很快。

「市象」整理了一份萝卜快跑在国内部分主要城市的运营区域图,显然,武汉市是萝卜快跑的运营重心,不仅范围覆盖主要城区,李彦宏也在今年8月的财报沟通会上明确提到,萝卜快跑已在武汉实现UE盈亏平衡,即单辆自动驾驶汽车的收入覆盖其直接运营成本,武汉也成为萝卜快跑第一个验证了盈利能力的城市。

但在其他城市,萝卜快跑的运营区域长期未能扩张,而是停留在市郊区域,如上海嘉定区、北京亦庄区域、重庆永川区等。这些区域的普遍特征是车少人稀,道路规整利于无人车展开运营,缺点则是订单量相对较少。当然,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也面临类似的阻力。

「市象」统计的萝卜快跑运营区域图

一位投资者对「市象」表示,无人车之所以热衷出海,与当地就业压力直接相关。中东地区比如阿联酋、卡塔尔,这些地方劳动力价格高,替代印巴劳工的意愿强烈,无人车适合在这部分区域展开运营;而国内出租车、网约车司机众多,用无人车替代人工的需求不强:

“但是国内政策相对宽松,路况又复杂,特别合适训练无人驾驶。训练完了去海外发展,是最合适的。”

正反两方面的原因,促成了萝卜快跑带头出海。从正面看,海外市场的政策接受度更好,客单价更高;从反面看,国内短期内市场空间受阻,能摘的桃子不多了,向外寻找机会也是无奈之举。

02 路线转向,李彦宏的豪赌时刻

萝卜快跑的另一大动作是在产品上突然转向,放弃传感器路线,转向纯视觉。

2025年7月,李彦宏在内部会议中宣布,萝卜快跑将从“多传感器融合”路线转向“纯视觉”技术路线,目的也十分明确,就是要抢跑:

“如果能尽早地做出规模来,做出用户口碑来,能够跑通的话,我们的技术路线就有时间迭代到最终的纯视觉路线。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迅速占领市场,迅速打磨技术,等到有一天特斯拉这种纯视觉路线真正成熟的时候,可能我们也就没有机会了。”

成本方面,根据高盛测算,以4个激光雷达,11个摄像头,2个毫米波雷达,控制器算力超1000TOPS的标准Robotaxi车辆为例,其车辆成本占比61%,激光雷达、雷达、摄像头成本占比21%,控制器成本占比18%。

具体到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Apollo RT6)就是百度砍成本的结果展示,第六代无人车采购单价为20.46万元。相较第五代,第六代无人车成本直接下降60%,而Waymo一台车造价约140万人民币。

从降价原因看,百度吃到了几个方面的红利——激光雷达等传感器配置本就在降价,RT6又通过模型蒸馏技术提升Orin X算力利用效率,进一步减少算力硬件。此外,无人自动换电、后台安全员也从一人跟一辆转为一人跟三辆车,这也大幅降低了人员成本。

这些成本还有下降空间。有无人车从业者对「市象」表示,如果是简单的无人配送车,可以做到一个人监控十几辆车,只需在特殊情况下人工介入操作即可,无人车很少会在同一时间集中出现问题。

即便RT6将成本打到如此之低,全车仍然使用了38个传感器,包括8个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12个摄像头,其中,激光雷达获取三维数据,摄像头负责获取图像,毫米波雷达检测外部物体距离与速度,并由控制器统一调配。

萝卜快跑的规划是,在后续车型中砍掉激光雷达,甚至不排除未来向特斯拉FSD方案靠拢,进一步取消毫米波雷达,仅通过摄像头实现自动驾驶。

这一方案能极大降低雷达成本,但对算法的要求极高。这也符合李彦宏“用技术消解成本”的规划。他公开表示,纯视觉不是妥协,而是用AI能力弥补硬件短板。2024年的中国智驾大赛上,百度与吉利合作的极越汽车就以纯视觉方案夺冠。

但传感器作为安全冗余配件,转向纯视觉面临安全压力。究其原因,纯视觉模式更接近人眼识别,但对三维数据的识别精确度有限,特别是在极端雨雪等天气下,摄像头易发生识别困难。

去年享界S9发布会上,华为车BU董事长余承东评价特斯拉FSD方案“下限低”:“我们去测试,路上停着静止不动的白色货车,都不减速直接撞过去了,还有绿色的货车,也不减速,也去撞。”

目前,凭借降低成本,萝卜快跑在武汉已经能实现每公里价格低于1元,远低于网约车价格。百度做成本减法的决心也不会改变,按李彦宏的规划,萝卜快跑的最终目标是,未来打无人车,比现在还要再便宜一半。

03 扛亏、扩城、守安全:萝卜快跑没有刹车区

全球扩张浪潮下,萝卜快跑无疑是最心急的一个。

去年百度曾大力宣传,2025年萝卜快跑寻求盈利转正。但在今年二季报发布后,百度的话题明显转向全球化布局。百度智能驾驶国际化业务总经理牛昊天则公开表示,目前萝卜快跑在国内,每一辆单车都能实现盈利,但距离实现整个业务部门层面的盈利仍有距离。

另一边,2025年,李彦宏为萝卜快跑设定的OKR发生了显著变化——去年是武汉UE打正,今年则是技术领先,运营规模世界第一。

抗住亏损,先跑出去再说,萝卜快跑做出了表率。从利润看,萝卜快跑未单独披露利润情况,但公开宣称盈利路径已经清晰;小马智行第二季度营收2150万美元;但净亏损5330万美元,亏损主要是对第七代Robotaxi量产项目的投资与研发费用增加;文远知行上半年亏损达到7.92亿元,收入不到2亿元。

显然,资本市场对巨亏的Robotaxi赛道表现谨慎,11月6日,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在同一天登陆港交所挂牌交易,结果双双破发,截至午盘,跌幅均在14%左右。百度却未受影响,反而小幅上涨。此前萝卜快跑进军迪拜,百度港股一度涨超6%。

但面对赛道拐点,萝卜快跑也只能等。

有网约车司机对「市象」表达对无人车行业的不满:“萝卜能跑高速路、乡镇路吗?另外,真的马上用无人车替代司机,搞出一大把失业人口,社会要怎么承担?至少五年之内,司机不会被机器取代。”

高盛在研报中认为,到2035年,中国将有百万规模的出租司机迎来退休。随着人口结构变化,以及年轻人的兴趣下降,司机短缺问题将凸显。届时,中国市场的Robotaxi渗透率将达到25%左右。

不同视角传递出的观察相近——Robotaxi未来可期,但短期内渗透率不会有明显提升,国内市场仍需等待人口结构转机。

另一重考验来自于安全。无人车既要等待全球各国政策放开,也需谨慎运营,避免发生重大事故。

今年8月6日,重庆永川区一辆萝卜快跑在行驶中坠入一处3米深的市政雨污管道施工沟槽。相关报道显示,现场人员合力将女乘客救出。

萝卜快跑以安全性著称,官方资料显示,RT6拥有10重安全冗余方案、6重MRC安全策略,安全水平接近国产大飞机C919。根据李彦宏的说法,萝卜快跑的实际出险率是人类驾驶员的十四分之一。尽管有部分事故发生,但目前未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对萝卜快跑来说,这是一条险路——必须降低成本,扩大运营规模,将车队推向全球,同时必须守住安全,严防事故发生。这条路上,萝卜快跑只能更快,没有踩刹车可言。

简体中文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