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伟达”投资人,又开香槟了
来源:凤凰网 4 小时前

摘要:A股久违站上4000点,国产算力赶上了好时候。

凤凰网科技 出品

作者|姜凡

编辑|董雨晴

10月28日上午,A股市场传来捷报,上证指数盘中突破4000点,创2015年8月19日以来新高。

这是久违的好时候,就在四天前,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沐曦”)的科创板IPO申请,刚刚正式通过上市委会议审议。

历经五年技术深耕与产业锤炼,作为国产高性能GPU领域的头部企业,沐曦向登陆资本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沐曦过会的消息一经传出,也在A股市场引发连锁反应。多家与沐曦存在股权关联或业务合作的上市公司,股价应声上扬。其中,就包括直接或通过产业基金持有沐曦股份的淳中科技、中山公用、七匹狼控股股东等。

就连与沐曦建立了深度业务绑定的合作伙伴,如负责GPU代理销售的超讯通信、提供供应链支持的中电港、开展云计算协同的优刻得等,也同样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焦点。

此番“沐曦概念股”的整体躁动,并非孤例。回顾9月26日摩尔线程IPO上会前,其相关概念股也曾出现一轮强势上涨。

而押注多家“中国英伟达”的投资人,迎来密集回报期。

国产算力,东风已至

十月中旬,芯片巨头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称,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公司已全面退出中国市场。要知道,在2024年,英伟达在中国区营收为171.08亿美元(1249亿元人民币)。一夜之间,原本由英伟达牢牢主导的千亿级市场,浮现出巨大的供给空白。国产GPU企业正蓄势待发。

并且,当前大模型产业的发展重心已从训练阶段逐步进入推理应用新阶段。在此阶段,推理任务对算力的整体性能需求有所降低,国产大模型厂商开始高度重视“性价比”。面对巨大的市场空白,国产GPU企业的发力可谓恰逢其时。

沐曦成立于2020年9月,由陈维良、彭莉、杨建等GPU芯片资深专家创立,他们均有着国际芯片巨头AMD的任职经历。经过“从零到一”全自研的技术沉淀,沐曦首款智算推理芯片曦思N100于2022年1月交付流片,2022年9月流片成功,并于 2023年4月正式量产。

2023到2024年,沐曦又紧锣密鼓地把N100、C500这几款芯片都推向了市场。产品线铺好,下一步就看市场的买单情况如何。

截止到2025上半年,沐曦的营收冲到了9.15亿元,比去年同期猛涨超过4倍。净利润方面,沐曦上半年同比减亏超63%。截至一季度,GPU累计销量已突破2.5万颗。

沐曦冲击IPO的背后,其实是一场早已开启的资本投注。在申请上市前,公司共完成了八轮融资。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沐曦背后站着的股东超过100家。

国资与市场化机构双双重仓下注。国家队中,上海科创基金、引领区基金、国调基金等赫然在列。市场派方面,红杉中国、经纬中国、葛卫东的混沌投资、光速创投等顶尖VC/PE几乎无一缺席。

从股权结构看,创始人陈维良及其实控的持股平台合计控制着22.94%的股份,是公司灵魂。而“期货大佬”葛卫东通过混沌投资在2022年果断入局,目前以7.48%的持股成为最重要的外部股东之一,其投资眼光再次成为市场焦点。

2022年后,沐曦的融资进程就相对沉寂,直至本次IPO过会前。其又位列摩尔线程之后,有声音认为其错失了一定程度上的先机。

不过随着此次过会,投资人的押注已有定论。且加之早先摩尔线程的过会,有多重押注的资方也迎来了真正的收获期。 例如,国调基金、红杉中国、经纬中国等机构,其投资组合并不仅限于沐曦,往往也出现在摩尔线程、寒武纪等其他国产GPU或AI芯片公司的股东名单中。中科蓝讯在9月接受机构调研时更是高调表示,同时持有沐曦股份、摩尔线程、燧原科技等公司股份。

在今年WAIC期间,沐曦股份首席产品官兼高级副总裁孙国梁曾坦言:“中国算力需求市场足够大,把国产所有的卡或者能力放在一个行业,可能都不够那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中国的芯片行业需要百花齐放,因为每个行业有定制化的需求。”

商业化元年,一切刚刚开始

当前,国产GPU赛道呈现群雄并鹿的竞争之势。在这场竞赛中,各家企业都在加速资本化进程。就在沐曦成功过会的前后,摩尔线程的科创板IPO从受理到过会仅用不到三个月,创下行业最快纪录。壁仞科技也传将在香港进行IPO,另有消息称其近期会有重要进展。燧原科技的上市辅导备案也已获得受理,正式加入上市竞逐。至此,2020年前后成立的“国产算力天团”已陆续接轨二级市场。

这个赛道早已不乏先行者。寒武纪作为较早登陆资本市场的AI芯片企业,其股价曾一度超越茅台。

图|寒武纪8月27日股价

IDC的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加速计算服务器市场规模达221亿美元,其中GPU服务器占比69%,且预计到2029年将突破千亿美元。这个仍在快速膨胀的市场,为每一位参赛者都提供了足够的舞台。

当然,在资本的热捧下,这个赛道是否已经过热?当所有玩家都宣称自己技术领先、生态完善时,市场最终能容纳几个真正的赢家?

目前,沐曦尚未盈利。根据披露,2022 年至 2024 年及今年前三个月,公司营收分别为 42.64 万元、5302.12 万元、7.43 亿元和 3.2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7.77 亿元、-8.71 亿元、-14.09 亿元和 -2.33 亿元,累计亏损超 32 亿元。

沐曦并非个例。纵观整个行业,大部分国产GPU企业都仍处于巨额投入期,距离自我造血还有相当距离。这也意味着,上市融资并非终点,而是企业维持研发投入、追赶技术差距的必要手段。

更严峻的挑战在于,国产GPU企业必须要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这条道路虽然安全,却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复杂的工艺挑战。如何在确保供应链安全的同时控制成本,将是所有企业必须解决的难题。

资本的追捧、政策的支持、市场的期待,所有这些都在将国产GPU企业推向历史的前台。然而,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简体中文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