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0月16日专稿(蒋均牧)AI驱动行业数智化升级,对于网络的需求已从简单的联人走向联物、联环境,网络的作用也从通信管道走向构建园区智慧空间,“安全、高效、智能”成为关键词。尤其是伴随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融合的深化,全域安全将是每家企业、每个园区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多重因素叠加下,园区网络迎来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的媒体圆桌上,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园区网络领域总裁赵少奇抛出的“Wi-Fi+X”理念与全域安全方案,提供了一种破局思路。
“我们正经历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时代变迁。正如手机融合相机、音乐播放器、地图、支付等多项功能,成为了现代人数字生活的中心;园区网络中的Wi-Fi AP,也正在从单一的通信设备演进为一个‘智能锚点’。”他以一个生动的比喻为开场白,将华为的产业思考与创新布局娓娓道来。
“Wi-Fi+X”:从通信设备到智能锚点的跃迁
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期间,华为面向全球发布全新升级的星河AI园区网络解决方案,“Wi-Fi+X”是核心理念之一。“X”这个看似简单的符号背后,蕴含着华为对园区网络未来的两层深刻思考。
第一层是技术能力的融合,即在Wi-Fi通信能力基础上,融合物联和感知。这意味着,未来的Wi-Fi网络将同时具备高速无线连接、多种物联网协议接入(如蓝牙、RFID、星闪)的万物互联能力,以及基于CSI(信道状态信息)和毫米波的智能感知能力。
这不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All in AP”的深度集成。华为正在将过去需要多套设备、多张网络才能实现的能力,浓缩于一台设备之中,从根本上改变园区网络的建设与管理模式。赵少奇举例道,基于华为方案,广州某医院三周即完成网络改造,部署效率提升70%;某连锁超市仅凭一套通信融合网络,就同时承载了智能价签更新等物联网业务,设备采购成本降低50%。
第二层是场景扩展的无限可能,即以Wi-Fi为锚点,使能千行百业的各种场景及应用。就像智能机如今已渗透了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Wi-Fi的应用场景也将无限延伸,成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策源地,从而驱动园区网络业务边界扩展与价值跃迁。
例如在教育领域,基于CSI智能空间感知技术可感知夜间教室人员滞留情况,替代人工巡检,保障校园安全;在医疗领域,毫米波无感体征监测方案正替代传统佩戴式检测和人工查房,实现对患者呼吸、心跳的全天候自动化体征监测,时刻守护患者生命安全;在企业,通过CSI与楼宇管理系统的联动,来自动调节灯光、空调,可实现园区10%以上的节能。
单台网络设备的功能始终有限,“Wi-Fi+X”则能实现园区中对人、物、场景的复合化联接,支撑高效智慧园区平台的构建,这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乃至其他行业从业者的合作。赵少奇希望将华为园区网络能力开放出去,打造一个“类鸿蒙”的生态开放平台:“我们来提供‘土地’,伙伴和客户则在这片土地上种出适合自己的‘庄稼’,这样才能成就更大的价值。”
以网铸盾:构建数字与物理世界全域安全防线
随着园区网络的安全边界从数字世界延伸至物理空间,其内涵与外延也在经历剧变:一方面要持续强化内网防护能力,把控数字世界入口风险;另一方面要通过感知人、物与环境,解决现实世界的安全挑战。有鉴于此,华为发布了星河AI园区全域安全解决方案,涵盖资产安全、传输安全、空间安全和隐私安全,构筑起全域安全防线。
资产安全,是全域防护的第一道关口。在办公无线化和联网终端激增的背景下,安全风险持续加大。华为通过AI终端聚类识别技术与业界最全指纹库,实现行业终端100%识别;依托AI流量特征检测能力,30秒快速发现私接和仿冒行为,1秒内完成自动管控,让海量终端“看得清、管得住”,确保园区资产安全。
传输安全,是打消高安场景无线化顾虑的关键。针对政府、金融等高安客户对Wi-Fi信号暴露的担忧,华为去年推出的独家Wi-Fi密盾技术,通过在物理层进行AI信号加扰,“即使抓到了信号,里面也不含有效信息”,从根源上杜绝数据被抓包窃听的风险。更在有线侧首家实现从AP上行口到核心交换机端到端MACsec加密,并支持抗量子PQC算法,架起无缝的高安全数据传输通道。
该方案已获得全球100多家政府、金融客户的认可,成为办公内网无线化改造的首选。赵少奇分享道,在中东某警察局的攻防测试中,第三方安全机构对传统Wi-Fi设备轻易攻破,而华为方案经48小时持续攻击仍安然无恙,最终打消了客户顾虑,帮助客户实现内外网全无线融合部署。
作为安全外延的主要部分,空间安全与隐私安全的落地,彰显了技术对人性需求的回应。在高管办公室、档案室等无法或不便部署摄像头的隐私敏感区域,华为Wi-Fi AP通过CSI技术及AI算法,可实现厘米级的微动感知,实时监测人员入侵,这样既杜绝了安全盲区,又保护了个人隐私。更引人注目的是业界首款防偷拍AP,针对敏感场景隐藏偷拍现象频发的问题,其内置的AI特征匹配算法可精准识别62个品牌110款影像设备,无论Wi-Fi回传、蜂窝回传还是本地存储,都可实时识别并告警。
“过去二十年,园区安全讲的是‘Confidentiality’;接下来十年,重点在于‘Life Safety’。”赵少奇提到,日本作为老龄化社会存在着大量独居老人,以往都是依赖查水表、电表来判断他们的状态,当地伙伴部署了华为Wi-Fi AP之后,利用CSI技术直接感知空间内人员活动状态,一旦出现长时间静止等异常情况立即告警,大大强化了关怀能力并简化了工作。
持续领先:客户需求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2025年6月底,全球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有线无线局域网基础设施魔力象限》报告,华为凭借星河AI园区网络解决方案,连续第三年入选“领导者”象限。几乎同时,IDC公布的数据亦显示,华为AirEngine Wi-Fi 7产品连续5个季度位居全球市场份额和出货量第一。
华为在园区网络市场的领跑地位并非偶然,技术创新的超前投入是其核心竞争力。许多创新需要芯片级的支撑才能实现最佳效果,即使知道原理,从算法设计到芯片落地,周期往往长达两到三年,这成为先行者的护城河。据透露,华为有近100名科学家长期专注于无线技术的超前研究,该公司亦很早便开始将AI技术融入产品与解决方案之中,以智赋网。其在Wi-Fi 7标准的贡献度上达到了惊人的22.9%,断崖式领先所有参与者排名第一。
“没有什么技术是绝对无法复制的。”赵少奇坦言,“关键在于你是否真的投入了,并且投入得足够坚决。”
另一方面,华为的技术创新始终紧贴客户需求。例如针对高密场景推出iCSSR(智能协同调度与空间复用)技术,解决了Wi-Fi大频宽下高干扰的世界级难题;面向海量设备的运维,打造Wi-Fi优化智能体,实现80%无线故障自闭环。这让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不仅在性能、功能上屡有突破,更能够切实解决企业实际痛点。
Gartner报告亦指出,华为具备先进的AI Networking能力,其数字孪生和意图驱动的特性实现了网络自动化;在市场响应能力方面,提供基于精细化策略控制的零信任网络,匹配了众多企业的业务需求;其产品创新与企业客户的新兴需求高度契合,如将Wi-Fi 8技术融入Wi-Fi 7产品代际、开发实时应用级旅程回放功能等。
在圆桌的尾声,赵少奇将话题投向了更远的未来——AI智能体(AI Agent)或将掀起园区网络的新一轮重构。他预测,AI智能体将导致园区网络上行流量增长10倍,催生“智能体局域网”乃至“智能体互联网”的新协议需求,并带来全新的“智能体安全”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