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9 月 25 日消息,据微信公众号“北京石景山”今日消息,国内最大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正式投入运营,为未来机器人走进工厂、日常生活等领域奠定基础。

据介绍,该训练场由石景山区政府牵头,运营方为京石科创集团、乐聚机器人,占地面积上万平方米,年产数据超 600 万条,项目负责人介绍道:“就像小孩学走路要大量练习一样,机器人也要在多种场景中反复训练才能变聪明,而训练场就是要解决目前行业面临的数据短缺问题”。
步入训练场可以看到,建筑内部拥有 1:1 还原的工业制造、智慧家庭、康养服务和 5G 融合四大类共 16 种细分场景,模拟中兴智能生产线、一汽集团汽车车间、顺丰快递称重打包、联合利华洗发水装箱等真实生产场景,让机器人提前“进厂”,在流水线上学习“打螺丝”。

目前每年可产出超过 600 万条高质量数据,相关规模在全国人形机器人训练场中位居前列,可通过全国跨区分布式生产,与苏州、济南、合肥、郑州等地训练场联动,形成全国数据中枢,预计数据产能达 5000 小时 / 月。
目前具身智能行业面临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多模态数据采集门槛高、数据规模与场景泛化能力不足等痛点。尽管视觉语言动作模型(IT之家注:VLA)为机器人实现跨平台、跨场景泛化能力提供了技术路径,但仿真数据、合成数据等无法完全复现真实物理交互细节。
而真机数据是模型从“纸上谈兵”走向“现实落地”的关键桥梁,目前训练场已经建立全流程标准化数据体系,正积极推动异构数据融合与开放合作,所提供的数据集可直接用于训练通用型机器人基模型(Base Model),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