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筑基·AI赋能·数据驱动!中国移动2025年服贸会解锁AI+时代新范式
来源:C114 6 小时前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区举办。中国移动以“智焕新生共创AI+时代”为主题参展,通过多屏互动、虚实结合、沉浸式空间体验等创新方式,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技术突破与行业场景赋能三大维度,立体呈现从技术底座到行业应用的全栈AI能力与数智化成果,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移动动力”。​

新型基础设施筑牢AI+时代数字底座

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支撑AI应用的核心根基。中国移动聚焦“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坚实数字底座,为AI创新提供“硬支撑”。​

作为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核心成果,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九天通用基础大模型,具备语言、语音、图像、多模态全场景理解与生成能力,支持十亿级至万亿级全参数规模部署,可灵活适配手机、边缘一体机、云端智算中心等多终端。该模型不仅是首个通过国家网信办双备案的央企大模型,更成功入选2024“央企十大国之重器”,成为AI技术创新的核心载体。​

首次亮相服贸会的MoMA(多模型与智能体聚合服务引擎),通过标准化接口接入九天大模型等多款模型,实现“场景—模型—智能体”动态匹配。在数学运算、代码编写等场景中,其推理速度提升达134%,大幅降低复杂任务执行成本,为各行业提供高效、灵活的超级大模型服务基座,破解“单一模型适配多场景”的行业难题。​

依托数十年运营商IT服务经验,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磐维数据库,专为“电信级海量数据承载”与“超大规模AI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具备一键迁移、可视运维、自主安全的完整产品体系。支持集中式集群、分布式集群、一体机、云化部署等多种形态,可满足客户从业务启动到规模化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需求,为AI数据处理提供稳定“数据容器”。​

技术创新突破行业痛点,释放AI新动能

在坚实基建基础上,中国移动聚焦行业核心痛点,以无源物联网、能力中台等创新技术,打破技术壁垒,推动AI从“理论”走向“实用”,为产业数智化转型提供“新工具”。​5G-A无源物联技术通过无线网络与射频识别技术深度融合,中国移动构建“中移繁星”“中移百灵”“中移载物”三位一体端到端系统,实现对实物要素的精准感知、连续覆盖与海量连接,打造可视化、自动化的资产管控平台。该技术有效解决全行业“实物难追踪、数据难同步”的痛点,目前已服务国家电网、中国船舶、海澜之家、公牛等重点客户,覆盖医药、零售、能源、制造、电子等关键领域,让“每一件实物都有数字身份证”。​

作为聚焦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平台,中国移动能力中台整合大模型、智能体、低代码工具链等AI能力,联合业界合作伙伴构建全场景、全链路一体化运营体系。通过“能力模块化、服务标准化”,降低各行业使用AI技术的门槛。无论是传统制造企业的生产流程优化,还是服务业的客户体验升级,都能通过中台快速获取适配的AI能力,加速数智化转型进程。​

技术赋能从产业到生活,AI落地见实效

立足“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中国移动将基建与创新技术深度融入实际场景,通过AI+智算中心、家庭数智方案、云电脑、移动机器人等应用,让AI切实服务生产、改善生活,实现“技术价值”向“产业价值”转化。​

中国移动优化算力资源布局,积极落实国家“东数西算”战略,以“集约布局、绿色低碳”为原则建设数据中心,并创新采用“工程服务+产品”特色EPC模式,将自主研发产品与工程总承包服务融合,提供全栈式“交钥匙”服务。目前已完成机电建设超40万㎡,部署机架超3万架,落地17个亿元级工程总承包项目,为医药研发、智能制造等领域提供高效、可信的算力支撑,撑起数字经济“算力脊梁”。​

以“灵犀家庭智能体”为核心,中国移动构建覆盖全家庭场景的数智方案。依托九天大模型,“灵犀”具备超强意图理解、连贯记忆与情绪表达能力,可适配电视、移动爱家APP、音箱等多终端,提供内容智能搜索、设备联动控制、老人小孩智能陪伴等服务,打通跨厂商终端、跨应用场景,让家庭娱乐、教育、健康需求“一句话搞定”,成为连接家庭生活的超级AI入口。​

针对传统电脑算力不足、运维低效、场景受限等问题,中国移动基于移动云智算底座,融合AI大模型推出移动AI云电脑,提供“算力无限、集中管控、多端协同”的云端服务。无论是政务办公的安全数据处理、教育教学的资源共享,还是连锁门店的统一系统管理,都能通过云电脑实现高效运转,为千行百业降本增效。​

在服贸会现场,灵犀机器人系列的群体表演成为亮点。基于九天大模型打造的“集群大脑”,机器人实现知识迁移、技能共享与群体协同,可完成齐步走、舞蹈、障碍物躲避等复杂动作,还能模拟“厨房帮忙”“家庭巡逻”等生活化场景。未来,该技术将进一步拓展至家庭服务、工业制造领域,让机器人从“表演工具”变为“实用助手”。​

简体中文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