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润光学核心技术人员厉冰川因个人原因离职;
2.【IPO一线】赛特威尔启动IPO辅导 智能安防领域"小巨人"再度冲刺资本市场;
3.全志科技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5.36% 多领域智能化布局成效显著;
4.深科达H1实现营收3.6亿元,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
5.捷捷微电:目前可选车规级MOSFET近200款,已量产百余款;
6.赛微电子:境外产线在MEMS-OCS领域积累10年经验
1.中润光学核心技术人员厉冰川因个人原因离职
8月20日,中润光学发布公告称,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厉冰川因个人原因,已与公司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关系,离职后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公司强调,厉冰川在职期间所申请的相关专利所有权均归属公司,不存在任何知识产权纠纷,其离职不会对公司的研发实力、核心竞争力及持续经营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公告显示,厉冰川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但通过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持有公司3.87万股。中润光学表示,厉冰川的职责和工作已顺利完成交接,当前研发团队结构完整、后备力量充足,具备持续推动核心技术发展和创新的能力。
在业务层面,中润光学近年来持续推进产品多元化和技术协同。公司在接受机构调研时提到,日本木下光学为公司提供设计技术支持,助力提升产品开发能力。尽管传统安防业务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其绝对额仍保持增长。
此外,公司通过子公司戴斯光电积极拓展激光类产品业务,相关光学元件已用于激光设备及车载激光雷达领域。中润光学已开发出多款车载光学产品,并正在积极推进客户导入和市场开拓。
在无人机领域,公司也已成功开发出适用于多种场景的光学镜头,部分产品已实现应用落地。公司指出,光学镜头的设计与制造具备较高技术门槛,需依靠长期积累和产业链协同,目前中润光学已形成覆盖多领域、全类型的产品线。
2.【IPO一线】赛特威尔启动IPO辅导 智能安防领域"小巨人"再度冲刺资本市场
8月21日,证监会披露了赛特威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标志着这家智能安防领域的企业正式启动IPO进程。
据悉,赛特威尔曾于2017年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主板上市申请,并于2019年申请终止审查。根据备案报告显示,公司近3年内不存在提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申请被终止审查、不予核准或不予注册的情况。目前,赛特威尔控股有限公司持有83.50%的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
官网信息显示,赛特威尔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以物联网和AI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企业。公司致力于打造集智慧消防、智慧安防、智慧环境、智慧健康大数据平台服务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拥有总建筑面积达5.65万平方米的智能生产基地,年产量超过3600万套智能安防产品,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和浙江省绿色低碳工厂。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赛特威尔在研发创新方面投入巨大,设有宁波、深圳、西安、英国四大研发中心,拥有170余名专职研发人员,累计获得300余项专利授权,其中国内外发明专利27项。
经过多年发展,赛特威尔已建立起完善的智能安防生态圈。公司以智能消防、防盗、健康、环境四大安防体系为核心输出,以安防智控中心为中枢,通过智能操控系统、云计算实现多个智能终端的智慧互联,最终集成于用户终端,构建起即时、远程、自由的安防控制体系及云数据中心。
此次重启IPO进程,表明赛特威尔正借助资本市场力量,进一步扩大在智能安防领域的领先优势,加速物联网安防生态布局。随着智能安防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这家技术驱动型的"小巨人"企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3.全志科技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5.36% 多领域智能化布局成效显著
8月21日,全志科技(300458.SZ)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7亿元,同比增长25.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35.36%,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
公司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回暖以及公司在扫地机器人、智能汽车电子、智能视觉等多个细分领域的积极布局和产品落地,推动营业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终端设备对高算力、异构计算及高能效的需求日益增强。全志科技积极构建序列化的通用异构计算平台,推动各领域智能化升级。
报告显示,公司已在A527、A537、A733等已量产平台上持续优化系统调度算法,提升场景性能与能效表现,进一步增强产品竞争力。其中,A527已于去年实现行业产品量产,T527V车载产品陆续完成方案开发并进入试产阶段。高端八核平台芯片A733不仅在平板领域大规模量产,还成功拓展至商业显示、收银设备、教育平板等多个应用场景,标志着公司高端产品逐步走向成熟。
此外,全志科技已启动下一代更高性能SoC架构的研发,以应对未来更为复杂的计算需求。
在AI算法及应用方面,公司围绕视觉、语音、显示、人机交互等核心场景,持续推动算法储备与适配,强化硬件、软件与算法的协同创新。
在智能平板领域,基于NPU算力,公司研发并交付了AI ISP智能成像、AI夜景人像、AI超清图像、AI人声分离等多种AI技术,显著提升影像与音频体验。
在智能视觉应用中,全志科技新增AI人车宠三合一监测、AI婴儿看护、AI人车周界防范等自研算法包,广泛应用于社会管理及家庭看护场景。同时,公司基于V821芯片定制适配低内存、小算力人形与人脸识别模型,为安防类产品提供核心支撑。在AI眼镜和AI玩具领域,视频防抖算法及多语言大模型API的适配进一步拓展了技术边界与应用生态。
依托统一的研发平台,公司针对不同应用领域持续升级核心技术,完善产品系列布局:
智能平板领域:新一代普惠型芯片A333实现验证与量产,与A133、A523、A537、A733等共同形成从低端到高端的完整产品序列,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A733平台率先通过Google Android16 GMS Express认证,其他平台认证也在积极推进中。
机器人与工业控制领域:MR536已在扫地机产品中大规模量产,新一代控制型机器人芯片MR153已向客户送样。该芯片集成四核ARM处理器与专用RISC-V实时处理器,支持多种传感器与实时控制,与MR527、MR536共同完成序列化布局。
智慧视觉领域:新一代安防芯片V861完成回样与验证,具备6M30高清视频处理能力与1T NPU算力,可满足高清、低功耗IPC需求。公司已形成V821、V831、V851、V861的产品序列。
智能解码显示领域:第二代智能投影芯片H723进入试产,超微型投影芯片H135实现量产,新一代智能电视芯片TV323完成样品验证。未来公司将重点研发AI多媒体及显示技术产品。
结语
全志科技通过持续推进技术迭代与产品创新,在智能终端、机器视觉、车载电子、多媒体等多个赛道实现突破。随着AI与异构计算需求的持续增长,公司有望在全面智能化的浪潮中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4.深科达H1实现营收3.6亿元,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
8月21日,深科达发布2025年上半年报告称,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9.5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60.4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0.87%;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52.2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67.39%。
其中,公司平板显示模组类设备实现营业收入17,942.6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8.01%,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9.9%;公司半导体类设备实现销售收入9,716.7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46%,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7.02%;公司核心零部件产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086.7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70%,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2.49%。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49.57%,主要原因系公司持续深耕市场,深挖客户需求,强化与优质客户的合作,订单状况稳步向好。从公司主营的三大业务板块来看:
(1)显示面板行业呈现复苏态势,超声波指纹、电子纸、智能眼镜等细分应用场景需求增长,公司平板显示模组类设备业务销售订单较去年同期增加,平板显示模组类设备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2)半导体新一代分选机得到市场进一步认可,公司半导体业务的订单较去年有所增长;
(3)受下游消费类电子行业、锂电行业等复苏的积极影响,市场对于智能装备核心零部件的需求回升,公司智能装备核心零部件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
5.捷捷微电:目前可选车规级MOSFET近200款,已量产百余款
8月21日,捷捷微电在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汽车电子领域是公司未来着重发展的下游应用领域之一,目前可供选择的车规级MOSFET产品近200款,该领域的产品在持续研发更新中。
同时,捷捷微电表示,公司已量产百余款车规级MOSFET,其中JMSHO40SAGQ凭借捷捷微电自有知识产权的JSFET芯片、全铜框架和跳线封装工艺,性能突出,符合汽车行业的严苛标准,在长期可靠性、封装尺寸、功率及性能方面均获得业内认可,已广泛应用于国内tier-1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转向、燃油、润滑、冷却等系统。
关于产能情况,捷捷微电称,6寸线目前6W片/月产能,已连续三个月出货在5W片以上,处于满产状态;8寸线目前大约产出11W片/月。
财报显示,上半年,捷捷微电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26.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7亿元,同比增长15.3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46亿元,同比增长46.57%。
6.赛微电子:境外产线在MEMS-OCS领域积累10年经验
8月21日,赛微电子(300456.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就公司MEMS-OCS(光链路交换器件)的应用场景、商业化进展及技术壁垒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回应。
赛微电子表示,MEMS-OCS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数据中心网络和超算系统集群等高端领域。公司境内外产线均拥有商业化产品,其中瑞典产线自2023年起实现高速增长,并保持高价高毛利率,成为公司Top3业务。境内外产线分别服务于通信计算领域的知名客户。
公司强调,境外产线在MEMS-OCS的工艺开发及晶圆制造领域已积累约10年经验,境内产线也拥有约3年经验。MEMS-OCS的工艺技术壁垒极高,公司在该领域具备显著的先发及领先优势。截至目前,赛微电子尚未掌握在制造环节的其他可比竞争对手。
赛微电子在MEMS-OCS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领先地位,得益于其长期以来的研发投入和工艺创新。此次公告不仅展示了公司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明确的业务发展前景。
面对高技术壁垒的市场环境,赛微电子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巩固和扩大在MEMS-OCS领域的领先优势。同时,公司将积极拓展境内外市场,进一步提升商业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此次回应不仅彰显了赛微电子在MEMS-OCS领域的强大实力,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清晰的业务发展脉络,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