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止步C轮融资的企业,最终走向破产审查;华勤技术H1营收839亿同比翻番,净利超21亿
来源:集微网 10 小时前

1、A股227家半导体公司上半年业绩排行榜:超8成公司营收同增 42家净利翻倍增长

2、二十周年答卷:华勤技术营收839亿同比翻番,净利超21亿

3、玄同微重庆公司被申请破产审查,母公司5年前止步C轮融资

4、机构:Q2全球晶圆代工收入环比增长14.6%至417亿美元,台积电市场份额超70%

5、富士康备战iPhone17,郑州员工3个月最高可赚2.2万

6、华尔街最乐观预测:AI热潮将推动美股明年底前再涨20%


1、A股227家半导体公司上半年业绩排行榜:超8成公司营收同增 42家净利翻倍增长

随着9月的到来,A股上市公司进入半年报密集披露期,半导体板块企业纷纷交出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

据集微网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31日,A股市场已有227家半导体公司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超过8成公司营收出现同比增长。而盈利方面,更是有145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同比增长,占比高达63.88%,行业整体表现强劲。

营收规模与增长:头部企业稳健,寒武纪增速领跑

据集微网统计的A股半导体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示,227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4563.49亿元,平均每家企业20.19亿元。

从业绩规模来看,营收超过100亿元的公司有9家,分别是中电港、中芯国际、闻泰科技、长电科技、北方华创、豪威集团、通富微电、纳思达、江波龙,其营收分别为335.26亿元、323.48亿元、253.41亿元、186.05亿元、161.42亿元、139.56亿元、130.38亿元、123.27亿元、101.96亿元。

营收在50~100亿元(含)区间的企业有9家,三安光电、华虹公司、华天科技、深科技、士兰微、晶盛机电、海光信息、华润微、晶合集成,其营收分别为89.87亿元、80.18亿元、77.8亿元、77.4亿元、63.36亿元、57.99亿元、54.64亿元、52.18亿元、51.98亿元。

营收增幅方面,有184家公司营收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达到81.06%。其中,营收增幅超过50%区间的企业有28家,占比12.33%;营收增幅在20%~50%(含)区间的企业有71家,占比达到31.28%;营收增幅在0%~20%(含)区间的企业有85家,占比达到37.44%;营收增速同比下降的企业有43家,占比为18.94%。

从增长幅度来看,寒武纪的营收同比增长幅度最高,达到4347.82%,紧随其后则是万业企业、ST铖昌、云天励飞、仕佳光子、希荻微,其2025年上半年营收分别同比增长247.76%、180.16%、123.1%、121.12%、102.73%。

营收增幅在70%~100%之间的企业有9家,分别是锴威特、和林微纳、德明利、思瑞浦、芯动联科、思科瑞、纳芯微、臻镭科技、源杰科技,其营收同比增幅分别为92.66%、91.53%、88.83%、87.33%、84.34%、81.67%、79.49%、73.64%、70.57%。

营收增幅在50%~70%之间的企业有13家,分别是长光华芯、金海通、神工股份、晓程科技、瑞芯微、炬芯科技、杰华特、澜起科技、拓荆科技、思特威、灿勤科技、中科飞测、艾森股份,其营收同比增幅分别为68.08%、67.86%、66.53%、65.78%、63.85%、60.12%、58.2%、58.17%、54.25%、54.11%、52.76%、51.39%、50.64%。

盈利水平显著提升:42家公司净利润翻倍

2025年上半年,有176家A股半导体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盈利,合计盈利372.16亿元,另有51家企业净利润出现亏损,共计亏损49.6亿元。

从归母净利润金额来看,超过20亿元的公司有3家,分别为北方华创、中芯国际、豪威集团,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08亿元、23.01亿元、20.28亿元。

归母净利润在10-2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4家,分别为三环集团、海光信息、澜起科技、寒武纪,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7亿元、12.01亿元、11.59亿元、10.38亿元。

归母净利润在5-1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9家,分别是中微公司、盛美上海、紫光国微、晶盛机电、扬杰科技、兆易创新、瑞芯微、雅克科技、华海清科,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6亿元、6.96亿元、6.92亿元、6.39亿元、6.01亿元、5.75亿元、5.31亿元、5.23亿元、5.05亿元。

从净利润增长幅度来看,台基股份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789.41%,居于首位。紧随其后分别是仕佳光子、晶瑞电材、士兰微、臻镭科技,增幅分别为1712%、1501.66%、1162.42%、1006.99%,均超过1000%。

归母净利润增幅在500%-1000%(含)之间的企业有5家,分别是燕东微、神工股份、伟测科技、和林微纳、广立微,其归母净利润增幅分别为943.17%、925.55%、831.03%、529.94%、518.42%。

归母净利润增幅在200%-500%(含)之间的企业有11家,分别是联动科技、ST铖昌、源杰科技、苏州固锝、寒武纪、泰凌微、思科瑞、闻泰科技、有研新材、概伦电子、思瑞浦,其归母净利润增幅分别为335.11%、333.23%、330.31%、310.28%、295.82%、274.58%、245.18%、237.36%、218.47%、212.95%、200.07%。

归母净利润增幅在100%-200%(含)之间的企业有21家,分别是瑞芯微、芯动联科、敏芯股份、思特威、万业企业、华兴源创、晶丰明源、甬矽电子、博通集成、美芯晟、上海新阳、炬芯科技、长光华芯、晓程科技、普源精电、东田微、恒玄科技、芯朋微、北斗星通、智立方、中微半导。

业内分析指出,A股半导体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的亮眼表现,主要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行业周期复苏、政策支持加码及新兴需求爆发等多重利好因素。

一方面,随着全球供应链格局调整,国内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需求迫切,国产替代进程持续深化,为相关企业带来巨大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应用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对半导体产品的需求,推动企业业绩快速增长。

此外,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也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国家及地方层面陆续出台多项扶持政策,涵盖税收优惠、研发补贴、产业投资基金等多个方面,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激发了创新活力。

2、二十周年答卷:华勤技术营收839亿同比翻番,净利超21亿

全球数字化转型浪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正推动电子信息行业迈入新一轮高景气周期。与此同时,历经两年深度调整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也在 2025 年迎来明确复苏信号。在这场由技术迭代与需求释放共同推动的产业浪潮中,华勤技术——这家正迎来成立二十周年的智能硬件平台龙头企业,展现出显著超越行业的增长动能。

值此成立二十周年的关键节点,华勤技术以一份惊艳市场的半年度业绩,印证了其深厚的产业积淀与持续的创新活力。8月27日晚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9.3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3.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1.42亿元,同比增长55.19%。这份“二十周年答卷”不仅彰显了华勤技术卓越的经营实力,更凸显了其在全球智能硬件制造与创新生态中的引领地位。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华勤技术正式启动港股IPO征程。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相关议案,这一战略决策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开启全球化战略2.0时代的关键之举”——借助港股市场的广阔平台,公司将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紧密对接国际资本,全方位强化境外业务布局,大幅提升综合竞争力。

战略布局构筑护城河

华勤技术此次业绩的重大突破,绝非偶然的短期爆发,而是长期以来前瞻性战略布局与扎实核心能力体系建设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公司精心构建了“以高性能计算为核心驱动力,AIoT、汽车电子、智能终端协同共进” 的业务架构,各板块之间层次分明、协同高效,形成了稳固且极具活力的增长体系。

2025年上半年,公司各业务板块均实现强劲增长。其中,高性能计算业务实现营收506.29亿元,同比增长128.09%;智能终端业务实现营收268.02亿元,同比增长116.15%;AIoT及其他业务营收33.15亿元,同比增长80.16%;汽车及工业产品实现营收10.4亿元,同比增长62.5%。多元化的业务结构有效增强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增长潜力。

在智能终端领域,华勤技术早已是全球智能手机ODM行业的“隐形冠军”——凭借研发、制造、供应链、成本控制的综合优势,为国内外一线品牌提供全链条服务;在智能穿戴领域,公司产品覆盖手表、手环、耳机等品类,已进入多家知名品牌供应链,出货量稳居行业前列,且具备运动健康算法设计与跨平台开发能力,未来将受益于AI与空间计算技术带来的跨设备协同需求增长。

高性能计算业务则是公司的“增长引擎”。在笔记本电脑市场,华勤是中国大陆唯一打破行业垄断的企业,2024年出货量突破1500万台,预计2025年实现20%收入增长,且同时掌握ARM与X86架构整机设计能力,在硬件、软件、结构技术上建立深厚壁垒;在服务器领域,公司提供通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AI服务器、交换机的全栈式产品组合,已成为国内头部云厂商的核心供应商,2025年上半年数据产品业务收入实现倍数增长,成为拉动业绩的关键力量。

从行业层面看,华勤技术的高增长受益于三大核心驱动力的叠加。一是智能手机市场复苏带动ODM需求激增,二是AI技术革命催生算力设备更新需求,三是地缘政治因素加速全球供应链重构。这些趋势相互叠加,为公司创造了广阔的增长空间。

华勤技术的核心竞争优势远超财务数据所呈现的价值。作为全球智能硬件平台服务商,公司构建了四大核心能力体系:跨领域的研发设计能力、全球化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多元化的智能制造体系,以及精密结构件垂直整合能力,使其成为连接品牌商与制造端不可或缺的战略合作伙伴。

新兴业务培育第二曲线

在巩固核心业务的同时,华勤技术早已布局新兴领域,通过“自主研发 + 战略并购”双轮驱动,培育汽车电子、机器人、AIoT等第二、第三增长曲线,抢占智能硬件产业的未来风口。

自2021年成立以来,华勤技术汽车电子事业部已成功实现对新势力车企客户的突破,构建起覆盖硬件、软件、人机交互及测试验证的全栈自研能力体系,并全面通过车规认证的制造中心。

公司在智能座舱、显示屏及智能驾驶三大业务模块均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并成功实现首个座舱产品全栈自主研发与交付。在客户拓展方面,除传统品牌主机厂外,公司亦成功开拓新势力车企客户,实现多元市场布局。商务模式上,公司已构建涵盖软硬件研发设计的JDM合作模式以及专注于制造代工的CM模式,获得客户广泛认可,并逐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规模效应。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趋势加速,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华勤的这一业务有望成为未来核心增长极。

在机器人领域,华勤技术通过收购广东昊勤 75% 股权,快速切入家庭清洁与陪护机器人赛道,产品覆盖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泳池清洁机器人等品类,并于 2024 年四季度获得重要客户订单。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公司已制定明确的技术路线图:从家庭清洁机器人逐步向人形机器人等高端领域拓展。

这一布局精准契合行业趋势。据市场预测,2024至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从1.2万台增至60万台,市场规模从10亿美元升至150亿美元。华勤凭借制造能力与供应链优势,有望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初期占据先机。

在AIoT领域,华勤技术已实现智能家居(音频产品、家居控制、IPCamera)、XR、游戏产品的量产交付,2025年上半年完成XR产品全球主流客户的主流项目研发与量产;在工业产品领域,公司成为智能POS机、工业PDA、人脸识别新零售终端的解决方案商,2025年上半年实现POS机与工业设备的海外行业客户交付,进一步打开B端市场空间。 

通过系统性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能力建设,华勤技术正在汽车电子、机器人、AIoT等新兴领域持续积累动能,为其从智能硬件平台企业向智能生态引领者的跃升奠定坚实基础。

港股上市赋能全球化

华勤技术选择在2025年启动港股IPO,不仅是自身战略的需要,更精准把握了香港资本市场的政策窗口与行业机遇。

从市场环境看,香港近年来持续优化上市机制:2024年推出快速审批时间表,为A股优质企业开“绿色通道”;2025年8月1日调整“A+H”发行人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降低上市门槛;同时,央行、外汇局优化境外上市资金管理政策,为企业境外融资提供便利。2025年上半年,香港新股融资额居全球首位,多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形成“港股升温”趋势。

对于华勤技术而言,港股上市的价值远超“融资”本身,更将从四大维度赋能长期发展。

一是有助于向国际资本市场清晰传递华勤的核心价值,包括立体多元的业务结构、ODMM多维度能力体系以及海内外多地战略布局的独特优势,从而促进国际业务拓展,提升全球影响力;

二是可构建高效的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增强资本实力,支持公司加速扩张,并为后续再融资、海外并购等战略举措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有望引入更多元背景的优质投资者,进一步优化股东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市场声誉;

四是可通过香港上市主体设计更灵活的股权激励计划,更好地吸引、激励和保留全球高端人才,支撑国际化战略实施。

华勤技术此次启动港股IPO,将进一步推进“3+N+3”智能产品大平台战略与“China+VMI”全球化布局。其中,“3+N+3”战略已完成升级—— 以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服务器为三大核心业务,衍生智慧生活、商业数字生产力、数据基础设施多品类产品,同时拓展汽车电子、软件、机器人三大新兴领域,形成“成熟业务稳增长、新兴业务谋突破”的格局。

与此同时,华勤“China+VMI”供应链体系持续发力。继2024年在印度和越南已实现规模化的量产交付,2025年上半年推进多品类产品海外量产交付,同步建设海外本地工程化、NPI能力与人才管理体系,为全球化战略打下坚实基础。2020-2024年,公司海外营收从397亿元增至546.03亿元,占比始终超40%,在东南亚、拉美、南亚等市场,产品通过本地化品牌深入终端,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典型。

业内人士指出,华勤此时“抢滩”港股正当其时。长远来看,港股上市是华勤构建全球智能生态平台的关键一步——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强化智能硬件领域领导地位,推动中国智能硬件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总结:

二十载深耕,华勤技术从智能硬件ODM企业,蜕变为覆盖“消费电子+工业电子+汽车电子”的全球平台型领军企业,其发展路径是中国“新质生产力”政策的生动实践——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全球资源优化效率,以战略并购完善布局,走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之路。

站在二十周年新起点,华勤已形成三大核心优势:“核心业务稳增长+新兴业务高潜力”的业务结构、“全球化供应链+跨领域研发”的能力体系、“港股上市+国际化战略”的资本助力。未来,随着汽车电子、AI服务器业务放量,机器人、XR领域规模化发展,华勤有望完成从“智能硬件平台”向“智能生态平台”的蜕变,其崛起不仅是企业的成功,更象征中国智能硬件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

下一个二十年,华勤技术的蓝图已清晰。以港股上市为契机,深化全球化布局,构建“研发 -制造-生态”全链条能力,立志成为全球智能硬件产业的核心参与者与规则制定者,在全球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中,谱写中国科技智造的新篇章。

3、玄同微重庆公司被申请破产审查,母公司5年前止步C轮融资

8月27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披露,超节点创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申请对玄同微(重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破产审查,案号为(2025)渝05破申571号。

天眼查显示,玄同微 (重庆) 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法定代表人为张向方,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导航终端制造;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光通信设备制造;互联网设备制造;物联网设备制造;终端测试设备制造等。深圳市玄同微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其66.376%股份。

公开信息显示,深圳市玄同微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于2019年4月、同年12月、2020年1月完成了A轮、B轮、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北辰资本、常州睿泰玖号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深圳福田新趋势产业聚合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

4、机构:Q2全球晶圆代工收入环比增长14.6%至417亿美元,台积电市场份额超70%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营收达417亿美元,较第一季度增长14.6%,创下新高纪录。

集邦咨询指出,主要因为中国大陆市场消费补贴引发的提前备货效应,以及下半年智能手机、笔电/PC、服务器新品所需带动,整体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与出货量转强。

从厂商排名来看,台积电以302.4亿美元的营收和70.2%的市场占有率稳居首位,三星和中芯国际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华虹排名第六,合肥晶合集成排名第九。

集邦咨询指出,TSMC(台积电)随主要手机客户正式进入新机备货期,且笔电/PC、AI GPU新平台开始放量出货,其总晶圆出货与平均销售价格(ASP)皆成长,营收季增18.5%,达302.4亿美元,市占率更一举创下70.2%的纪录,稳居市场龙头。

SMIC(中芯国际)第二季仍受惠于国际形势变化以及中国大陆市场消费补贴驱动的提前备货订单,晶圆出货季增。然而,受晶圆出货延迟、ASP下滑影响,SMIC第二季营收季减1.7%,略降至22.1亿美元左右。市占率也微幅减少为5.1%,排名维持第三。

在中国大陆市场消费补贴、IC国产替代等趋势下,HuaHong Group(华虹集团)旗下HHGrace(华虹宏力)第二季产能利用率上升、总晶圆出货量季增,部分与ASP小幅下滑相抵,营收季增4.6%;合并HLMC(上海华力)等事业后,集团营收约季增5%至10.6亿美元,市占约2.5%,维持第六名。

第九名Nexchip(合肥晶合)则受惠于中国大陆市场消费补贴红利,及部分客户提高下半年新品周边IC订单量,与晶圆代工价格偏低的因素相抵后,其第二季营收为3.6亿美元,季增近3%。

集邦咨询预计,第三季晶圆代工主要成长动能来自新品季节性拉货,先进制程迎来即将推出的新品主芯片订单,高价晶圆将明显助力产业营收,成熟制程亦有周边IC订单加持,预期产业整体产能利用率将较前一季提升,推动营收持续环比增长。

5、富士康备战iPhone17,郑州员工3个月最高可赚2.2万

8 月 29 日中午,顶着炎炎烈日,一辆辆满载的大巴车陆续停靠在深圳龙华富士康招募中心门口。车门打开,车上的人陆续下车,在门口闸机处排起长队等待进入,有人低头刷着手机,有人不时踮脚向前张望。

图源:时代财经摄

这些都是从中介公司招聘的小时工,赶在用工旺季的尾声入职。在此之前,他们先被安排在劳务公司集合,完成线上面试后,再由中介统一送到富士康的招募中心报到。“(我们)刚从观澜(富士康)过来,这边工价高一点。” 队伍中一个年轻女孩说。

据中介介绍,目前在富士康龙华园区招聘的部门是做平板、手机后壳盖的,在观澜园区有两个部门招聘,其中一个部门也生产后盖,另一个部门是做苹果手机组装的。综合来看,龙华园区的工价比观澜园区的稍高,一个月能赚6000多元。

“富士康招工的高峰期很短,因为上人很快。”上述中介称,富士康高峰期差不多过了,现在都是限额招聘,例如做后盖的部门现在每天有20个招聘名额,做苹果手机组装的每天只有10个名额。

而富士康其他厂区,不少员工正在紧张加班赶工。8月初进入郑州富士康的一名员工告诉时代财经,“每天都在加班”,不少员工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加班日常。

作为消费电子行业的“重磅级嘉宾”,苹果供应链每年都会在新机发布前后迎来招工和赶工的高峰。目前,苹果已经官宣于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举办秋季发布会,届时苹果将会带来iPhone 17系列等多款新品,根据往年的销售情况,业界预测iPhone 17系列将在9月12日开启预售。

和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多变的关税政策与全球需求放缓等不确定性,可能对iPhone 17的定价、销量等造成影响。iPhone 17可能带来怎样的表现?市场正翘首以待。

招工、赶工

“现在很忙,我们在做(苹果)新品,下个月就要发布了。”一位郑州富士康员工透露,今年招工旺季,郑州港区富士康的厂区来了大概20万人。

据“郑州富工联招聘”公众号发布公告,8月29日是郑州富士康A事业群招聘高峰的最后一天,到8月30日开始,工价将大幅下降。

公告显示,目前港区①事业群已暂停预约报名,剩下八大街iP事业群和港区iP事业群两个事业群均主要有派遣工招聘中,分为高价小时工、短期小时工、返费工模式三种。

以八大街iP事业群为例,8月到10月的高价小时工时薪为26.5元/小时,高价持续到10月20日,10月21号起按同工同酬计算工资;纯小时工时薪在75天内为24.5元/小时,高价工期持续75天,75天后需离职;返费工模式下,在职期间工资由“额外返费(即奖金)+同工同酬”构成,工期不超过5个月,在职满90天,额外发放返费8000元,返费工平时工资为同工同酬,即底薪2100元+加班费+夜班补贴等。以每个月工时260小时来算,高价小时工当月工资为6890元,纯小时工当月工资为6370元,返费工3个月预估到手19000元到22000元。

图源:截图自郑州富工联招聘公众号

时代财经对比了去年郑州富士康发布的“最后一天高价”的招聘公告,发现当时八大街厂区iP的高价小时工时薪为27元/小时,稍高于今年;同时在总工资的计算上,高价小时工是以每个月工时280小时来算,当月工资为7840元。

另外,从返费工模式来看,去年这一时期开出的最高返费为8500元,做满3个月最多共能拿2.25万元,而据今年的招聘公告,预估3个月可到手的最高工资为2.2万元。

到8月30日晚,“郑州富工联招聘”最新公告,仅有郑州富士康A事业群招聘派遣工,返费工薪资为返费7000元+300元,小时工薪资为25元+1元/小时。

在深圳富士康厂区,据“深圳富工联招聘”8月29日发布信息,深圳观澜ID事业群和龙华IDS事业群均只有小时工模式,工价分别为24元/小时和25元/小时。

不过,多位中介口径,深圳富士康龙华园区的小时工8月时薪为28元/小时,9月和10月为26元/小时。“我个人感受今年(富士康)厂内行情可能不是很好。”有一位深圳富士康的中介向时代财经透露,早些年在富士康招募中心附近跑能招很多人,现在已经“淡”了许多。

除富士康外,其他果链巨头同样在近一个月紧锣密鼓地“招兵买马”,有供应链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公司“内部推荐费都涨了。”时代财经搜索蓝思科技(300433.SZ)的人力资源部官方信息发布平台发现,今年蓝思科技浏阳园区、榔梨园区生产一线员工推荐人员入职后,奖励总金额最高6000元/人。

图源:截图自蓝思人公众号

不确定性?

国信证券研报显示,苹果产业链高度全球化和集成化,不仅对苹果公司自身的成功至关重要,也对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球每年与iPhone硬件相关的产业链规模就高达万亿人民币,对整个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链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比于往年,今年苹果和果链企业们的不确定因素之一,就来自关税政策的走向。

在新品发布会前一个月,苹果正在着手解决一部分关税问题。8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苹果公司将在美国再追加投资1000亿美元,这将使苹果在美国的投资承诺总额达到6000亿美元。开源证券研报表示,苹果美国制造计划(AMP)旨在响应特朗普政策,将更多供应链和先进制造能力带回美国,以避免其核心产品iPhone遭受惩罚性关税。

开源证券称,此前由于市场担忧苹果 AI 创新节奏放缓、“对等关税”等问题,果链板块估值处于较低水平,主要标的2026年Wind一致预期PE处于12-22倍区间。随着关税问题落地、苹果加大 AI 投资和新品节奏,未来几年果链有望进入估值修复与景气上行区间。

在立讯精密(002475.SZ)和蓝思科技近期公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不约而同地被问及关税对公司的影响。

立讯精密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球制造业的格局及产能布局较为稳定。无论是越南、印度还是东南亚其他国家,已知的关税政策基本已经确定。如果再次对产能进行大规模迁移,可能会造成制造成本的增加和供应链资源的不匹配。

“一家公司受到关税政策影响的程度,需要将其置于对应的全球市场领域,并从其全球布局的完整性、领先性和覆盖度来进行判断。对立讯而言,我们在东南亚、美洲、欧洲、北非等地均有对应的产能布局,涵盖了消费电子、汽车、数据中心等多领域的产品及服务。”立讯精密称,因此,他们能从容应对关税带来的影响。

2024年年报显示,立讯精密的第一大客户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70.74%。对此立讯精密表示,随着其他客户业务的快速增长,预计单一客户的收入占比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呈现逐步、合理的下降趋势。同时,立讯精密强调,这是因为公司在其他业务板块的价值持续提升,从而带来了收入结构的优化,“无论是第一大、第二大还是第三大客户,对我们而言都是同样重要的合作伙伴。”

蓝思科技同样表示,“关税政策变化对公司整体经营没有影响。”公司早已积极配合客户加强产能全球化、业务多元化,从 2017年开始在越南设立工厂,在国内外拥有多个研发和生产基地,包括位于越南、泰国、墨西哥的生产基地,以及多个国际办公驻点。

“史上最大革新”

“打铁还需自身硬”,iPhone 17最终表现如何,仍要回到产品中去。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前五名厂商为三星、苹果、小米、vivo、传音,苹果出货量为4640万台,同比增长1.5%。在中国市场,前五名厂商为华为、vivo、OPPO、小米和苹果,其中仅苹果一家国外厂商,出货量为960万台,同比下降1.3%。IDC称,苹果通过战略性的价格调整,使特定的iPhone 16和16 Pro版本有资格获得政府补贴,缩小了其下降幅度。而其在新兴市场实现了两位数的强劲增长,抵消了在中国区的这一下滑,最终该季度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 1.5%。

据爆料,此次iPhone 17进行了“史上最大革新”。iPhone 17系列将包括四款机型:标准版iPhone 17、iPhone 17 Pro、iPhone 17 Pro Max,以及全新的iPhone 17 Air。其中iPhone 17 Air将取代现有的Plus机型,成为苹果有史以来最薄轻的iPhone。

变化最大的还数外观设计。8月30日,“iPhone 17 Pro 丑”冲上微博热搜。从曝光图片看,iPhone 17的后置三摄从过往的独立方形凸起,改为横向大矩阵相机,三个摄像头呈三角形排列,右侧集成闪光灯与LiDAR扫描仪,因此也被调侃形似“充电宝”。

时代财经近日走访华强北的时候发现,尽管离iPhone 17的正式发布还有一段时间,但在华强北的手机壳铺上,iPhone 17系列手机的手机壳已开始售卖,外形与爆料图片一致。

图源:时代财经摄

除新型号和新外观外,苹果的AI创新一直以来都是外界关注的重点。开源证券研报指出,此前市场担心苹果在AI时代会落后其他科技巨头,而近期信息表明,苹果正在加速追赶。

此前,在2025财年第三财季(截至6月28日)业绩会上,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称苹果正在大幅增加对 AI 投资,对于能够加速 AI 发展的收购,苹果持“非常开放”态度且不限定标的规模,2025 年已收购7家公司(并非全部是AI领域)。

在AI功能方面,苹果在开发更加个性化的Siri方面取得良好进展,预计将在2026年推出这些功能。

据环球网报道,苹果计划在9月即将发布的iOS 26等系统中,将Apple Intelligence中的ChatGPT模型从GPT-4o升级至最新发布的GPT-5,同时将向开发者开放设备端基础模型 API,允许第三方应用在不增加用户隐私风险的前提下,调用与 Apple Intelligence 同源的端侧AI能力。

另外据财联社消息,苹果2026年春季可能会推出一项彻底改变iPhone使用方式的重大功能——全新的AI语音控制系统,让iPhone用户仅凭语音即可执行精准操作。(凤凰网)

6、华尔街最乐观预测:AI热潮将推动美股明年底前再涨20%

Evercore ISI 的策略师表示,受人工智能热潮的推动,到2026 年底,美国股市可能再上涨20%。

Evercore ISI 首席股票和量化策略师朱利安· 伊曼纽尔(Julian Emanuel) 在报告中写道,预计到明年年底,标普500 指数将达到7750 点,「一场技术革命将把股票、本益比及社会发展迈向新高度」。这意味着标普500 指数将较上周五收盘价上涨20%,而今年迄今该基准指数已累计上涨近10%。

根据彭博社汇编的数据,伊曼纽尔设定的2026 年目标是迄今为止华尔街最高。该机构策略师指出,人工智能的影响力,正推动企业获利持续优出预期。他们强调,「尽管面临关税与政策不确定性,但在第二季度仍实现两位数成长并普遍超出预期。」

美股已连续4 个月上涨,屡创新高,得益于企业获利强劲和降息预期带来的乐观情绪。科技类股引领了这轮涨势,辉达、Meta 和微软等大型科技股,今年均上涨至少20%。

Evercore ISI 策略师承认,明年的走势多元。其乐观预期假设为:若消费者、企业和投资者信心重燃「动物精神」,标普500 指数将攀升至9000 点;而悲观预期是:若通膨居高不下且经济成长疲软,标普500 指数可能跌至5000 点。

Emanuel 同时上调了标普500 指数的2025 年目标价,目前预计今年将收于6250 点,低于上周五6460 点的收盘价为,也略低于彭博追踪的策略师平均预期值6370 点。美股周一因劳动节休日一日。

策略师写道:「人工智能的影响力已超越网路。短短3 年间,其应用虽仅处于起步阶段,却已渗透至社会与产业的每个角落。」(钜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