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权威第三方安全评测机构AV-TEST发布最新高级威胁防护(ATP)测试结果,华为HiSec Endpoint智能终端安全系统凭借全方位的防护能力,满分通过全部10项核心测试,以卓越表现顺利通过认证。这一结果不仅印证了其在高级威胁检测领域的技术领先性,更为政府、企业等关键场景提供了可信赖的终端安全解决方案。

深度拆解 AV-TEST ATP10项核心测试场景与技术难点
AV-TEST ATP测试以“模拟真实攻击场景”为核心,聚焦隐蔽性强、对抗性高的恶意软件,10项测试覆盖攻击全生命周期,每项均设置严苛的性能与效果阈值,且按照MITRE ATT&CK数据库标准进行记录,核心覆盖四大维度:
第一是恶意载体识别,需检测邮件附件中的恶意文件(含EXE压缩包、MSI安装包,以及伪装成7-Zip等合法软件的后门程序),难点在于这些载体常借合法软件签名或系统信任属性伪装,需穿透外壳识别隐藏恶意代码,避免误判合法程序。
第二是执行链追踪,需完整跟踪恶意载荷的加载过程(包括直接加载或多阶段跳转)及利用“Heaven’s Gate”向conhost.exe注入Shellcode的行为。难点在于多阶段跳转隐藏核心逻辑,进程注入模仿系统操作,需实时监控进程、内存与代码执行链,防止逃逸。
第三是恶意行为阻断,需阻断信息窃取(如扫描用户文件、提取浏览器数据、截屏)和混淆的HTTPS C2通信。难点在于攻击行为大量调用系统原生API,与正常操作高度相似,需依赖行为基线精准判别。
第四是驻留行为清理,要清理恶意程序的长期驻留配置(创建启动项、复制自身到用户目录),难点是恶意驻留项命名模仿系统合法启动项,清理时需精准识别痕迹,避免误删系统关键文件影响稳定性。
满分背后HiSec Endpoint的核心技术突破
华为HiSec Endpoint凭借四大技术核心优势,实现对隐蔽恶意软件的精准防控,这也是其斩获AV-TEST ATP测试满分的关键支撑:
双引擎协同检测:静态病毒检测+动态行为分析穿透伪装
HiSec Endpoint采用“静态病毒检测+动态行为分析”协同架构。静态侧通过自主研发的下一代AV引擎CDE(Content-based Detection Engine,内容检测引擎)深度校验文件完整性;动态侧依托独家端侧内存威胁溯源图引擎GSP(Graph Streaming Process Engine,图形流处理引擎)实时监控内存加载行为,捕捉隐藏的恶意模块注入过程。双引擎联动既规避对合法软件的误判,又能穿透“合法载体伪装”陷阱,从攻击入口阻断恶意程序。
全链路内存追踪:全栈数据打点+多维技术捕捉隐蔽执行
HiSec Endpoint构建“全栈数据打点+双模式内存检测”能力。一方面通过内核级探针实时跟踪进程创建、代码注入、多阶段Payload跳转的全链路,精准定位系统进程的异常内存写入;另一方面创新端云联动的内存检测技术,端侧支持AI聚类的内存指纹识别,服务器端则持续汇聚全网样本,开展AI聚类训练与模型优化,并将进化后的检测模型动态下发至终端,从而形成闭环迭代、持续进化的内存威胁感知能力,让高度隐蔽的无文件执行行为无处遁形。
行为意图分析:GSP引擎实现行为基线建模与关联研判
Agent 内置高性能GSP引擎,在受保护内存中构建系统“行为影子图谱”,全面覆盖进程、文件、注册表、HTTPS通信等常规操作,并精准捕获内存访问、线程劫持、进程注入等隐蔽行为。通过多维度信号融合分析恶意意图,而非依赖单一指标,可有效识别混淆的C2通信、原生API滥用等高级威胁。
深度威胁处置:全维度清理根除+业务连续性保障
HiSec Endpoint检测到威胁后,GSP引擎实时输出威胁传播子图,并沿图执行深度处置,除基础的恶意进程终止、可疑文件隔离外,还支持注册表关键项恢复、恶意计划任务删除、驻留服务卸载等精细化操作,彻底根除恶意程序的长期驻留痕迹,有效平衡防护效果与系统稳定性。
以技术实力守护数字安全边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