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股AI“神话”还能持续多久?
2.AI数据中心需求激增,Arm预计第三财季营收超12亿美元
3.四会富仕拟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 优化管理架构降本增效
4.苹果据悉计划引入谷歌AI技术 助力Siri重大升级
5.马斯克“星链”全球用户数量突破800万 平均日增14250个新用户
1.美股AI“神话”还能持续多久?
在全球风险资产遭遇“黑色星期二”后,11月5日,韩国KOSPI指数跌幅一度超过6%,并触发量化交易熔断机制;日经225指数也自10月27日以来首次跌破5万点,尽管最终跌幅收窄,但全球股市的悲观情绪正在蔓延。
周二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挫,其中纳斯达克指数下跌超2%。在全球股市经历了一轮由人工智能热潮和降息预期驱动的强劲上涨后,投资者对高估值的担忧正迅速升温,引发了市场的普遍回调,科技股在此轮抛售中首当其冲。
当前,美国正在形成一种风险共识,即美国资本市场的AI神话已经不可持续。首先,市场意识到美国AI神话建立在“不确定性”之上,即美国公司全部押注于构建通用人工智能(AGI),这种模式耗资巨大,但没有确定的发展路径。
通常,一种技术随着时间不断升级和应用,不确定性会降低,而商业前景会更加清晰。但是,AGI并不如此,一项调查表明,美国95%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公司根本没有从该技术中盈利。长期以来,市场都被行业的宏大叙事所感染:AGI很快将能做几乎所有人类能做的事情,甚至可以解决目前所有的难题。在不断堆砌产生巨额支出的先进算力芯片后,人们开始怀疑在技术上可能无法实现叙事。
但基于叙事推动的泡沫已经产生。数据显示,美国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支出,对美国GDP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了所有消费者支出的总和。根据另一项计算,在2025年上半年,美国人工智能支出占了GDP增长的92%。这种巨大的支出与资产泡沫掩盖了美国实体经济的衰退。而且,如此巨大的支出并未产生利润,估值近万亿美元的OpenAI,2025上半年净亏损达到135亿美元;麦肯锡调研显示,近80%部署AI的企业并未因此提高净利润。
市场越来越担心泡沫随时破裂。在次贷危机前精准做空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大空头”Michael Burry正在部署做空美国的AI泡沫。他暗示称,当前支出过度且回报过低将使得AI热潮中许多领先公司最终崩溃。目前,与AI相关的股票已经占标普500指数权重高达44%以上。
当前美股AI泡沫与日本当年的泡沫也高度类似:企业购买土地推动上市公司资产升值,企业集团之间通过相互持股继续推高股价。现在,OpenAI、甲骨文、英伟达之间相互投资和大额订单使几家公司的账面收入与成本相互放大,美国建设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后,其租约被打包成债券向市场出售,产生更多的隐形杠杆。如果生成式AI迟迟无法产生匹配规模的现金流,而AI的算力与电力成本继续消耗资金,最终可能引发股市和债券市场的连锁去杠杆反应。
令美国投资者丧失信心的因素,还有来自中国的竞争。美国业界已经认识到,全球近半AI人才来自中国,因此,中国借助人才优势将会在中美竞争的长跑中获胜。此外,与美国投资于不确定的AGI不同,中国AI走了“产业应用驱动”的务实路线,在自动驾驶、创新药等领域已形成生态正循环,中国将AI应用在更广泛的社会与市场中并不断升级,将会极大地提升经济效率,而投资不仅大幅低于美国,还能够培养出足够比肩美国的AI产业链,在竞争全球其他市场时拥有低成本和应用优势。
中美人工智能发展的两种不同风格与模式,意味着不同的资源效率,并决定两国科技创新的未来。近日,高盛与摩根士丹利认为全球(美国)股市由于科技股泡沫,在未来1~2年内可能出现10%到20%的回调,但他们看好中国股市,特别是中国的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
2.AI数据中心需求激增,Arm预计第三财季营收超12亿美元
得益于人们对设计用于运行AI数据中心的芯片的兴趣日益浓厚,Arm给出了乐观的收入预测。该公司周三(11月5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第三财季营收预计约为12.3亿美元。不计特定项目,每股收益预计为41美分。这些目标高于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的每股收益35美分和11亿美元的营收。
这一前景表明,Arm公司正从对新技术的投资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回报,这些新技术旨在赢得为支持人工智能计算而新建的数据中心的一席之地。首席执行官Rene Haas表示,Arm公司用于数据中心计算机的Neoverse产品的收入翻了一番。
更广泛地说,Arm发布财报之际,正值投资者关注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回报的财报季,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担心目前的支出水平不可持续。Arm的大股东软银集团正试图将自身融入更广泛的人工智能领域,包括参与OpenAI的Stargate人工智能项目。
Arm 的收入来源有两种:一是向客户出售其设计和标准的许可费,二是当最终芯片出货时按单位支付的版税。
该公司表示,第二财季营收增长34%,达到约11.4亿美元。截至9月份的该财季,每股收益为39美分。
其中授权收入为5.15亿美元,高于此前平均预期的4.72亿美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为6.2亿美元,而分析师平均预期为5.86亿美元。
Arm的技术之所以在移动设备领域取得突破,是因为它从一开始就被设计成能够在电池供电环境下运行的芯片的基础。传统上,移动设备市场一直是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如今,随着数据中心日益面临电力限制,该公司认为自身在这个利润丰厚的市场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正在增加为亚马逊和谷歌等公司提供的设计工作。
另外,Rene Haas表示,Arm计划收购DreamBig Semiconductor Inc.,该公司生产用于网络的芯片。
3.四会富仕拟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 优化管理架构降本增效

11月5日,四会富仕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的议案》,拟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四会富仕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仕技术”)。
据公告披露,富仕技术成立于2020年11月25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441284MA55LH4T4X,法定代表人为刘天明,注册资本20000万元,注册地址位于四会市龙甫镇惠源大道九号办公楼2-21,经营范围包括电子技术研发、电子电路制造与销售、货物或技术进出口等。该公司由四会富仕100%持股,目前处于建设期,尚未开展具体经营业务,也无招聘职工。
财务数据显示,富仕技术2024年2025年1-9月均呈现净亏损状态,对应净利润分别为-2043049.57元、-1679413.82元,同期净资产分别为74261399.85元、87581986.03元。
本次吸收合并的具体安排显示,吸收合并完成后,富仕技术的独立法人资格将被注销,其所有资产、负债、权益及其他一切权利义务均由四会富仕依法承继。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该议案后,将授权管理层确定合并基准日,基准日至合并完成日期间富仕技术产生的资产、负债及损益由四会富仕享有和承担。后续双方将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履行通知债权人、公告等程序,签订《吸收合并协议》并完成资产转移、权属变更及税务、工商注销与变更登记等相关手续。此外,本次吸收合并不会改变四会富仕的公司名称、经营范围、注册资本、股权结构及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构成。
四会富仕表示,本次吸收合并旨在优化公司管理架构,降低管理成本,充分发挥资产整合的经济效益,符合公司发展战略。
4.苹果据悉计划引入谷歌AI技术 助力Siri重大升级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公司计划使用谷歌开发的一款拥有1.2万亿参数的人工智能模型,来助力其长期承诺的Siri语音助手全面升级。

因讨论未公开而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表示,在经过长时间评估后,两家公司正敲定一项协议,其中苹果将每年向谷歌支付约10亿美元以使用该技术。
苹果希望借助谷歌的力量来重建Siri的基础技术,为明年推出一系列新功能奠定基础。谷歌模型的1.2万亿参数远超苹果目前的模型。
苹果曾考虑使用其他第三方模型执行此任务,但在测试了Gemini、OpenAI的ChatGPT以及Anthropic的Claude之后,今年早些时候决定与谷歌合作。苹果希望将该技术作为过渡方案,直至其自研模型具备足够能力。
此前报道称,新款Siri预计将于明年春季发布。但由于距离发布仍有数月,相关计划和合作关系仍可能变化。苹果和谷歌发言人均拒绝置评。
三星使用谷歌Gemini聊天机器人来增强AI功能
受此消息影响,两家公司的股价均短暂触及盘中高点。苹果股价上涨不到1%,至271.70美元;Alphabet一度上涨3.2%,至286.42美元。
5.马斯克“星链”全球用户数量突破800万 平均日增14250个新用户
11月6日,马斯克的卫星互联网服务星链(Starlink)在X上的官方账号宣布,其全球用户数量已突破800万,“星链高速互联网服务现已覆盖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地区及众多其他市场,为超过800万活跃用户提供网络连接。”

据媒体报道,这距离星链用户数量突破700万过去不到三个月。根据马斯克转发的电动汽车分析师索耶·梅瑞特的帖子,自达到700万用户以来,星链平均每天增加14250个新用户,这一增长率比两个月前高出17%。
11月3日,SpaceX再次达成里程碑,完成了2025年的第100次星链卫星发射,累计超过2500颗。根据SpaceX官网信息,今年还会有8次星链发射,年度发射总数将会达到228颗。目前,星链卫星发射总数已经超过1万颗,仍然在轨运行的8600多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