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清华物理系传奇特奖得主 Yao Shunyu(姚顺宇)离开 Anthropic,加入 Google DeepMind。
根据姚顺宇在博客上发表的文章得知,他于 9 月 19 日从 Anthropic 正式离职,9 月 29 日加入 Google DeepMind。

是的,不是姚顺雨,而是姚顺宇,前者是学计算机出身,也是著名的《AI 下半场》作者,而后者是学物理出身,且在本科期间就名声大噪。

资料显示,姚顺宇于 2015 年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大二开始选修研究生理论课程,在周期驱动系统拓扑场论领域,提出非厄米系统中拓扑能带理论的新方法,并准确预测相关现象,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物理顶级期刊 Phys. Rev. Lett. 上。
其在物理学研究上的卓越成就让一位 211 大学副教授也不禁感叹:「我们这边即使是教授,也没有能超过姚顺宇同学目前本科期间的物理水平的。」

图源:知乎 @林晨
2019 年,姚顺宇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远赴斯坦福攻读博士,毕业后先是到加州伯克利大学做了一段时间的博士后,之后于 2024 年 10 月 1 日加入 Anthropic 的 Claude 团队,「开始研究后来被称为 Claude 3.7 sonnet 的论文。」而这也是他从物理领域转向人工智能领域旅程的开始。
在谈及为什么离开物理学而选择人工智能的原因时,他表示,「主要是因为我想找到一个能为年轻人提供更多机会的方向。理论物理学是一个令人惊叹的训练领域:它充满智力挑战、深度深远,需要涵盖数学、计算机科学(例如复杂性理论)以及物理学本身等各个领域的技术。然而,这个领域多年来一直缺乏实验。一个缺乏实验的领域可能会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例如,很难客观地判断一项理论工作的重要性。而仅仅通过系统的实验也很难消除分歧、困惑。」
「那么,主要还是要看人工智能或量子计算。虽然我相信量子计算在未来会变得重要,但我的印象是,目前的瓶颈主要在于实验平台。因此,我选择了人工智能。」
而在他看来,Anthropic 是物理学家(或许也包括其他 STEM 背景的博士)开启 AI 研究之旅的最佳平台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在 Anthropic 期间,他参与将 Claude 从 3.7 提升到 4.5,AI 惊人的发展速度让他惊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然而,是时候继续前进了。」
而他此次之所以选择离开 Anthropic,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博客最后,他表示「是时候继续前行了」。他说虽然在 Anthropic 的经历让他学到了很多,但现在「没有你会更好」。

参考链接:
https://alfredyao.github.io/posts/2025-1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