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海外芯片巨头的历史性时刻,深度捆绑着OpenAI的阳谋。
凤凰网科技 出品
作者|Dale、姜凡
编辑|董雨晴
2025年10月6日,全球金融市场迎来了一场震动。
美股三大股指集体高开,纳斯达克指数上涨0.49%,标普500指数上涨0.28%,然而,最引人瞩目的却是AMD(超威半导体)股价飙升。当天,AMD股价一度暴涨超过30%。截至当日收盘,市值增加了634亿美元(约合4514亿元人民币),达到3306亿美元,超过了可口可乐、通用电气和雪佛龙。
这一波巨大的股价波动背后,隐藏着全球芯片行业正在迎来的“超级周期”,一个由人工智能(AI)带动的技术浪潮。
OpenAI带动芯片狂
AMD股价飙升,背后的推手是OpenAI。
OpenAI正在加紧“锁定”芯片供应商,10月6日,AMD发布公告称,向OpenAI发行认股权证,允许其以每股仅0.01美元的价格购买最多1.6亿股普通股。
这意味着,OpenAI将能以极低的成本持有AMD约10%的股份。
AMD CEO苏姿丰直言,AMD与OpenAI的合作将最大化双方优势,势必创造双赢局面。
此举引发了美国及全球范围内的半导体股普涨,美光科技、台积电、迈威尔科技、英特尔等芯片巨头也随之受益,股价均大幅上涨。
就在OpenAI宣布投资AMD前,英伟达此前也放出了重磅消息。9月23日,英伟达官网宣布,将与OpenAI达成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根据计划,英伟达将通过数百万个GPU支撑的数千兆瓦(GW)数据中心,全面提升OpenAI的算力。
更重要的是,英伟达还将分阶段投资最多1000亿美元,投资金额将根据每千兆瓦的部署进度逐步释放。
通过与这两大芯片巨头的深度捆绑,OpenAI不仅为自己铺就了算力发展的高速公路,也将芯片制造商牢牢“绑在了战车上”,为未来海量计算需求铺平道路。
正因此,OpenAI通过较低价持有AMD股份的前提是,OpenAI必须按照约定在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AMD的芯片。
OpenAI表示,第一批股权归属将在最早的1吉瓦GPU部署时进行,随着购买规模扩大到6吉瓦,其他部分股权也将归属。
从寒武纪到摩尔线程,浮出水面的国产芯片
这一轮芯片超级周期,不光是海外企业受益,国产GPU同样迎来了巨大机遇。
摩尔线程、寒武纪、壁仞科技、燧原、沐曦等一批崛起于2020年前后的国产GPU企业在完成了前期技术积累后,正随着国产开源大模型的进阶,迎来市场爆发。
摩尔线程作为新国产芯片黑马,未上市已先火。在其9月26日正式过会前,还曾在资本市场引发概念股潮流,初灵信息、盈趣科技、和而泰、联美控股等多只与摩尔线程概念相关的股票连续多天大涨,其中,和而泰更是4天3板,联美控股2连板。
另一个国产芯片黑马寒武纪则是更早引发市场关注。
就在今年8月,寒武纪股价迎来两度跃升,总市值首次超过中芯国际,跃居科创板市值第一。此后,其股价甚至一度超越茅台,成为新晋股王。
国产芯片背后的伯乐正是DeepSeek。
2025年9月29日,DeepSeek-V3.2-Exp模型在Hugging Face平台发布并开源,凭借稀疏Attention架构实现计算资源消耗降低与推理效率提升,更引人注目的是,华为昇腾、寒武纪与海光同步发布消息,表示完成适配部署,意味着算力产业迎来新变量。
据披露,DeepSeek此次开源的新模型研究中设计和实现的GPU算子,含有TileLang 和 CUDA 两种版本。DeepSeek建议“社区在进行研究性实验时,使用基于 TileLang 的版本以方便调试和快速迭代”。 TileLang由北大计算机学院副研究员杨智团队主导开发,与国产硬件适配。
无论是英伟达、AMD的历史性合作,还是寒武纪、摩尔线程等公司的市值飙升。背后的驱动力,都是全球对计算力的迫切需求,而人工智能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带动了这一切的爆发式增长。
从OpenAI与AMD的战略合作,到摩尔线程和寒武纪等国内芯片企业的崛起,再到存储芯片市场的价格风暴,全球半导体行业正迎来一场由人工智能推动的超级周期。这场周期不仅会深刻改变全球芯片产业的格局,也将推动技术创新的不断升级。
然而,在这场盛大的“算力革命”背后,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供应链的压力、AI技术突破的难度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都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挑战。如何在这场技术浪潮中脱颖而出,如何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将是每一个芯片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全球芯片产业将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当前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