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一个星期三,“世界首富”头衔,迎来了一位新人。
甲骨文公司股价盘中暴涨超42%,单日市值暴增2440亿美元,其81岁的联合创始人埃里森,身家一度飙升至3930亿美元,短暂超越了马斯克的3850亿美元。
即便是马斯克醉心政治、无暇公司经营的那段时间,他作为首富的身份,都不曾被动摇过。
埃里森的财富密码,极其简单直接,就是提供最底层的服务——算力。就在他成为首富的前一天,甲骨文公布了惊人的业绩,宣布与包括OpenAI在内的三家客户签署了四份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同,公司的积压订单(RPO)同比增长了恐怖的359%。
换言之,他在为AI世界“卖水”,而且还卖出了天价。
与之相比,马斯克则在反复向世界兜售一系列宏大梦想,就是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太空探索的那一套诗与远方。
虽然到当日收盘时,甲骨文股价回吐部分涨幅,马斯克以微弱优势夺回了首富宝座,但这次短暂的“易主”似乎讲明白一个道理,马斯克帝国根基上裂痕,并非源于星辰大海的伟大梦想,而是源于工厂车间的裂痕。
空中楼阁与大地根基
从那份史无前例的薪酬方案里,就可以看出,特斯拉和马斯克,还是更想对投资者释放“改变世界”的信号。
就在首富位置更迭的前几天,特斯拉向马斯克提出了一项潜在价值超1万亿美元的首席执行官绩效奖,这或许是世界商业史上规模最大的高管薪酬方案。
细看其解锁条件,却与当下无关。
这份天价方案,与特斯拉卖了多少辆车、赚了多少钱,没有直接关系。它与一系列遥远的、甚至有些科幻的未来目标深度绑定:
比如,累计交付100万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比如,让1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投入商业运营;再比如,将公司的市值从目前的1.13万亿美元,提升到令人咋舌的8.5万亿美元。
这份豪华赌约,生动地构建了马斯克财富所依赖的“空中楼阁”。他和特斯拉董事会,正在主动将公司的价值叙事,从“卖了多少车”转移到“未来能实现什么”上。
马斯克财富的另一个“虚”的来源,是他庞大的私人商业帝国。如今,他不到一半的财富来自特斯拉股票。SpaceX正计划进行内部股票出售,估值将达到4000亿美元;而他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估值增长更快,已飙升至2000亿美元。
他在私人公司的财富,已经超过了他在特斯拉的财富。
空中楼阁,看似宏伟。
但支撑它的,是正在动摇的大地根基,就是特斯拉的汽车业务。
2024年,特斯拉出现了史上首次年度交付量同比下降。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13.5%,营收下滑12%,净利润更是减少了20.7%。
欧洲市场,暴跌33%,其中瑞典市场注册量甚至下降了84%。美国市场,下降超过15%。
这些数字,冰冷、尖锐,不断敲打着特斯拉的根基。
马斯克的麻烦事
特斯拉的产品线,正在老化。
自2020年推出Model Y以来,这家曾经以颠覆者形象示人的公司,再也没有发布过一款新的大众市场车型。
而在大洋彼岸,战况早已是另一番景象。
中国的新能源市场,早已卷出天际。当Model 3和Model Y还在靠微调尾标、增加氛围灯这些小修小补维持产品线时,本土品牌早已将“冰箱、彩电、大沙发”搬进了车里。
小米YU7上市后的火爆,以及问界系列车型持续热销,都证明了中国消费者对于产品力、智能化体验和品牌生态的综合考量,已经超越了单纯对“特斯拉”这个标签的迷信。
理想i8、乐道L90、问界M8…六座纯电SUV市场,挤满了虎视眈眈的对手。
悄无声息,毫无预告,也没有发布会,特斯拉Model YL上市了,打的就是一个措手不及。
截图来源于微博@特斯拉
8月19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正式上线Model YL六座SUV,起售价33.9万元,这一价格较此前市场预期的40万元更具竞争力。
对于特斯拉而言,时间上也不太允许做太多的准备,毕竟掌门人刚刚从白宫的政治博弈中铩羽而归。
市场卷到飞起的时候,马斯克还在华盛顿享受政治的快感,一种作为商业大佬从未体会到的感觉。
2024年大选后,作为特朗普总统最亲密的战友,马斯克执掌着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带着一群年轻人,戴着“让特朗普一切都对”的红色棒球帽,在联邦政府内部大杀四方。裁撤部门、紧缩开支,甚至与财政部长在白宫外发生激烈肢体冲突。
一时间,马斯克风头无两,在中文互联网上,他甚至是有着“从龙之功”的“一字并肩王”。
然后,就是一场决裂,有点“兔死狗烹”的味道。
因为那份长达940页的《大而美法案》,马斯克与特朗普彻底闹翻。马斯克公开指责特朗普涉嫌“爱泼斯坦性犯罪案”,特朗普则回敬他“疯了”,并威胁要中止其公司获得的所有政府合同。
最终,马斯克黯然离开白宫。那一天,特斯拉的股价应声暴跌14%,市值一夜之间蒸发了1520亿美元。
这段白宫岁月,让特斯拉产品策略停滞,对市场变化的反应变得迟钝,错过了推出低价车型Model 2/Q的最佳窗口期。
那份1万亿美元的薪酬报价,特斯拉董事会强调,对马斯克的激励措施与投资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如果特斯拉的增长停滞,他将一无所获。
换言之,就是将马斯克的行为轨迹从政治带回商业世界。
马斯克的政治立场,无形间撕裂了特斯拉的用户基本盘,他斥资三亿美元扶持特朗普,公开站队欧洲右翼政党,与不少特斯拉核心消费群体相悖。
在美国和欧洲,特斯拉门店开始遭到抵制、抗议甚至是暴力破坏。
盖洛普的最新民调显示,61%的美国民众对马斯克持负面态度。品牌形象的损伤,直接反映在销量上。
来自那份《大而美法案》,它不仅取消了每辆新车7500美元的联邦退税补贴,更重要的是,它废除了原先的碳排放积分交易体制。
这意味着,特斯拉彻底失去了那项曾经的“现金奶牛”业务。过去十年,完全没有成本的“卖碳”生意。
“这是特斯拉活到现在的原因。”市场研究机构GLJ Research的分析师戈登·约翰逊坦言。
老老实实去卖车
在政治博弈和欧美市场双双受挫后,马斯克被迫将重心放回商业,并将破局的希望,再次寄托在中国。
这个剧本,他曾经演过一次。
他应该还记得2019年,当特斯拉股价跌破200美元,华尔街几乎人人都在喊“特斯拉药丸”的时候,是上海给了他一条生路,185亿元人民币的低息贷款,和一座357天后就拔地而起的超级工厂。
正是那一次,中国市场的拯救,让特斯拉得以“涅槃重生”。
他曾感言,“没有中国的支持,就没有特斯拉的今天。”
甚至在2023年5月31日深夜现身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马斯克脱去西装换上那件蓝色夹克,与员工合影留念:“我要大声告诉世界,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不仅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工厂之一,造出的车也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之一。我们做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注入了很多正能量。”
一时间,中文互联网上关于“马书记”、“中国人民的老马”等称谓直接刷屏。
如今,历史似乎正在重演,唯一的解药,是一款名为Model Y L的六座SUV。
这款车型目前仅在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被业内普遍认为是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特供车”,旨在迎合中国家庭用户对“大车”的偏好。其CLTC续航里程达751公里,百公里加速仅需4.5秒。
在没有做任何预热的情况下,市场依然给出了热烈的回应,Model Y L首战告捷。
首发日的上午,特斯拉门店就扎堆涌进了人群。一个销售需要同时为好几个意向车主介绍产品,试驾的人一波接一波。
“今天一天就卖了平常一周多的量”,一位销售人员透露。
9月11日,也就首富位置更迭的第二天,特斯拉官网显示,10月份可供销售的Model Y L已经售罄,现在预定,只能购买11月份及之后生产的。
在深度内卷的中国市场,已经难有车型能达到如此畅销。
此前,理想汽车CEO李想曾发文:理想 i8处于“有没有”的竞争赛道,产品力上没有真正意义的对手。
现在,特斯拉Model YL来了,网友问理想i8“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手?”
这证明,只要产品对路,特斯拉的“车”本身,在中国依然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以及马斯克本人的商业嗅觉依旧在线。
然而,一个极具张力的细节是:这款在中国引发抢购潮的新车,马斯克本人,在他的X平台上却只字不提。
当有美国用户羡慕地询问这款车何时在美国上市时,马斯克当头浇下了一盆冷水。“这款Model Y的改版要到明年年底才会在美国开始生产。考虑到美国自动驾驶的出现,可能永远不会生产。”
至于马斯克最近的重心,则是在忙着报复OpenAI等老对手。8月25日,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联邦法院,正式对苹果和OpenAI提起反垄断诉讼。
即便Model Y L爆火,也未能让其拉回卖车的条线上,依旧在为“诗与远方”在努力奋斗。
即便未来的“城堡”多么闪亮,无论xAI和SpaceX的估值有多高,此刻能稳固马斯克首富“地基”的,只有上海工厂里那一辆辆实实在在的、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做的特斯拉汽车。
这一次,中国市场怕是要再次成为他的“救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