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黄文财教授携手福州伏智光催化研究中心的吕锋仔先生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董振超教授,在光解海水制氢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研发的Ag3PO4/CdS多孔微反应器芯片,在常温常压下,实现了超过300小时的光催化海水分解制氢稳定运行,相关成果已在影响因子为31.6的《Nano-Micro Letters》期刊上发表,题为“Porous microreactor chip for photocatalytic seawater splitting over 300 hours at atmospheric pressure”,并引起了人民日报的关注。 该芯片的设计与开发,旨在解决当前光解海水制氢技术面临的稳定性不足及光氢转换效率低的挑战。通过创新的多孔基底薄膜沉积方案及空位工程技术,研究团队不仅大幅提升了芯片的耐久性,还显著提高了其在天然海水中的光氢转换效率,为绿色氢能的产业化应用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