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封装材料行业并购重组案例频出;
2024-12-02 / 阅读约16分钟
来源:集微网
【IPO】封装材料行业并购重组案例频出;

1.一周概念股:封装材料行业并购重组案例频出 多家半导体公司IPO迎新进展;

2.赛力斯11销售新车4.26万辆,今年累销同比增长129.22%;

3.比亚迪11月销售新车50.68万辆,今年累销超375万辆;

4.蔚来汽车11月交付新车2.06万辆,连续7个月超2万辆;

5.理想汽车11月交付新车4.87万辆,今年累销44.2万辆;

6.小鹏汽车11月交付辆首破3万辆,P7+超7000辆;



1.一周概念股:封装材料行业并购重组案例频出 多家半导体公司IPO迎新进展;

本周内,西安奕材、优迅股份、顶立科技等半导体公司披露IPO新进展,其中西安奕材是证监会“科八条”发布以来,上交所受理的首家未盈利企业。与此同时,在市场需求增加及新政策的推动下,半导体封装材料领域并购整合案例频频出现。

产业链端,欧盟对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关税,经过数月与中国的谈判和对待定规则的调整,新增的最终关税于10月30日生效。在新关税出台前,10月份其在欧洲的交付份额出现下滑。

多家公司披露IPO进展

本周内,多家公司披露了IPO新进展,仅半导体领域就有西安奕材、优迅股份、顶立科技、旷视科技等多家公司上市进程迎来新的阶段。

11月29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安奕材)科创板上市申请。该公司专注于12英寸硅片的研产销。基于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产能和2023 年月均出货量统计,公司均为中国大陆最大的12英寸硅片厂商,相应产能和月均出货量同期全球占比分别约为 7%和 4%。公司产品广泛应用 NAND Flash/DRAM/Nor Flash等存储芯片、CPU/GPU/手机SOC/嵌入式MCU 等逻辑芯片、电源管理、显示驱动、CIS等多个品类芯片制造,最终应用于智能 手机、个人电脑、数据中心、物联网、智能汽车等终端产品。

11月28日,证监会披露了关于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优迅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该公司是中国首批专业从事光通信前端高速收发芯片的公司之一,为全球光模块厂商和系统设备商提供骨干/城域传输、5G前传/中传,光接入网、数据中心等领域的高速收发芯片解决方案。

11月28日,证监会披露了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湖南顶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顶立科技)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辅导工作完成报告。公司在沉积装备方面具有较强的工艺研发及装备设计与制造一体化能力,已完成了碳化硅和碳化钽沉积工艺的前期研发,工艺较成熟稳定,具备了产业化能力。

11月25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浙江环动机器人关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环动科技)科创板上市申请。该公司从事机器人关节高精密减速器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客户提供覆盖3-1000KG负载机器人所需的高精密减速器整体方案,产品包括RV减速器、精密配件及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为环动科技主要产品,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等高端制造领域。

11月25日,福瑞泰克(浙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公司是领先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覆盖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及自动驾驶系统(ADS)技术,致力于通过与OEM客户的开放且深入的合作,为终端用户提供安全、舒适且智能的驾驶体验。

另外,因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及保荐人中信证券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上交所于11月29日终止其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

半导体材料并购重组案例频出

除了IPO进程加快外,在市场需求增加及新政策的推动下,半导体封装材料领域并购整合案例频频出现。

今年以来,日月光控股、台积电、英特尔、三星、通富微电、华天科技、甬矽电子、晶方科技等半导体龙头企业先后宣布投入资源,布局先进封装相关技术与扩充产能,这些项目的应用均指向高性能计算和AI等领域。

产业链企业齐头涌入,说明先进封装技术不可或缺的同时,也给上游材料市场带来了增量空间。从传统封装到SiP、2.5D、3D等先进封装,技术迭代需要更多工艺环节,对先进封装材料的需求增加。以及受益于算力芯片需求、半导体行业回暖、大厂扩建先进封装产能等因素,将带动上游材料需求快速增长。

为提升国内半导体材料领域竞争力,且在政策利好推动下,A股部分企业正发力先进封装材料领域,通过并购重组获取先进技术,以增强企业技术壁垒和资源优势。

以华海诚科收购华威电子为例,华海诚科主营产品包括环氧塑封料与电子胶黏剂。被收购方华威电子主营产品为环氧塑封料,该产品是集成电路封装的关键材料。2023年华威电子在全球环氧塑封料企业中销量位居第三,销售额位列第四,在国内环氧塑封料企业销售额和销量均位于第一,具有一定的行业领先地位。

而至正股份收购的AAMI是全球前六大国际化引线框架厂商之一。按收入来看,2023年该公司是全球前五的引线框架供应商;到了2024年上半年,其收入升至全球第四,国内一直排名第一。

阳谷华泰收购的波米科技是华为海思核心供应商,该公司生产的光敏性聚酰亚胺(PI)材料是半导体先进封装中最核心的材料,助华为解决封装材料卡脖子技术难题。而沃格光电收购的通格微则是一家玻璃基芯片板级封装载板厂商,而玻璃基板被认为是支持AI芯片爆炸式增长所需的下一代先进半导体封装技术的关键材料。

从上述收购案例来看,被收购方的产品要么是市场占有率在国际或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要么是产品解决卡脖子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而通过并购重组,将有助于收购方实现技术互补、发挥协同效应,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税冲击,中国电车在欧洲市场下滑

产业链端,中国汽车制造商进军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继续遭遇阻力,在新关税出台前,10月份其在欧洲的交付份额出现下滑。

研究公司Dataforce数据显示,包括上汽集团旗下MG(名爵)和比亚迪在内的制造商占同期欧洲电动汽车注册量的8.2%。这比9月份的8.5%有所下降,并且是市场份额连续第四个月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在备受青睐的海外市场快速增长数年后,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扩张自7月份以来停滞不前。当时,欧盟对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关税,进口税高达45%。经过数月与中国的谈判和对待定规则的调整,新增的最终关税于10月30日生效。

该报道称,欧盟和中国之间的谈判仍在继续,但由于进展不大,目前仍难以达成以价格承诺取代关税的协议。

与此同时,比亚迪继续扩大其在欧洲的业务。跟踪汽车市场的Jato Dynamics数据显示,在过去三个月中,比亚迪的销量连续第二个月超过MG,MG长期以来一直是该地区最畅销的中国品牌。该咨询公司表示,比亚迪10月的销量同比增长一倍以上,达到4630辆。

上汽集团旗下MG 10月交付量下降56%至3846辆。据Jato称,今年前10个月,MG仍遥遥领先,注册量总计63895辆,几乎是比亚迪的两倍。

贸易紧张局势正在成为影响全球汽车行业的重大因素,例如,中国汽车制造商奇瑞汽车推迟在巴塞罗那一家翻新工厂开始生产电动汽车的计划。而中国政府则鼓励中国汽车制造商确保关键技术的生产仍在国内。

在整个欧洲,今年整个电动汽车市场都举步维艰,因为德国等主要国家减少了有助于刺激需求的补贴,而在中国生产的所有电动汽车都要缴纳欧盟的附加关税,包括大众和宝马等西方品牌进口的电动汽车。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11月初报告称,尽管10月电动汽车注册量增长6.9%,但今年迄今同比仍下降1.7%。

随着各国政府将资金从电动汽车领域转移,当地汽车行业的前景依然不容乐观。大众汽车正在考虑关闭德国的工厂,而Stellantis则以欧洲销量下滑为由,削减了意大利菲亚特500电动汽车的产量。



2.赛力斯11销售新车4.26万辆,今年累销同比增长129.22%;

12月1日,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1127,证券简称:赛力斯)发布2024年11月份的产销快报。报告显示,赛力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量和销量实现了显著的同比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的本月销量同比增长54.58%,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55.26%。

根据快报数据,赛力斯2024年11月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为38,785辆,同比增长44.77%。今年累计产量达到395,956辆,同比增长249.35%。在销量方面,本月销量为36,842辆,同比增长54.58%。今年累计销量为389,566辆,同比增长255.26%。

赛力斯汽车品牌的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11月赛力斯汽车的产量为33,913辆,同比增长54.67%。今年累计产量为365,574辆,同比增长381.45%。销量方面,本月销量为32,352辆,同比增长59.23%。今年累计销量为359,230辆,同比增长377.62%。

尽管其他车型的产量和销量有所下降,但赛力斯集团整体的产量和销量仍然实现了稳健增长。2024年11月,赛力斯集团整体产量为45,165辆,同比增长21.24%。今年累计产量为457,016辆,同比增长125.92%。销量方面,本月销量为42,625辆,同比增长27.80%。今年累计销量为455,513辆,同比增长129.22%。



3.比亚迪11月销售新车50.68万辆,今年累销超375万辆;

12月1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2594,证券简称:比亚迪)发布2024年11月的产销快报。报告显示,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量和销量同比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根据快报数据,比亚迪2024年11月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为540,588辆,去年同期为316,510辆,同比增长70.8%。今年累计产量达到3,837,632辆,去年同期为2,736,259辆,累计同比增长40.25%。在销量方面,本月销量为506,804辆,去年同期为301,903辆,同比增长67.87%。今年累计销量为3,757,336辆,去年同期为2,683,374辆,累计同比增长40.02%。

在新能源汽车的细分市场中,比亚迪乘用车的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11月,比亚迪乘用车的产量为536,926辆,去年同期为315,985辆,同比增长69.92%。今年累计产量为3,820,365辆,去年同期为2,725,555辆,累计同比增长40.17%。销量方面,本月销量为504,003辆,去年同期为301,378辆,同比增长67.23%。今年累计销量为3,740,930辆,去年同期为2,672,728辆,累计同比增长39.97%。

在动力电池领域,比亚迪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24年11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22.472GWh,而今年累计装机总量约为171.210GWh。

比亚迪在海外市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24年11月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合计30,977辆,其中出口28,141辆,显示出比亚迪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4.蔚来汽车11月交付新车2.06万辆,连续7个月超2万辆;

12月1日,蔚来汽车发文称,11月交付新车20,575台,连续7个月超2万台。2024年1-11月,蔚来公司共交付新车190,832台,同比增长34.36%。截至目前,蔚来公司已累计交付新车640,426台。

蔚来品牌11月继续提毛利、稳市场的策略,共交付新车15,493台;今年1-11月,蔚来品牌共交付新车180,599台,同比增长27.16%。截至目前,蔚来品牌已累计交付新车630,193台。乐道品牌首款车型乐道L60 11月交付新车5,082台,64天交付破万,12月将首次实现单月交付量破万台。

阿联酋当地时间11月28日,蔚来中东与北非地区首家蔚来中心在阿布扎比正式开业,当地的首个换电站也将于年底落成。

迎NIO Day 2024,蔚来汽车为用户准备了BaaS租金付三赠一、5年NOP+免费使用权、置换及复购优惠等多重限时购车好礼;即日起至2025年2月28日,支付定金购买2024款蔚来ES8,还可限时免费获赠「2024款蔚来ES8十周年纪念套装」。



5.理想汽车11月交付新车4.87万辆,今年累销44.2万辆;

12月1日,理想汽车发文称,公司11月交付新车48,740辆,同比增长18.8%。截至2024年11月30日,理想汽车2024年共交付441,995辆,历史累计交付量为1,075,359辆。

“在20万元以上乘用车市场,理想汽车连续8个月获得中国品牌销量冠军,今年8月至10月连续3个月超过奥迪、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理想L6累计交付量突破16万辆,自6月起蝉联20万元以上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第一。智驾技术的迭代带动AD Max 车型需求增长,目前30万元以上车型的AD Max 销售占比超过70%,40万元以上车型AD Max 销售占比超过80%。11月,我们面向用户推送了OTA 6.5版本车机系统,智能驾驶、智能空间和智能电动产品体验再升级,成为全球首家全量推送基于端到端+VLM技术的‘车位到车位’一键智驾的车企。 ”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说。

截至2024年11月30日,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有475家零售中心,覆盖141个城市;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451家,覆盖223个城市。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投入使用1135座理想超充站,拥有5680个充电桩。



6.小鹏汽车11月交付辆首破3万辆,P7+超7000辆;

12月1日,小鹏汽车发文称,11月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3万辆,共交付新车30,895台,同比增长54%,环比增长29%。其中,小鹏MONA M03上市3个月交付连续过万台;小鹏P7+发布23天,交付量超7,000台。2024年1月-11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共153,373台,同比增长26%。

11月6日,以“科技改变世界”为主题的“小鹏AI科技日” 成功举办,小鹏董事长 CEO何小鹏向全球用户、科技爱好者分享小鹏汽车的AI体系,即AI汽车、AI机器人、飞行汽车三大板块的创新技术及成果,并首次披露小鹏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小鹏图灵AI智驾体系。

11月7日,“全球首款AI汽车”小鹏P7+上市即热销,12分钟内大定突破1万台,3小时内大定突破3万台,限定版更是在短短5分钟内售罄,刷新小鹏汽车大定历史最好成绩。小鹏P7+上线仅20天下线10,000台,既创造了小鹏史上新车下线1万台最快纪录,也刷新了新势力新车下线速度最快纪录。

11月,XNGP城区智驾月度活跃用户渗透率达85%。11月15日,广州车展首日,小鹏汽车成功完成行业首个通过一套软件实现“车位到车位”智驾方案的全网首测。

11月19日,小鹏汽车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总交付46,533台智能电动汽车;营收达101亿元,同比增长18.4%;毛利率达15.3%,再创单季度历史新高,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并且,小鹏汽车对第四季度业绩给出强指引:总交付量将介于87,000台至91,000台,同比增加约44.6%至51.3%;总营收将介于人民币153亿元至人民币162亿元,按年增加17.2%至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