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增长19.5% 小米位列第三
10 小时前 / 阅读约7分钟
来源:集微网
海康威视成立微影智控

1.机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增长19.5% 小米位列第三

2.缩减液晶面板业务,夏普计划将龟山第二工厂出售给富士康

3.日本首相石破茂强硬表态:不与美国达成不包括汽车的贸易协议

4.海康威视成立微影智控,业务涉及半导体设备制造

5.传OpenAI与金主微软重谈合作协议,备战IPO上市

1.机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增长19.5% 小米位列第三

近日,市场调查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达到852万台,同比增长19.5%。

IDC指出,在“国补”政策的刺激下,消费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21.5%,突破800万台,而商用市场出货量为51万台,同比下降5.3%。



在市场表现方面,华为以13.6%的同比增长率稳居市场首位。IDC表示,华为的MatePad 11.5S、MatePad Air 12和MatePad Pro 12.2三款产品在2000-3500元的“国补”重点价位段内精准布局,有效拉动了增长。同时,华为线下零售渠道门店规模的升级拓展也为出货量增长提供了助力。

苹果以接近10%的同比增长率位列市场份额第二,产品更新和“国补”优惠推动了其出货量的增长。Apple的新iPad 11虽然未能支持Apple智能,但其2999元的起售价格配合“国补”优惠,成为Apple平板销售回暖的重要动力。



小米以56.8%的同比增长率位居市场份额第三,成为行业前五厂商中增速最快的品牌。小米凭借品牌声量提升、渠道布局多元、生态连接广泛等优势,实现了平板出货量的高速增长。去年第四季度发布的7系新品在补贴刺激下销量快速提升,成为主力型号。渠道方面,小米线上线下双双增长,线下零售渠道增速尤为突出。

荣耀以25.5%的同比增长率位列市场份额第四,联想以45.7%的同比增长率位列市场份额第五。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刘云表示,“国补”政策落地成效斐然,为中国平板市场注入增长动力,推动第一季度市场表现远超预期。尽管第二季度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但新品的接踵发布以及电商促销活动仍有望延续市场热度。


2.缩减液晶面板业务,夏普计划将龟山第二工厂出售给富士康



日本电子公司夏普已决定将位于日本西部三重县龟山市的一家液晶显示器工厂(龟山第二工厂)出售给其母公司富士康。

该工厂生产的液晶电视曾被称为“龟山模式”,为提升夏普的全球品牌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中国制造商增产导致面板价格下跌,盈利能力下降,夏普决定出售该工厂,以缩减其液晶面板业务规模并提升财务业绩。

龟山工厂目前主要生产使用于智能手机、平板、PC等用途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由两座厂房(龟山第一工厂、龟山第二工厂)构成,此次计划卖给富士康的对象为龟山第二工厂。

和龟山第一工厂相比、龟山第二工厂稼动率(产能利用率)较低,已在2024年6月将产能调降至原先的约80%,夏普期望借由出售低稼动率的厂房、改善液晶面板业务损益、力拼转盈。

因液晶面板事业不振、夏普在截至2023年度为止的两年期间累计亏损4100亿日元,而为了重振运营,夏普已表明将缩小液晶面板业务,旗下生产电视用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堺工厂已在2024年8月停止生产。


3.日本首相石破茂强硬表态:不与美国达成不包括汽车的贸易协议

日本首相石破茂明确表示,日本不会接受任何与美国达成的不包括汽车关税的初步贸易协定。这一表态发生在周一的议会会议上,当时他被问及美国可能敦促日本达成一项不涉及美国汽车进口关税的临时协议的可能性。

在同一会议中,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良圣也表达了日本的坚定立场,表示日本将继续寻求免除美国实施的所有关税措施。这场牵动日美两国神经的贸易博弈,正随着6月谈判窗口期的临近加速升温。

赤泽此前曾公开表示,力争在6月达成阶段性协议,而日本媒体周末披露的谈判时间表更为紧迫:协议或于7月初日本大选前夜落地。

据报道,日本目前已提出扩大对美汽车相关投资、加强船舶制造合作等方案,力求在谈判中达成妥协。这显示了日本在寻求解决方案方面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反映了汽车作为日本经济关键行业的敏感性。一些分析师估计,早在25%的汽车税生效之前,日本经济在第一季度就已经出现萎缩。

随着美国与英国达成首份协议,并结束与中国的首次正式谈判,美日贸易谈判的进展备受关注。石破茂周一重申,日本不会为了保护汽车而牺牲其农业市场。


4.海康威视成立微影智控,业务涉及半导体设备制造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海康威视旗下杭州微影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凌在龙,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智能仪器仪表销售与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及销售等核心领域。



股权穿透信息显示,该公司由海康威视全资子公司杭州海康微影传感科技有限公司直接控股,意味着海康威视进一步整合资源深化技术布局。

新公司业务范围同时包括塑料制品制造、五金产品制造及电子元器件批发,展现出对产业链上下游的覆盖能力。

此次成立微影智控科技公司,是海康威视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及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又一重要动作。通过全资控股模式,海康威视将为其提供技术及市场支持,助力拓展智能硬件与半导体相关业务。


5.传OpenAI与金主微软重谈合作协议,备战IPO上市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ChatGPT开发商OpenAI正在与金主微软(Microsoft)协商,双方重新谈判合作协议,包括重新商定入股条件,为OpenAI后续的IPO铺路。

英国《金融时报》11日率先报道,针对OpenAI与微软的投资合作协议,双方正在重新商谈,主要是为了确定OpenAI盈利性子公司“OpenAI Global LLC”转型为公益法人(PBC)后,微软可获得多少持股成数。报道指出,微软愿意放弃部分股权,换取未来能优先使用OpenAI新开发的AI技术。

此外,OpenAI与微软也希望通过重新谈判合作条件,让OpenAI在启动IPO之前,股东权益设计周全,为迈向资本市场做好充分准备,以免后续挂牌过程遭遇风险。

不过,OpenAI和微软对于上述消息,并没有正面回应。

2024年6月,OpenAI宣布重大高级人事安排,任命硅谷老将Sarah Friar出任财务长(CFO)。Friar于2018年至2024年期间担任美国邻里社群媒体Nextdoor执行长,成功带领Nextdoor在2021年挂牌上市,在此之前曾任美国金融科技公司Square(现名为Block Inc.)财务长,同样成功主导Square上市,于2015年正式挂牌。

由于Friar引领公司上市经验丰富,市场猜测,OpenAI希望凭借其专业能力,通过IPO进入资本市场,壮大公司运营。(money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