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跨越。这一跨越在去年就已初步显现: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47.6%,而L2级辅助驾驶技术搭载率突破65%,标志着智能化正式接棒电动化,成为产业升级的主引擎。
与此同时,辅助驾驶技术加速向10万-20万元主流市场渗透,头部车企纷纷推出“智驾平权”战略,推动辅助驾驶功能从高端车型向大众市场下沉。
这一进程中,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成为关键课题,车企仍需破解性能、安全、成本的“不可能三角”。
在此背景下,地平线征程6E/M的正式量产,以软硬协同创新和规模化生态布局,为行业提供了兼具高性能与成本竞争力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成为助推智能普惠的重要支撑。
软硬协同创新:重构辅助驾驶计算效率
当前,智能汽车行业正从“算力竞赛”转向“效率优化”。
征程6E作为专注性价比市场的计算方案,基于第三代BPU纳什架构实现80TOPS算力,Transformer计算效率较上代产品10倍提升,可适配4D毫米波雷达与800万像素传感器融合方案。
征程6M引领城区辅助驾驶体验进阶,通过算法与硬件的深度协同设计,在128TOPS算力下实现计算性能与功耗的大幅优化,并支持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模态传感器融合,确保在雨雾天气、夜间行驶等复杂场景下的感知可靠性。
这一技术路径已获行业验证——理想汽车近日正式发布L系列智能焕新版,行业首发并首个量产交付标配“征程6M+激光雷达”组合,实现AD Pro主动安全能力显著提升,全面看齐AD Max,并保持主流车型的成本竞争力。同时,高速导航辅助驾驶 (NOA) 、全场景辅助驾驶 (LCC) 、智能泊车等AD Pro标配功能也迎来进一步升级。
量产验证价值:构建智能普惠生态
在完成技术突破的同时,地平线通过规模化量产构建起完整的智能普惠生态。
作为国内首个实现车规级计算方案规模化量产的科技公司,地平线已与超40家车企达成深度合作,累计获得超310款车型定点,量产车型超200款。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征程家族累计出货突破800万,展现出稳定、强劲的市场增速。
这组数字的背后,是地平线对主流市场需求的前瞻洞察——通过平台化方案降低车企智能化门槛,为后续技术升级奠定基础。
2025年,征程6的量产落地将这一战略推向纵深。截至目前,征程6E/M已获得超20家OEM的平台化合作,将赋能超100款智能车型上市,使地平线成为汽车行业智驾平权的有力推动者和“最大公约数”。
以比亚迪为例,目前已有超百万台比亚迪车型量产搭载征程2、征程3和征程5计算方案。2025年,比亚迪基于基于征程6M的天神之眼C驾驶辅助系统首次下探搭载至10万元级车型并率先实现量产,加速推动辅助驾驶向大众消费市场规模化落地。地平线始终与车企共同践行技术普惠,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辅助驾驶带来的安全、便捷与舒适。
技术普惠的实践路径
当辅助驾驶从技术尝鲜走向大众刚需,用户体验成为检验方案竞争力的核心标准。作为行业先行者,地平线始终将真实场景下的用户价值创造作为技术演进方向。正如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博士强调:“辅助驾驶技术并非终点,用户体验才是。地平线筑牢辅助驾驶安全底座,以辅助驾驶用户价值的兑现为目标,打造更加智能的产品,让每个人的出行更安全、更美好。”
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2024)智驾篇》指出,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渗透率预计在2025年突破20%,市场需求正从“功能有无”向“体验优劣”转变。
以征程6E/M为代表的“高效实用派”,正通过降低车企开发门槛、扩展功能覆盖场景,推动辅助驾驶技术向10万-20万元主力市场快速渗透。通过“场景化能力部署”技术,使得10万元级车型用户得以在早晚高峰通勤、复杂路口通行等高频场景中,获得媲美豪华车的辅助驾驶体验。
在辅助驾驶深水区,地平线征程6E/M用实践证明:不以算力内卷为导向,而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计算方案,才是实现技术普惠的最短路径。当更多搭载征程6系列的车型驶入街头巷尾, 地平线正通过技术创新践行“让辅助驾驶走进千家万户”的愿景 ,让每一次出行都享受科技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