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积电熊本二厂动工:主攻6nm制程,2027年底投产;
2.意法半导体Q3业绩下滑,股价大跌13%;
3.闻泰科技Q3净利润同比大增279.29%;
4.硕贝德业绩强劲增长 Q3净利润同比激增逾30倍
1.台积电熊本二厂动工:主攻6nm制程,2027年底投产
台积电日本子公司JASM于24日正式与菊阳町政府签署熊本二厂建厂合约,标志着该厂正式动工。据悉,熊本二厂预计将在2027年底开始营运,主要生产6nm制程的半导体晶圆,重点应用于AI和自动驾驶领域。

据报道,熊本二厂位于一厂东侧,厂区面积约为6.9万平方米,预计员工人数将与一厂相同,均为1,700人。JASM社长堀田佑一在签约仪式后的记者会上表示,这是一项巨额投资,正式进入量产的时机将依市场需求的动向谨慎判断。
台积电对熊本两座厂的总投资额高达225亿美元,日本经济产业省也决定提供约77亿美元的补助。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日本希望继续推进半导体生产基础设施的强化和基地建设。
然而,熊本二厂的动工并非一帆风顺。早在一厂启用后,当地交通因工业活动增加而恶化,引发居民不满,导致二厂动工日期从原定的2025年3月延至10月。此外,主要客户的市场需求下滑也是建厂延后的重要原因。台积电董事长暨总裁魏哲家指出,除了交通问题,消费性产品和车用芯片市况疲软,影像感测器受到竞争冲击,进一步影响了需求。
熊本一厂已于去年底量产,采用22/28及12/16nm制程,最大月产能为5.5万片。熊本二厂计划采用6nm制程,这将是日本最先进的制程。半导体供应链厂商认为,台积电的建厂进度和量产时程将依客户需求而定。
台积电熊本厂的建立被视为日本重振半导体产业的关键举措,合资厂商包括Sony和丰田汽车旗下的零组件大厂Denso。此次二厂的动工不仅是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推动,也将对全球半导体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2.意法半导体Q3业绩下滑,股价大跌13%
当地时间10月23日,意法半导体公布了截至2025年9月27日的第三季度财报。由于业绩不及市场预期,公司股价当日暴跌13.26%。

财报显示,意法半导体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至31.87亿美元,低于分析师普遍预期的31.63亿美元。GAAP营业利润大幅下跌53%至1.8亿美元,远低于市场预期;GAAP毛利率为33.2%,同比小幅降低;GAAP净利润为2.37亿美元,同比大跌32.3%。调整后(Non-GAAP)净利润从3.51亿美元下滑至2.67亿美元,同比下滑23.9%;营业利润率从11.7%下降至6.8%。
意法半导体指出,营业利润及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包括与资产减值、重组费用和降本计划相关的3700万美元支出。
ST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ean-Marc Chery在财报发布后表示:“第三季度净营收略高于我们业务预期区间的中点,其中个人电子产品营收有所增长,汽车和工业业务表现符合预期,消费电子产品和消费品业务也基本符合预期。毛利率略低于我们业务预期区间的中点,主要原因是汽车和工业产品组合的差异。”
对于未来展望,意法半导体预计第四季度净营收为32.8亿美元,环比增长2.9%,毛利率预计约为35.0%。根据该展望的中值,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约为117.5亿美元,下半年较上半年增长22.4%,显示出市场复苏的迹象。预计全年毛利率约为33.8%。
Jean-Marc Chery还指出:“为了根据当前市场状况优化我们的投资,我们降低了净资本支出计划,目前2025财年的净资本支出略低于20亿美元。”
3.闻泰科技Q3净利润同比大增279.29%

10月24日,闻泰科技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本季度营收虽同比下滑,但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半导体业务表现突出,产品集成业务剥离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公司提示期后半导体业务面临控制权相关不确定性风险。
2025年第三季度及年初至报告期末,公司核心财务数据表现如下(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项目 | 本报告期(Q3) | 本报告期同比变动(%) | 年初至报告期末 | 年初至报告期末同比变动(%) |
营业收入 | 4,427,344,010.22 | -77.38 | 29,768,566,196.09 | -44.00 |
利润总额 | 1,033,155,240.85 | 190.96 | 1,772,274,889.02 | 136.9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1,039,702,482.54 | 279.29 | 1,513,430,765.43 | 265.0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 | 444,218,908.89 | 122.53 | 778,727,601.79 | 993.4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不适用 | 不适用 | 5,422,301,325.22 | 53.15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84 | 281.82 | 1.22 | 269.70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72 | 227.27 | 1.22 | 269.7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2.96 | 增加2.23个百分点 | 4.34 | 增加3.24个百分点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54,381,505,394.22元,较上年度末的74,977,514,489.81元下降27.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35,501,469,964.10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30%。
营业收入下滑:主要因2024年底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供应商与客户出于谨慎性考虑扩大化执行相关规定,导致产品集成业务收入同比显著减少;此外,2025年7月完成4家境内子公司出售后,公司在产品集成业务中不再作为主要责任人,相关收入按净额确认,进一步拉低营收。
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激增:核心系产品集成业务出售后,该业务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减少;同时,半导体业务持续贡献盈利,叠加非经常性损益影响(本报告期非经常性损益合计595,483,573.65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改善:产品集成业务量减少降低了资金占用,推动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53.15%。
4.硕贝德业绩强劲增长 Q3净利润同比激增逾30倍
10月24日,硕贝德发布公告称,2025年第三季度,硕贝德实现营业收入7.82亿元,同比增长53.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7.67万元,同比大幅增长3052.98%,创下历史同期最佳表现。

纵观前三季度整体表现,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9.9亿元,同比增长50.25%;累计净利润5070.76万元,同比增长1290.66%,业绩增长势头强劲。
报告期内,硕贝德聚焦天线、线束及连接件、散热模组、智能传感模组四大主营业务,通过深化与客户合作,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核心产品量产规模,实现了营业收入的稳步增长。
公司在多个业务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智能穿戴天线等产品与国内知名AI眼镜客户的合作已进入量产阶段,为营收增长注入新动力;车载天线和线束业务保持快速发展,净利润实现数倍增长。其中,车载天线取得某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的全球供应商资质;线束业务获得国内知名汽车客户的电池包线束项目定点,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热虹吸和PCS液冷板等产品实现小批量出货;游戏机SOC散热模组进入量产高峰;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服务器液冷等新业务,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硕贝德在技术研发方面持续投入,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公司已完成低轨卫星通信天线的研发,将积极推进相关技术及产品的迭代升级与市场化应用;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的4D毫米波雷达波导天线已开始批量供货,预计年内向国内头部客户交付超百万只产品;散热模组业务取得重要突破,为日本知名游戏机品牌实现全类别认证与量产交付,或将成为下半年新的增长点;针对5G-A基站升级机遇,公司表示现有生产工艺可满足需求,暂无需新增产能;在VR/AR领域,公司凭借LDS一体化技术和小型超薄天线方案获得美国品牌方认可。
硕贝德表示,公司将继续聚焦主营业务,深化与核心客户的战略合作,同时积极把握AI眼镜、智能汽车、低轨卫星通信等新兴市场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推动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