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0月27日专稿(蒋均牧)如果说2023年是低空经济的“概念爆发年”,那么2025年的今天,产业正迎来从“试飞演示”走向“体系化建设”的关键转折点。
“低空创新应用与标准化推进大会”上,华为战略营销首席专家李常伟的一番言论,引发了在场政府人士、运营商与产业链代表的高度共鸣。他指出,低空经济不是“下一个互联网”,而是堪比汽车、高铁的“50年周期替代机会”,但当前阶段仍处于“0到0.1的战略梳理期”及“0.1到1的创新驱动期”,亟需政府从幕后支持转向台前主导,构建起“一城一网一平台”的顶层架构。
这一判断并非空穴来风。从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纳入低空经济,到“十五五”规划将其与海洋、太空经济并列为新生产力重点方向,政策红利正持续释放。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而在更加乐观的预测中,到2040年这一数字或将攀升至10万亿级别。

从“美国模式”到“中国路径”:政策前置是制胜关键
“我们认为低空经济将引发第三次交通革命与第三次终端革命。”李常伟在演讲中如是断言。地面交通即便再加密路网,也难以根治拥堵问题,低空所带来的“每30米一层”的立体交通体系,将彻底改变城市空间结构与居民出行方式。终端侧,eVTOL将成为“智能汽车之后的下一代智能终端”,“未来每家可能不止一辆‘飞行汽车’”,但前提是必须实现L4级以上的自动驾驶能力,否则“人人都拿飞行驾照”既不现实、也不安全。
因此,低空经济不是对交通、终端的补充,而是重构,尤其在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环境监测、城市通勤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而这样的变革量级,使之有望超越汽车成为新的支柱型产业。
在分析低空产业发展逻辑时,李常伟以汽车产业为例,对比了中美两国的发展路径。他指出,美国是在技术成熟、市场自发形成规模之后,政府才通过《联邦公路法案》等政策介入,属于“政策后置”;中国在电动车领域的成功,得益于“政策中置”,用补贴、基建、标准等方式实现了“缩短20年周期”的跨越式发展。
“低空产业要想实现超越,必须走政策前置的路。”他强调说,政府需要在顶层设计、资源分配、考核机制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构建“上三角”驱动模式,带动“下三角”市场主体的创新与发展。
详解顶层架构、技术底座与业务抓手
低空经济发展虽快,但也并非一帆风顺,管理、基建、技术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小挑战。比如在管理层面,低空运营涉及军队、公安、民航等多部门,权责分散导致“九龙治水”,而环保、安全等隐性约束更让商业落地举步维艰。低空飞行保障的标准与检验体系迄今尚未完善,工业标准与适航要求的衔接机制仍是空白。
基建的庞大投入同样令人却步。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像是在构建一张空中高速公路网,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跨部门、跨领域的协调合作。以深圳为例,其规划的1000多个站点必须依赖政府资金与实体组织投入才能推进。技术层面,感知领域300公里/小时贴地飞行的目标识别精度不足,现有地面5G网络在空中120米以下出现“鱼鳞状”信号断点,无法满足商用要求。
对此,华为提出要构建“一城一网一平台”的顶层架构,由政府牵头统筹规划建设多项功能合一的地面/低空“一张网”,将通信、感知、气象等网络纳入政府主控平台,打造高精度可视、协同可管、自主可控的城市级低空飞行服务管理系统,进而驱动低空应用的繁荣。
低空经济的技术架构极为复杂,涵盖“场、站、机、通、导、监、气、反、管”九大环节,但当前各环节成熟度极不均衡。其中,通信是相对最成熟的部分,尤其是5G-A技术已在多地试点中验证了其在低空覆盖中的可行性。李常伟指出,华为与运营商合作的3.5GHz、4.9GHz模块,已能实现“40Mbps上行、140Mbps下行”的稳定传输,但亦坦言“感知环节仍是短板”,城市电磁环境复杂、目标多样,目前尚无单一技术能实现全域可靠感知。
在业务层面,他明确提出toG、toB再到toH的演进路径:即先通过政府巡检场景打磨通信、感知能力,孵化应用;再开放给物流、外卖等万亿级无人市场,释放价值、优化安全;最终待L4级自动驾驶成熟后,切入10万亿级载人市场,做大空间。据透露,深圳公安局已采购5000架无人机用于交通巡逻、环境监测等场景,形成“空中雪亮工程”,该千亿级市场将成为低空体系成熟的“第一推动力”。
当下,全国已经涌现出不少低空经济的成功案例。例如合肥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上三角”驱动“下三角”的模式,由发改委牵头设立低空专班、国企作为运营主体,推动“七标一发”,实现了从“黑飞监管”到“主动巡检”的转变。这意味着,中国低空经济正从“野蛮生长”加速转向“体系化建设”。
写在最后
低空经济不是资本炒作的“下一个风口”,而是需要像高铁、高速公路一样长期投入的国家级基础设施。李常伟的发言,正是这一思路的落地延伸——在战略上仰望星空,在战术上脚踏实地。
可以预见,在政府主导、市场驱动、技术创新的多重合力下,低空经济将在“十五五”期间迎来快速发展,迈向更辉煌未来。在这场变革中,低空经济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华为等科技企业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