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豹豹8泰坦套件正式发布,该套件由维鲸科技设计,涵盖中网、引擎盖、保险杠等关键部件,赋予整车极具未来感的造型。内饰方面,预计配备有多功能方向盘、多块大屏及无线充电面板等高端配置。动力系统上,豹8泰坦套件基于DMO平台,搭载2.0T插电混动系统,综合功率高达550千瓦,扭矩达到760牛・米,0-100公里/小时加速仅需4.8秒。此外,该车还配备36.8千瓦时电池组,WLTC纯电续航里程达100公里。
随着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的发布,A股及港股汽车企业的表现逐渐明朗。在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推动下,车企间分化明显,新能源汽车企业整体优于传统燃油车企业,成为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最新数据显示,自主品牌头部企业增长势头强劲,其中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龙头,2024年营收达7771.02亿元,同比增长29.02%,净利润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首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
特斯拉正加速Semi电动重卡的生产,已在内华达州招聘超千名工人,以兑现量产承诺。Semi于2017年由马斯克发布,原计划2019年量产,但因电池供应链问题多次推迟。新工厂预计年底投产,2026年全面量产,目标年产5万辆。Semi满电续航可达800公里,支持30分钟快充至70%,未来或配备自动驾驶功能。
沃尔沃汽车周二宣布了一项180亿瑞典克朗(约18.7亿美元)的成本削减计划,并撤销了财务业绩指引。此前,该公司今年前三个月的营业利润大幅下滑,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19亿克朗,远低于去年同期的47亿克朗。息税前利润率也从去年同期的5%收窄至2.3%,营收从939亿克朗下降至829亿克朗。沃尔沃由中国吉利控股集团持有。
通用汽车撤回2025年盈利指引,并暂停4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等待对美国关税影响的进一步评估。尽管该公司第一季度业绩超预期,但关税的不确定性迫使其做出这一决定。通用汽车表示,由于尚未明确美国关税的影响,撤回盈利指引并暂停股票回购是谨慎之举。此举凸显出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对美国企业商业计划的冲击。在面临进口关税额外负担及贸易伙伴报复措施的风险下,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选择撤回盈利预测。
保时捷股份公司4月29日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88.6亿欧元,同比下降1.7%。销售利润为7.6亿欧元,同比下降40.6%,销售回报率降至8.6%,上年同期为14.2%。新车交付量也下降了7.9%,达到71,470辆。保时捷同时调整了2025财年展望,预计营业收入将在370至380亿欧元之间,低于此前预期的390至400亿欧元。销售回报率预计为6.5%至8.5%,也低于此前预期的10%至12%。此外,汽车业务净现金流利润率预计为4%至6%,低于此前预期的7%至9%。
4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旨在缓解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和经销商因汽车关税而面临的压力。此前,这些行业进行了数周的密集游说,警告称过高的关税可能导致汽车价格上涨、工厂停工和失业增加。该行政命令规定,进口汽车将不再被征收铝和钢的单独关税,以避免重叠关税带来的累积效应。 据美国商务部一位高级官员透露,白宫还将对原定于5月3日生效的25%汽车零部件关税进行调整。具体而言,允许在美国生产和销售整车的车企申请关税抵扣,抵扣额度最多相当于车辆价值的3.75%(即25%的15%)。一年后,这一抵扣额度将下调至最多2.5%(即25%的10%),并在随后一年内取消。该政策适用于4月3日后生产的汽车。 尽管这一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和经销商的成本压力,但目前尚难以确定实际的财务缓解效果。整个汽车行业仍在应对针对进口汽车的25%关税,这一关税可能会大幅增加行业成本并加剧供应链压力。
五十铃已在泰国开始量产中型D-Max皮卡的全电动版本。该车型搭载双电机四轮驱动系统,功率达140kW,据称性能可媲美现有柴油车型。据Electrek报道,新款D-Max EV的牵引力与现款柴油版相当,均为3500公斤,但有效载荷能力略低,约为1010公斤,这可能是由于其配备的66.9千瓦时电池所致。
美国交通部近日宣布修改拜登时代的规则,不再要求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报告所有涉及全自动驾驶或部分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新规则规定,对于仅涉及2级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车辆事故,如车辆被拖走但未造成人员伤亡或安全气囊弹出,将无需上报。此举旨在优化报告流程,减少冗余信息。
4月29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宣布,美国汽车制造商在进口零部件时,将依据汽车价值获得15%的抵扣额度。同时,所有在美国组装且本土零部件含量达85%的汽车将免征关税。此举旨在鼓励国内汽车制造商将供应链转移至美国。所有在美国制造的车辆均可享受关税减免,而外国汽车制造商在美国生产的汽车也将适用相关关税。关税减免将分三年逐步实施,为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建立供应链提供缓冲期。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宣布,总统特朗普计划签署行政令,缓解汽车关税影响。该行政令将减少美国制造汽车和卡车中外国零部件的部分关税,并避免双重征税。政府将于周二晚公布具体细节。
4月29日,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宣布,已获得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的两张检测报告,涵盖电池单体与电池包,成为国内首家通过这项即将实施的新版国家强制性安全标准的企业。该标准旨在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性能,宁德时代此举彰显了其在电池安全领域的领先地位。
4月29日,白宫宣布特朗普将于周二签署行政令,旨在缓解汽车关税的影响。该举措将减轻美国制造汽车中外国零部件的关税负担,避免进口商为汽车及材料支付双重关税。特朗普政府虽未正式公布降税措施,但官员证实,支付汽车关税的公司将豁免铝和钢铁等其他关税,且已缴关税将获补偿。
4月29日,中科宇航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满载起竖试验成功,火箭精准落位发射台,标志着发射支持系统满载调试完成,相关设计指标获验证。该火箭采用CBC构型,计划2025年9月首飞,将提升我国低成本大规模进入空间的能力。
热门中概股在美股盘前交易中多数呈现上涨趋势。具体而言,蔚来上涨超过2%,京东涨幅超过1%,哔哩哔哩微涨0.69%,理想汽车上涨0.61%,拼多多和阿里巴巴也分别有0.21%和0.06%的小幅增长。然而,小鹏汽车下跌超过4%,百度下跌0.75%,腾讯音乐则下跌了0.37%。
宁德时代4月27日宣布,该公司已获得两张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检测报告,成为国内首家通过新国标的企业。检测产品包括电池单体与电池包,送检产品为麒麟电池。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于今年3月28日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
蔚来能源在广东实现县县通换电,全省122个区县均覆盖换电站。蔚来与乐道用户将享受更便捷的加电服务。目前,广东已建成428座蔚来换电站,高速换电网络也已全面贯通,平均每120公里高速就有一座换电站。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4月29日披露,福特汽车公司因后视摄像头可能无法显示图像,将召回2022至2023年款Bronco汽车共计128,889辆。
华为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李文广在第一届自动驾驶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自动驾驶作为具身智能的代表,将成为首个实现商业闭环的产业。它将赋能物流、配送和Robotaxi等多个领域,并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李文广指出,面对技术挑战,华为致力于构建更智能、可视化和可靠的自动驾驶系统,并预计在2025年实现高速L3级别的商用。他呼吁行业共同合作,共同开创安全的自动驾驶新时代。
4月29日,荷兰国际银行分析师弗朗西斯科·佩索莱报告称,特朗普政府计划减轻汽车关税影响,导致美元近期跌幅有所收窄。《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或将放松外国汽车零部件征税,避免外国制造汽车关税叠加。佩索莱指出,关税进展将继续“影响”美元,已有数据显示这对美国经济造成损害。总体来看,本周美元面临下行风险。
1. OpenAI华裔顶尖研究员绿卡被拒无奈离美 引发行业震动
2. 阿里巴巴发布并开源8款通义千问Qwen3系列模型
3. 两大CEO多项分歧曝光 OpenAI与微软的“最佳合作”要破裂?
4. OpenAI 向谷歌发起挑战,允许用户利用 ChatGPT 购物
5. ChatGPT修复未成年人可生成色情图片的漏洞 某些情况下甚至鼓励生成此类内容
6. 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脑机接口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CyberSense
7. 刘烈宏:紧紧抓住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8. AI应用下载量激增 我国现存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424.3万家
9. 值得买科技年收15亿,净利增14%:AI战略引领新篇章
1. 特斯拉宣布Semi工厂建成,有望明年量产,价格或大幅上涨
2. 东风猛士M817首秀 首搭华为乾崑智驾 HUAWEI ADS 4
3. 丰田汽车计划推出氢动力电动卡车
4. 比亚迪柬埔寨乘用车工厂奠基:将于四季度投产,年产能一万辆
5. Canalys:2025年中国市场L2级及以上功能渗透率将达62%
6. 保时捷下调利润率展望 因特朗普关税和电动汽车市场放缓
7. 消息称极越汽车“大概率”不会破产:集度董事会“已同意重组”
1. 英伟达、强生和礼来等公司CEO或将于周三到访白宫
2. 恩智浦半导体第一季度营收28.4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
3. RTX 5080 SUPER、RTX 5070 SUPER首曝:显存升级24GB、16GB
4. 索尼集团考虑分拆半导体业务,或最快今年完成
5. 北京:对采购自主可控GPU芯片开展智能算力服务的民营企业按照投资额一定比例给予支持
6. 联电12nm工艺与英特尔合作顺利,2027年有望投产,性能大幅提升
7. TCL科技2025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0.1亿,半导体显示业务业绩创新高
8. 圣邦股份2024年营收33.47亿元,今年Q1净利润同比增长9.9%
9. 传将分拆中国业务,英伟达:完全为假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