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Pro是创意工作者的专属高端设备,而折叠屏iPad将这一领域推向了新高度。Numi Prasarn/CNET
你更倾心于一个能展开成小型iPad的iPhone,一个可折叠的普通iPhone,还是一个便携的巨型折叠屏iPad?尽管这可能是一个非传统观点,但我更倾向于折叠屏iPad,理由充分。
理论上,iPhone折叠屏或翻盖屏听起来颇具吸引力,对某些买家而言,这可能是理想选择。然而,正如现有折叠屏手机所展示的,这类设备存在不少严重缺陷。书本式折叠屏手机在折叠状态下并不如普通手机舒适,展开后中间有明显的折痕,屏幕相对较小,且价格翻倍。翻盖手机虽便携且自拍方便,但其他优势并不明显。
我并非说折叠屏iPad完美无缺,也不否认其高昂价格。但若苹果真如彭博社和《华尔街日报》所报道,正研发一款巨型可折叠iPad,那它将充满无限可能,极具吸引力。iPad Pro本就是一款为生产力、创造力和娱乐设计的高端设备。更大的可折叠屏幕只会增强其功能性,而非简单融合手机与平板体验。此外,苹果在Apple Pencil方面的成就预示,它能为折叠屏iPad开发专属配件,带来全新使用方式。
iPad最初旨在填补手机与笔记本电脑间的空白。折叠屏iPad或将成为平板与笔记本之间的新选择,是首款iPad问世近15年来的自然进化。
苹果并非首个尝试融合笔记本与平板的公司,联想和华硕已推出可折叠Windows平板。但若苹果沿用首款iPad的策略,或能在其他制造商尚未成功的领域取得突破。
iPad Pro仍拥有巨大潜力待挖掘。苹果完全有能力进一步重塑它。Numi Prasarn/CNET
折叠屏iPad旨在提供便携的大屏幕。大多数笔记本电脑最大尺寸约17或18英寸,多为重型游戏或生产力设备,续航有限。对于追求大屏与便携的用户而言,选择有限。
联想和华硕已推出折叠屏平板(如ThinkPad X1 Fold 16和Zenbook Fold 17 OLED)试图解决此问题,但价格高昂且存在缺陷,如ThinkPad续航差、笔记本模式下屏幕空间小,Zenbook则略显笨重。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折叠屏平板或达约19英寸,展开后接近台式显示器大小。彭博社称,苹果正研发约等于两个iPad Pro合并大小的折叠屏iPad,预计2028年推出。
联想ThinkPad X1 Fold是市面少有的折叠屏平板之一。Matt Elliott/CNET
折叠屏iPad较折叠屏iPhone(苹果据传也在研发)更具吸引力,因我们对平板与手机的态度截然不同。平板被视为次要设备,而手机则是生活必需品。
SimpleTexting 2020年调查显示,44%的千禧一代宁可与伴侣分开一月,也不愿离开手机。我认为无人会对平板或笔记本有如此依赖。
这给予苹果在iPad上更多尝试空间。若手机过重、单手操作难、耗电快或屏幕有明显折痕,用户易失去耐心,但平板上这些问题影响较小。
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即便三星首款折叠屏手机问世近五年后,折叠屏手机市场仍小众。IDC预计2024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为2500万台,仅占今年预计出货的12.4亿部智能手机的一小部分。CNET与YouGov合作调查发现,52%的智能手机用户对折叠屏手机不感兴趣。
Galaxy Z Fold 6进步显著,折叠时更接近普通手机,但仍不完美且价格更高。Lisa Eadiccico/CNET
苹果已针对特定受众(尤其是希望旅途工作的艺术家和音乐家)推出大尺寸iPad Pro。平板用途明确,多用于观影、上网、阅读、游戏或轻量级工作,这正是大屏设备的优势所在。
虽手机也能完成这些任务,但更多是出于必要和便利,而非首选。在平板上阅读书籍或观看Netflix无疑比6英寸手机屏幕体验更佳。
此外,iPad软件已部分适应混合设备需求。苹果虽无Windows二合一笔记本的直接替代品,但逐渐添加生产力工具,使其更接近Mac体验。
以舞台管理器为例,它组织应用程序,模拟桌面窗口使用感受。苹果还为iPad提供功能强大的视频和音频编辑软件Final Cut Pro和Logic Pro版本。
苹果2019年为iPad推出独立操作系统,为其适应和改变新类型设备奠定基础。同时,Mac界面也逐渐向iPhone和iPad靠拢,尽管它们仍保持独立。
当应用支持Pencil Pro时,挤压它会弹出上下文菜单。Numi Prasarn/CNET
当然,苹果也面临诸多挑战。其软件策略虽为优势,也可能让iPad体验变得复杂。iPad Pro处于尴尬位置:无法完全替代笔记本但功能接近。苹果应将折叠屏iPad视为解决此问题的契机,而非加剧角色模糊。
巨大屏幕需配备大容量电池。早期折叠屏手机如三星Galaxy Fold因续航差受诟病,凸显新设备开发的技术障碍。但苹果已在其高端iPad中使用M系列芯片(也为MacBook提供动力),电池续航远超英特尔芯片,或能更好应对此挑战。
苹果在全球平板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31.7%),若有人能让消费者为折叠屏平板慷慨解囊,苹果无疑是首选——尽管其价格不菲。
苹果将iPad视为独立设备而非可折叠笔记本的策略或能带来更具吸引力的软件。不仅应用和游戏将有更大画布,苹果还可能添加新界面元素使iPad更接近笔记本替代品。
这为苹果开发充分利用大屏的新配件提供可能。如桌面支架让iPad如iMac般置于桌上?我期待苹果借鉴微软Surface Dial经验(Windows PC制造商近十年前为Surface Studio推出),通过圆盘附件提供除点击和滑动外的新颖交互方式。
Surface Dial是对如何高效操作巨屏的一种巧妙设计。Sarah Tew/CNET
我对折叠屏手机最大的不满在于,软件似乎还未跟上硬件的发展步伐。许多折叠屏独有的特性,比如将应用分割至屏幕上下两部分的能力,更像是为了解决折叠屏带来的问题,而非成为吸引用户购买的亮点。
然而,苹果多年来不断优化iPad的软件,使其功能更加多元化,甚至能承担部分Mac的工作。这让我对其软件设计理念充满期待,相信它能为我们展示一个比目前折叠屏手机和PC制造商所展现的更为有趣且实用的未来。
或许,史蒂夫·乔布斯在2010年发布首款iPad时的言论最能说明问题。“标准至关重要,”他在介绍苹果首款平板电脑的前几分钟说道,“要真正开创一个新的设备类别,这些设备必须在某些核心功能上表现出色。”
如果折叠屏iPad代表苹果的未来,那么我衷心希望它能遵循这一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