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新闻,想必你已经看到了:
一,苹果公司发布最新的iPhone16系列手机,还有Apple Watch和AirPods等产品。
二是,华为推出几款新产品:Mate XT非凡大师手机、问界M9大五座汽车、智界R7汽车,还有WATCH GT5智能手表。
两场发布会中,传播效率最高的产品,自然是手机。
看到手机形态那一刻,我身边朋友炸锅了;有的说,看看华为三折叠,创新很厉害,全球首发,遥遥领先;再看看苹果,每年像挤牙膏一样,一点点改动没什么新意。
我用苹果产品,算不上果粉,但对创新比较关心;我发现,很多人对创新有一些误解,认为可视化外观变动,才算创新。这是不准确的。
什么是创新?谈这个问题前,想聊一个有趣的选择题。
请想一想:
如果华为的三折叠手机和苹果最新的iPhone价格一样,放在一起,你会选哪个?我问了很多人,得到了不同的回答。
用苹果的人说,苹果的系统稳定,安全性高,所以他们还会继续用苹果。一直用华为的人也表示,他们会继续支持华为。
还有一些喜欢尝试新技术的人,他们对华为的三折叠手机很好奇。但同时,他们也担心,这么大一个屏幕的手机,如果经常用,坏了修起来可能要花很多钱。
看到这里,请不要批评我。事实上,大家在做决定时,都会考虑个人喜好;这些喜好背后,与使用成本有关;如果一个产品的潜在成本很高,人们决定买它的时候就会更犹豫。
这和创新有什么关系呢?
通常,创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微创新,另一种是颠覆式创新。微创新是在现有的产品、服务上做一些小改动,目的是让产品更好用,提升性能,优化用户体验,保持老用户。
颠覆式创新有些不同。
目标是彻底改变现有的市场格局,创造出全新的市场;这种创新要引入全新的技术或者模式,它试图吸引全新的消费者群体。
当然,这种创新的风险比较大,但如果成功了,回报也巨大,因为它能让企业获得市场的领先优势和主导地位。
因此,两款手机虽在同一天亮相,但他们并无法划上等号;况且,华为三折叠,也不算颠覆式创新。
如果非要划上等号对比,那么,就要提乔布斯当年创建苹果的场景;来看看,乔布斯两次颠覆式创新,都经历过什么?
第一次是做Macintosh电脑时。
1976年,市面上的计算机大多是商用,体积大,价格也贵。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都很喜欢电子学,他们梦想着能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
所以,他们就在自家车库里组装了第一台电脑。
除了他们俩,当时还有一个合伙人,也是沃兹尼亚克,他的父亲是工程师,他本人也很有天赋;高中时,他做过很多有趣的电子设备,比如电子节拍器和用来打电话的“蓝盒子”。
后来,这三个人聚在一起,开始制作苹果电脑。苹果的第一款电脑连到电视上才能用,外形看起来像打字机,有木质外壳,看上去不怎么精致。
一年后,苹果电脑公司推出了第二款产品,Apple II。那年,Apple II成为了市场上最成功的个人电脑,销量达到了27.9万台,超过了电脑巨头IBM。
到1980年代初,乔布斯的苹果电脑,面临IBM及其市场激烈竞争;有一次,他访问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Xerox PARC),发现了图形用户界面(GUI)这项创新技术,觉得非常棒。
乔布斯结合市场洞察,发现市面上大多数电脑,是用命令行操作,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非常不友好,于是,他意识到,如果把GUI和计算机结合起来,可以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
所以,才有了Macintosh电脑。
最终完成 Macintosh 的是乔布斯,但他并非这个项目的启动者,相反最初提出 Macintosh 项目的人,是给 Apple II 写说明书的 Jef Raskin。
为什么叫Macintosh呢?
Jef Raskin想要一个面向大众、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的电脑;那时有个做得不错的音响制造商叫McIntosh Laboratory,Raskin希望这台电脑能像那家公司一样,做到足够普及,所以,才选了这个名字。
现在,看看自己的Mac笔记本,你会发现硬盘的名字叫做Macintosh HD,这个名字一直没变过。
不过,后来Macintosh电脑推出时,由于价格昂贵和128KB的RAM使得电脑运行速度慢,这让它一度被认为是失败的产品。
最后,这件事导致乔布斯被迫离开苹果公司。虽然当时看来是个失败,但这种颠覆式的创新,改变了我们与技术的互动方式,直到现在,一直也没被改变。
第二次,颠覆式创新是iPhone。
准确来说,iPhone不是乔布斯创造。2007年,苹果电脑公司改名成了苹果公司。那一年,第一代iPhone问世了。
很多人都会把iPhone和乔布斯联系起来。确实,如果没有乔布斯,就没有今天的iPhone。但是,iPhone发布之前,乔布斯是反对做手机的。
布莱恩·麦钱特(Brian Merchant)写过一本书,叫《这样一款设备:iPhone秘史》( The One Device: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iPhone ),这本书里详细讲述了iPhone的起源、发展过程和技术创新。
乔布斯曾经认为,苹果不擅长做代理销售,觉得接触到的C端用户会让公司失去专注度,而且,还认为智能手机的目标群体,仅限于小众的商务人士。
麦钱特引用资深的iPhone工程师安迪·格里尼翁的话说:
他们曾经努力说服乔布斯,告诉他手机能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利润,但乔布斯一开始并不认为手机会给公司带来成功。
后来,iPhone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想出了一个主意:
如果能把iPod的音乐播放功能、手机的通讯功能和互联网设备的网络功能结合起来,就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产品类别。
这个想法,最终让手机项目在苹果内部得以立项。
但立项不代表做iPhone,一开始,苹果与摩托罗拉合作推出了一款手机(名字叫ROKR),乔布斯对其并不满意。
乔布斯喜欢简洁。
他觉得ROKR在设计上,没有保持苹果产品的简洁和创新性,反而像一个缝合怪,匆忙拼凑出来的东西。
而且,ROKR的功能也很有限。它不能直接下载音乐,用户需要把电脑上的歌曲传到手机上,而且最多只能存100首歌。和iPod相比,体验大打折扣。
最后,带着不满,乔布斯决定团队自己做。在开发过程中,苹果公司内部曾有过多个手机相关的项目,比如多点触控技术。这些项目最后都汇聚成了iPhone。
从Mac,到iPod音乐播放器,再到iPhone手机、iPad、Apple Watch手表,苹果的设计一直离不开一个人,乔纳森·伊夫。
作为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把对产品的设计美学提升到了几乎是艺术的层面。
比如:
2015年的12英寸MacBook,当时看来挺失败的。因为它的设计太超前了,那时候的硬件性能支撑不了这么轻薄的设计。
如果现在把那款MacBook的芯片换成苹果现在自研的M系列芯片,它肯定能成为一款成功的产品。
还有,当年iPhone“天线门”。当用户的手挡住手机两边的信号条时,立马就会没有信号。难道苹果内部在产品研发阶段,不知道这个问题吗?
肯定知道的。这不过是乔布斯,为产品设计作出妥协。
至于电池方面更不用说了,作为一部移动设备用半天电池就没了,这是Nokia和Blackberry死都没有想到的,说实话,一个到处都要充电的手机还能算是真正的移动设备吗?
但最后,乔布斯让所有消费者都接受了这一点。他不仅让大家到处带充电器跑,还让所有公共场所都开始增加插座。
所以,过于激进的创新虽然具有原创性和颠覆性,但也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包括研发经费、消费者的质疑,还有可能的销量不佳等问题。
乔布斯走后,库克接手。我们能说库克没有创新吗?
答案是否定的。
库克原本搞供应链,他对供应链的掌握大家都看得出来,而且他的产品策略,也直接帮助苹果成为了世界上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之一。这是乔布斯所不具备的。
很多人觉得,库克不懂技术,所以苹果的创新力不够了。在我看来,乔布斯当年也不是什么技术大牛。苹果刚成立时,开发工作是沃兹在做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感觉乔布斯操盘的苹果,和库克操盘的苹果差别这么大呢?
归根结底,是两个不同时代。
乔布斯那个时代,各大产业都在发展时期,大家都在找新机会。就像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的电脑主要企业用,还没有个人电脑。
乔布斯发现了个人电脑市场还没人做,是下一个风口。于是,他就和沃兹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一起创业了。
再比如iPhone,那个时候,苹果在这条赛道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国,引领了自己行业。
但看看库克的操盘时代,各行各业已经基本饱和了,在已经颠覆式创新过的产品上再颠覆性创新,确实难上加难;就像现在旗舰手机,大多数都在升级配置。
至于苹果至今没有推出折叠屏手机,严格来说,折叠屏手机不具备颠覆式,是一种形态演变,没有跳出智能手机框架。
乔布斯时代的颠覆性创新,是真正能颠覆整个行业的。当然,库克一开始也试着模仿颠覆性的创新,后来逐渐放弃了。
不信,我们看看vision Pro。
这款产品发布之前,AR/VR/MR行业已经发展了好几年,市面上也不少相关的头戴设备,比如Pico、Meta、微软的Hololens、谷歌的Glass等。
按照苹果的一贯做法,Vision Pro把现有技术整合了一下,但它还是没能跳出头戴设备的限制。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如佩戴舒适度和产品重量,还不如其他一些更便宜的竞品。
就算苹果现在能做出一款和普通眼镜没啥两样的Vision Pro,也很难成为消费者日常佩戴的智能产品,因为市面上已经有很多智能眼镜了,消费者已经见怪不怪,很难再被震撼到。
所以,库克把这款产品出来后,改变了创新策略。库克一直在创新,只是不再追求那种颠覆性的创新了。
过去十年,苹果获得了上万个专利,单单2023年,就获得了2536项专利,在美国排名第七,全球排名也在前十以内。
这些专利,不一定成为产品,就算成为产品,也是某个产品里的小功能,所以你感觉不到,就以为苹果没有创新了。
人家每年大量的钱养着一堆人,专门搞创新;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苹果还是那么创新,还在大力投入,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这几年苹果没有什么创新?
首先,电脑、手机和平板的形态已经固定下来了,没有革命性的新产品出现,大家感觉不到创新。
其次,乔布斯时代推出太多革命性的产品,到了库克这个时代,一比较起来,就觉得没有什么差异;再者,苹果的一些微小调整,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大家慢慢就习惯了,感觉不到变化。
我们平时在网上讨论,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引起一些表面的共鸣;实际上,如果真正深入了解一家公司,会发现,苹果依然是市场上最耀眼的那一个。
拿Apple Intelligence来说:
对于Apple产品,加上AI功能并不难,但Apple的AI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做了本地化、云端两种处理方式。
本地化即,比如,你用Siri设置闹钟、查询天气,这些完全在你的设备上完成,不用把个人信息发到服务器去,现在很多国产手机的AI功能,都要把数据上传到服务器才能处理。
至于云端,苹果引入了名为Private Cloud Compute(PCC)的技术 。这种技术允许在云端运行更强大的AI模型,但在使用时,用户的数据不会被存储或与苹果公司共享,只是用来完成用户的请求。
所以,Apple不仅要确保设备的智能化、响应速度,还在不牺牲用户体验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安全。
然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种创新的体验可能并不明显;我们唯一感知到的是:它有没有AI的能力。因此,这也是为什么说:iPhone没有创新。
苹果创新,在细节中。
一个产品够不够优秀,光看外部形态不够;那些看不到的细节,反而塑造了产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