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亟需推出可折叠iPhone Flip:原因剖析
2025-01-11 / 阅读约5分钟
来源:CNET
苹果iPhone 16系列有新功能,但传闻中的可折叠iPhone Flip仍未面世。安卓厂商已推出折叠设备多年,苹果面临失去潜在客户和市场份额的风险,但苹果可能通过创新推动折叠手机发展。

在我们盼来真正的可折叠iPhone前,只能先忍受我这粗糙的Photoshop作品了。安德鲁·兰克森/CNET

苹果的iPhone 16系列虽已搭载一系列新功能,如升级的相机和与Apple Intelligence的深度整合,但传闻中的可折叠iPhone Flip却迟迟未见踪影。反观安卓阵营,包括三星、谷歌、摩托罗拉、一加、小米和荣耀在内的大多数厂商已销售折叠设备多年,苹果似乎在这场竞赛中落了后。这不禁让人担忧。

苹果在高端手机市场稳坐头把交椅,但可折叠手机同样定位高端,已开始对苹果构成威胁。摩托罗拉向CNET透露,其Razr可折叠手机的客户中,有20%来自苹果阵营。与此同时,三星的Flip和Fold系列已迭代至第六代。正如CNET的丽莎·伊迪西科在首尔所见,在三星的故乡韩国,“可折叠手机无处不在”。

苹果会否采用类似Galaxy Z Flip系列的小巧尺寸?艾米·金/CNET

随着几乎所有主流安卓厂商纷纷加入可折叠手机战局,苹果不仅面临潜在客户流失的风险,还可能让三星等竞争对手在该领域巩固首选品牌地位,这无疑将增加苹果未来推出可折叠产品时的影响难度。此外,那些被炫酷弯曲技术吸引而早期采纳可折叠手机的用户,在苹果推出同类产品时,可能已深陷安卓生态系统,不愿转向iOS。

然而,苹果似乎并不为此过分忧虑。据统计,2023年全球所有制造商售出的可折叠手机约为2000万部,而苹果仅在该年上半年就售出了2650万部iPhone 14 Pro Max。显然,苹果认为自己尚未错过市场机遇。

iPhone 15 Pro Max无疑是一款卓越的手机。但若能弯曲,岂不更佳?安德鲁·兰克森/CNET

苹果素以静待时机、观察行业动态著称,总在准备就绪时推出自己的产品。虽非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或电脑的发明者,但苹果总能找到方法让这些产品更加实用、在日常生活中更具价值,并且(我敢断言)更加令人兴奋。这正是iPhone、iPad、Apple Watch和Mac系列能够主导市场的关键。

对我而言,我迫切希望看到苹果对可折叠手机的独特诠释。我曾表达对可折叠手机的失望。作为移动记者已逾13年,手机却变得越来越乏味,因为它们趋于同质化,只是略有差异的矩形平板。

可折叠手机曾承诺带来新鲜感与创新,一度激发了我的兴奋之情,但几年过去,这份兴奋已近乎消逝。它们虽是好产品,我虽喜爱屏幕可弯曲的新颖性,但它们并未改变我们与手机的互动方式,没有像触摸屏出现时那样彻底颠覆我们按按钮打字的习惯。

我曾寄望于谷歌的Pixel Fold能引领可折叠手机的发展,尽管新一代的Pixel 9 Pro Fold(谷歌可折叠手机的第二代)确实带来了一些不错的更新,但它仍未带来任何革命性变化。相反,它更像是谷歌的“跟风”之作。一加Open亦是如此。因此,我将希望寄托于苹果,这家拥有产品革命记录的公司,能够创造出一个真正推动我们使用手机方式的新品类。

谷歌的Pixel Fold虽是一款不错的手机,但它并未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推动该类别的发展。詹姆斯·马丁/CNET

这种创新不仅源自产品设计。苹果与其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紧密合作,正是这种投入将使可折叠iPhone真正变得实用。我目前对可折叠手机最大的不满是,尽管硬件尚可,但这些设备基本上只是运行带有少量UI调整的Android标准版本。它们只是碰巧可以弯曲的普通手机。

安卓开发人员鲜少采用折叠格式,这不难理解:用户数量尚不足以证明花时间和精力在各种屏幕尺寸上适配其软件的合理性。已存在的多种折叠格式意味着安卓可折叠设备面临着自平台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基于安卓的可折叠设备对开发人员来说比普通手机更难构建。而苹果有能力改变这一点,正如它在iPhone和iPad上所证明的那样。

苹果虽非平板电脑的发明者,但其iPad系列却彻底改变了这个类别。斯科特·斯坦/CNET

鉴于苹果与顶级开发商的紧密关系——更不用说其庞大的开发团队——我预计苹果最终推出的可折叠设备将带来创新,使其不仅仅是一款可以折叠一半的iPhone。

我真的满怀期待。我想再次为科技产品的发布而翘首以盼,为拿到新设备而兴奋不已,想在首次体验那些具有变革性功能时感受到那种“哇”的瞬间。

简而言之,我不想再对技术感到厌倦。苹果,轮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