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反制下的模拟芯片替代,谁能接住“泼天富贵”?
1 天前 / 阅读约4分钟
来源:集微网
一场关税之争,让全球半导体的牌桌陡然倾斜——当商务部125%的反制关税悬于美系厂商头顶,国产替代成为必然。以模拟芯片为例,模拟巨头德州仪器的受限将释放出超30亿美金的替代空间。

一场关税之争,让全球半导体的牌桌陡然倾斜——当商务部125%的反制关税悬于美系厂商头顶,国产替代成为必然。以模拟芯片为例,模拟巨头德州仪器的受限将释放出超30亿美金的替代空间。

“泼天富贵”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谁有能力接住这难得的替代机遇?答案或许藏在一家百年半导体企业的转身中。

关税管制重锤下,美系芯片的“断链危机”

“原产于美国的产品收取125%关税”的政策之下,哪些企业受影响?这要看“原产地”的认定原则,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通知,流片地即原产地。

这意味着,在美国生产晶圆的厂商均受重创。以德州仪器为例,其占据全球19%模拟芯片份额,80%晶圆都在美国生产,将背负高昂关税。对德州仪器来说,短期会订单暂停、库存积压;长期可能被迫涨价,然而涨价会让客户加速寻求替代厂商。

2024年德州仪器营收超过156亿美金,中国区占比近20%,德州仪器受限后,将打开超30亿美金的替代缺口。

此时,那些能做到替代的企业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模拟芯片替代空间巨大,未来谁主沉浮?

国产替代已成为一个高确定性赛道,其中,模拟芯片的替代空间非常可观,为什么?

一是,中国模拟芯片依赖进口,2024年国内模拟芯片自给率仅为16%,提升空间巨大。二是,AI、汽车智能化不断推高模拟芯片需求,关税反制更加速了模拟芯片的替代进程。

但替代绝非简单的“填空游戏”,而是要靠硬实力。毕竟,美系半导体企业起步早、积累深,要想迅速替代,需要技术积淀和能力。

闻泰科技:模拟芯片赛道的潜力黑马

百家争鸣中,有一家企业正在被市场频频关注,它是否拥有替代的实力?

闻泰科技,这家公司的半导体业务始于1920年,以功率半导体龙头闻名全球。翻阅年报不难发现,其小信号二极管和晶体管、ESD保护器件、小信号MOSFET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一,逻辑IC、车规级Power MOS全球排名第二。

近年,闻泰科技正悄然向模拟芯片领域布局,其在模拟上的底气来自三张牌:

第一,海内外双供应链。闻泰的晶圆厂在欧洲,封装厂在东南亚和中国,生产环节不涉及美国,不被关税反制政策限制,能够完美响应国内客户的替代需求。2024年,公司半导体业务中国区收入占比46.91%,2025 年 Q1 半导体业务在中国市场同比激增超24%,亚太(不含中国)增长约14%。在头部新能源车企与 AI 服务器厂商中,市场份额持续攀升。

第二,模拟芯片是闻泰重点突破的产品。2024年,公司模拟与逻辑IC产品营收占比16.02%;2025年第一季度,逻辑与模拟IC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0%,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Logic IC出货量更是达到近两年来的峰值。目前闻泰已经拥有一定规模的模拟研发团队,2025年预计将超过200多颗量产。

第三,“百年磨一剑,今日试锋芒”。闻泰的半导体业务拥有百年历史,全球客户超过2.5万个,能够为模拟芯片的车规认证和客户导入铺平道路,预计会逐步实现放量。

另外,正如前文提到,闻泰的逻辑芯片出货量已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德州仪器。目前闻泰的逻辑IC在国内具备完整的晶圆与封测产能,同时控股股东在上海临港先行代建的12英寸车规晶圆厂也已经导入逻辑IC工艺平台的量产。

当美系巨头被迫“让位”,闻泰的产能和客户资源,恰似一张早已织好的网,是否能网罗更多逻辑芯片份额?

政策加速替代进程,从“跟跑”到“领跑”

政策与市场的共振,正在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链。2025年以来,中国商务部启动的反倾销调查,或将缩短模拟芯片的验证周期,带动模拟芯片厂商在汽车电子等高壁垒领域从“边缘突破”转向“核心渗透”。

对投资者来说,国产替代可能从此之后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打实的业绩增量。

如果闻泰科技等公司能接住这“泼天的富贵”,将新晋的市场份额转化为长期竞争力,是否能迎来指数级的增长?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