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解读产业!半导体投资年会七大重磅报告出炉
2、小米雷军:小米YU7预计明年六七月上市
3、英伟达回应被中国监管部门调查:乐意回答监管机构对业务的任何问题
4、2024年,科技公司大裁员近15万人
5、传海信大规模裁员,公司回应:相关数据信息均为不实猜测
6、前11个月,我国集成电路出口额增长20.3%至1.03万亿元
7、美光获美《芯片法案》逾61亿美元补助
1、数字解读产业!半导体投资年会七大重磅报告出炉
备受业界期待的2025半导体投资年会暨IC风云榜颁奖典礼,即将在12月14日(本周六)于上海·上海中心华丽启幕!
作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界规格极高、影响极大的年度活动IP,每年一届的半导体投资年会聚集最具经营智慧的风云企业,并吸引众多行业大咖纷至沓来。这一盛会不仅是企业展示创新成果、交流市场趋势的平台,也是投资者洞察行业动向、探索增长机遇的重要窗口。
为助力企业深研产业趋势,前瞻2025时代芯况,爱集微将在此次盛会中重磅发布七份深度报告,全面覆盖中国半导体上市公司数据、产业发展、贸易管制、人才发展及薪酬趋势、知识产权局势、股权投资以及集成电路园区发展等关键议题。这些报告将提供对行业的深入剖析和未来趋势的预测,让我们先睹为快。
《2024中国半导体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报告通过细致分析近五年来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员工规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资本性支出和境外营收等关键数据,全面透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趋势、财务稳健性、市场竞争地位以及国产化进程。
尽管中美两国企业在半导体领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中国企业正通过持续的创新和突破实现快速增长。报告通过深入的数据对比和分析,全面剖析了中美半导体上市公司的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报告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个数字化清晰的视角,以评估两国企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地位和潜力。
《2024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报告》从全球及中国两方面对半导体市场目前的发展形势做出解读,并对明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趋势及中国半导体市场做出综合研判。报告从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产品市场价格、终端市场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与此前相关数据做了对比,对未来发展趋势给出预测及参考。
报告还将发布“2024中国半导体企业TOP 100”榜单,从中国100家半导体企业的营收、地区分布等维度分析了企业的发展现状。报告通过对中国晶圆代工、封测等市场情况进行解读,助力行业深入了解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状况。
特朗普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新的贸易政策及对华出口管制备受关注。《特朗普2.0时代的贸易管制》全面审视了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的演进变化,并对中美贸易关系在特朗普2.0时代的未来走向提供了预测和见解。
从特朗普1.0到拜登,报告细致探讨了实体清单的当前形势及潜在变化。报告分析了当前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实体性质,并对具体被列入规则进行了解读。此外报告还结合当下管制地区及技术范围做了详细说明,为半导体企业的合规及避险提供更细致的参考。
《集成电路行业人才发展及薪酬趋势分析报告(2024)》从社招/校招不同渠道、城市、岗位、学历、人才专业等多个维度对集成电路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做了深入调查,并对多维度人才薪酬现状与趋势做了详尽分析。
同时,报告还分析了不同线级城市企业薪酬水平给付差异,以及学历对企业薪酬水平给付的影响。通过对目标高校就业质量整理,报告列举了集成电路行业典型目标院校相关专业薪酬水平。这些分析为半导体企业提供宝贵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决策参考,并在人才招聘、培养和留存方面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策略建议。
随着集成电路成为中国出口的关键产品,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知识产权风险日益凸显。《2024年度半导体行业知识产权(出海)局势分析》将深入探讨中国半导体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知识产权挑战。本报告将综合评估全球知识产权争议的现状,并对2024年海外半导体行业的宏观专利申请趋势进行分析。
此外,报告将提供一份详尽的中国半导体企业出海知识产权指导手册,涵盖海外专利布局策略、应对海外专利纠纷的策略,以及如何有效应对美国的337调查等关键议题。这份指南旨在为中国半导体企业提供实用的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管理建议,助力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稳健发展。
半导体投融资市场的反弹时机是业界极为关心的焦点。《2024年中国半导体股权投资白皮书》对此进行了详尽分析,报告将回顾过去三年中国硬科技产业的融资交易动态,并特别分析半导体融资在硬科技投资中的比重变化,通过时间序列的对比,揭示发展趋势。
报告还剖析了2024年中国半导体投融资的具体情况,涵盖了交易金额、投资领域以及细分赛道的最新动态。这份报告为那些寻求把握半导体投融资市场反弹时机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数据,是一份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
《2024年半导体集成电路园区发展报告》将重磅揭晓备受期待的“中国集成电路园区综合实力TOP 30”和“中国集成电路城市综合实力TOP 10”两大榜单。报告将深入分析集成电路产业园的竞争力,预测哪些园区在2024年能够领跑行业,以及哪些园区能够成功突围。报告还将对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地理分布和热点区域。
2024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支持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的详细内容和影响将在报告中得到精彩展示。最后,报告还将发布《中国集成电路园区年度报告(2024)》,这份年度报告将为业界提供关于中国集成电路园区发展的全面视角和深入洞察。
2025半导体投资年会暨IC风云榜颁奖典礼官网
2025半导体投资年会暨IC风云榜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行业精英的聚会,为您带来最前沿的行业动态和最深刻的市场洞察。我们诚挚邀请您加入这场行业盛会,共同见证半导体行业的辉煌成就,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
2、小米雷军:小米YU7预计明年六七月上市
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12月9日发文称,工信部官网公示了小米汽车全新SUV车型小米YU7,预计明年六七月正式上市。“为什么这么早公示?我们希望 YU7测试车可以尽早拆除重伪装,有助于我们做更全面、更细致的长时间大规模测试,来确保产品质量,做出更好的产品。”
市场消息称,YU7指的是“Y Ultra” ,也就是更强的Model Y。
资料显示,YU7尺寸为4999×1996×1600毫米,轴距为3000毫米(与SU7相同);YU7的最高时速为253公里/小时,将配备双电机,总功率为508kW;将配备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
目前小米在售汽车仅小米SU7一款车型,该车自今年4月初开启交付以来,月交付量持续攀升。根据小米汽车公布,其4月、5月交付量分别为7058辆、8630辆,6月至9月交付量均超过1万辆,10月至11月的月交付量在2万辆以上。全年交付冲刺13万辆。
2024年11月,小米汽车新增11家门店,目前小米汽车在全国40个城市已有150家门店。小米汽车计划今年12月新增50家门店,预计新增覆盖乌鲁木齐、南通等19座城市,另有25家小米汽车服务中心与授权服务中心开业。
3、英伟达回应被中国监管部门调查:乐意回答监管机构对业务的任何问题
12月9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宣布依法对英伟达公司开展反垄断立案调查。英伟达对此回应集微网表示,很乐意回答监管机构对我们业务的任何问题。
英伟达回应称,“英伟达凭借实力取胜,这反映在我们的基准测试结果和对客户的价值上,客户可以选择任何最适合他们的解决方案。我们努力在每个地区提供最好的产品,并在我们开展业务的任何地方履行我们的承诺。我们很乐意回答监管机构对我们业务的任何问题。”
12月9日晚间,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文称,近日,因英伟达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及《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英伟达公司收购迈络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案反垄断审查决定的公告》(市场监管总局公告〔2020〕第16号),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英伟达公司开展立案调查。
据悉,英伟达因违反其在2020年收购迈络思时作出的限制性承诺而被立案调查。根据中国市场监管总局批准收购时的要求,英伟达曾承诺在销售GPU加速器和迈络思设备时,不得强制搭售或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并且必须依据公平、合理、无歧视的原则继续供应相关产品。然而,自2022年起,英伟达多次对中国市场断供GPU产品,严重违反了这些承诺。
知情人士透露,英伟达早在2022年就因断供行为被举报,相关部门已对此展开调查。此次立案调查发生在美国对中国科技产业加大出口管制的背景下,业内人士认为,这不仅是对英伟达不当行为的回应,更是中国对美国单边主义出口管制政策的反制。
4、2024年,科技公司大裁员近15万人
据layoffs.fyi称,2024年科技行业经历大规模裁员,各大科技公司裁员约15万人。特斯拉、英特尔、思科和微软等公司都在缩减员工数量。这波裁员潮主要是由于削减成本的措施、公司重组以及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的需要。科技行业以前几年的快速增长而闻名,现在正面临着充满挑战的经济环境,迫使这些公司在人员配置方面做出艰难的决定。
英特尔裁员1.5万人,面临公司历史上最艰难一年
英特尔在2024年面临重大亏损,宣布到2025年将削减100亿美元的成本,包括裁员1.5万人,占其目前12.5万多名员工的15%以上。
该公司将在2026年之前每年减少数十亿美元的研发和营销支出,今年将削减20%以上的资本支出,并进行重组以消除非必要工作。此外,英特尔将审查活跃的项目和设备以优化支出。
特斯拉各团队裁员2万多人
特斯拉2024年进行了两轮裁员,据报道,第一轮裁员至少1.4万人,然后又裁员数百人,包括高管和大部分超级充电团队。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此前在给高管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特斯拉应该“绝对坚决”地对待裁员。那些在“优秀、必要和值得信赖”的高管手下工作的员工也将被解雇。
报道称,特斯拉裁员总数可能达到20%,即超过2万人。
思科两轮裁员约1万人
网络巨头思科2024年进行了两轮裁员。首先,该公司在2月裁掉全球约5%的员工,约4000人;然后再次宣布裁员7%,再裁员约6000人。思科CEO Chuck Robbins表示,“我们现在正在回到更加正常化的需求环境”,因为该公司今年将重点转向人工智能(AI)和网络安全等高增长领域。
SAP重组,8000名员工受影响
SAP计划在重组计划中对8000名员工进行职位变动或买断,占其10.8万名全职员工的7%以上。该公司表示,到2024年底,员工人数将保持不变。
Uber裁员超6700人
Uber今年共裁员6700人。由于疫情期间拼车业务下滑,该公司还关闭了办公室及实验室,并重新评估自动驾驶部门。
戴尔裁员6000人,今年晚些时候继续裁员
戴尔在两年内开启了第二次大幅裁员,在充满挑战的市场条件下裁员约6000人。这家科技巨头的个人电脑(PC)部门一直在应对低迷的需求,2023年收入下降11%。
虽然具体数字尚不清楚,但戴尔表示,由于成本问题和PC需求反弹缓慢,公司在2024年继续裁员。
贝尔电信通过10分钟视频通话裁员约4800人
加拿大电信公司贝尔通过10分钟虚拟视频通话裁员约48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9%。贝尔称,尽管裁员对人员产生重大影响,但大规模重组是简化组织结构和转变业务模式的必要战略举措。
施乐在重组期间裁员超3000人
施乐宣布裁员15%,以实施新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公司拥有约2.05万名员工,这意味着裁员可能影响超过3000名员工。
施乐的重组计划简化其核心印刷业务,提高全球业务服务的效率,并专注于IT和数字服务。该公司还重新设计高管团队以支持新模式。
施乐CEO Steven Bandrowczak表示,转向业务部门运营模式加速了所有地区的产品和服务交付。
微软游戏部门重组,削减超2500个工作岗位
微软在动视暴雪、Xbox和ZeniMax中裁员1900人,约占其游戏部门的8%。裁员旨在建立更可持续的成本结构,伴随着明星的领导层变动,包括暴雪总裁Mike Ybarra和首席设计官Allen Adham离职。
9月,微软再次削减650名员工,主要来自企业和支持岗位,以调整其收购后的团队结构。
据知名职场匿名社区teamblind消息称,微软计划2025年1月裁员1万~1.5万人,目前还不清楚涉及到的部门以及是否涉及到中国区,微软早前裁员赔偿方案为N+2。
PayPal裁员9%,减少2500人
由于竞争加剧、利润压力和分析师评级下调,PayPal裁员约9%。PayPal CEO Alex Chriss的目标是通过直接裁员和全年取消空缺职位来“调整”公司规模。
PayPal在2022年拥有约29900名员工,2023年1月曾宣布裁员,此次影响约2500名员工。
Alex Chriss在一封信中表示,裁员将有助于公司为客户提供服务并实现盈利增长。不过,该公司将继续投资于增长领域。
Byju's今年裁员2500人
由于难以清偿债务,总部位于印度班加罗尔的教育科技公司Byju's今年裁员5%,约2500名员工,此外还取消了几百个职位。
5、传海信大规模裁员,公司回应:相关数据信息均为不实猜测
日前,“海信大规模裁员”消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关注。据传言,此次海信裁员主要为海信家电业务集团。
12月10日上午,海信官方微博发表声明回应称:“目前网络流传的关于海信裁员的相关数据信息,均为不实猜测。对一些媒体和自媒体通过刻意夸张裁员数量和比例“博流量”的恶劣行为,海信将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其相关责任。”
海信表示,“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企业经营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对此,海信一方面主动进行创新升级,通过组织职能优化和各产业板块差异化管理等措施,鼓励内部创业创新,各产业板块自主管理、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开展组织变革与干部竞聘上岗等工作,进一步激发组织活力,提高经营效率。
海信在声明中表示,和大多数企业一样,公司通过考评机制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每年年末都会根据企业业绩和个人绩效表现进行组织和员工的适度调整,对公司中高层和普通员工一视同仁,各层级有进有出。今年下半年以来,海信不断扩展就业渠道,目前已经招聘了700名以上的2025届大学毕业生。
天眼查显示,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曾用名为国营青岛电视机厂(青岛海信电器公司),成立于1979年,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一家以从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80617万人民币,实缴资本80617万人民币。
此前海信集团旗下公司海信视像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1-9月实现营收40,650,076,149.19元,同比增长3.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10,319,339.96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7.31%。
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5,188,960,822.8元,同比增长5.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6,316,023.33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45,593,382.3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2.34%。
另外,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48,915,989.67元,同比增长23.8%;Q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37,332,567.87元,同比增长1.83%。
6、前11个月,我国集成电路出口额增长20.3%至1.03万亿元
12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23.04万亿元,增长6.7%;进口16.75万亿元,增长2.4%。按美元计价,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6万亿美元,增长3.6%。其中,出口3.24万亿美元,增长5.4%;进口2.36万亿美元,增长1.2%。
2024年前11个月进出口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6成,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 、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两位数增长。
前11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7万亿元,增长8.4%,占我出口总值的59.5%。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1.33万亿元,增长11.4%;集成电路1.03万亿元,增长20.3%;手机8744.5亿元,下降0.9%;汽车7629.7亿元,增长16.9%;同期,进口机电产品6.35万亿元,增长7.5%。其中,集成电路5014.7亿个,增加14.8%,价值2.48万亿元,增长11.9%;汽车63.7万辆,减少11.3%,价值2564.3亿元,下降14.9%。
7、美光获美《芯片法案》逾61亿美元补助
美国政府10日宣布,商务部已敲定对存储器大厂美光(Micron)补助逾61亿美元,以支持该公司打造数家本土芯片厂。
这一金额与4月最初公布的金额相同,是依据美国《芯片法案》,对芯片公司的最高额资助之一。 这笔款项将资助美光在纽约州、爱达荷州的设厂计划,预计能在2030年前创造至少2万份工作。
美国商务部和美光也初步达成,将额外投资2.75亿美元,扩大美光的维吉尼亚州厂。该工厂生产的芯片主要销往车用、网通、工业市场。白宫表示,这个额外投资可助国防、车用依赖的关键科技,转向美国本土生产。
拜登政府加码强化美国国内的半导体生产。目前已敲定多项补助款,包括奖助英特尔78.6亿美元、台积电美国厂6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