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汇顶科技并购破局,云英谷9轮融资难掩经营“底色”;卓翼科技拟对天津卓达增资2亿元改善财务状况
2024-12-11 / 阅读约19分钟
来源:集微网

1、汇顶科技并购破局,云英谷9轮融资难掩经营“底色”

2、海康威视拟20亿元-25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3、卓翼科技拟对天津卓达增资2亿元改善财务状况

4、加速海外市场布局,兆驰股份拟100万美元在新加坡投设新公司

5、 因信披违规,西藏珠峰收到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6、【每日收评】集微指数涨0.74%,台积电11月份销售额同比增长34%


1、汇顶科技并购破局,云英谷9轮融资难掩经营“底色”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外延式增长,对于竞买方的A股上市公司股价呈现积极变化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

12月6日晚间,汇顶科技披露新一轮并购重组预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云英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英谷”)100%股份,同时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本次交易中购买资产所涉及发行股份的定价基准日为上市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决议公告日。经交易各方协商,确定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价格为62.3元/股。截至最新收盘日,汇顶科技股价报91.7元,年内累计涨幅为29.91%,总市值420.23亿元。

成立于2012年的云英谷,是一家AMOLED显示驱动芯片、Micro OLED/Micro LED硅基微显示芯片和显示技术IP授权的集成电路设计和生产企业,曾在2023年尝试独立IPO,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云英谷的股东阵营不乏知名产业基金和产业链上市公司,包括小米长江基金、华为、京东方(000725.SZ)、高通(中国)控股、清越科技(688496.SH)、中芯国际(688981.SH)旗下股权投资平台等等。

业内人士猜测,汇顶科技计划拿下云英谷控制权,主要是为了实现业务补充、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汇顶科技的主要产品包括电容触控芯片、指纹识别芯片等,而云英谷在OLED显示驱动芯片和Micro OLED硅基显示驱动背板芯片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二者合体将增强汇顶科技在显示领域的技术布局。

并购标的完成9轮融资,仍难掩经营“底色”

云英谷科技自2012年成立以来,专注于显示驱动芯片的设计与研发,迄今已成功完成9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小米、哈勃、京东方等行业巨头,曾入选《2024·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彼时估值85亿元。该公司在手机AMOLED显示驱动芯片领域确实取得过一些显著的成绩,2023年全球销量排名第五,在中国内地供应商中位居首位。

顾晶是云英谷科技的创始人、实控人,先后获得清华大学学士与硕士学位、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留美期间,其主要从事超高分辨信号处理研究;2012年回国创办云英谷科技,投身显示驱动芯片创业。

从融资记录来看,云英谷科技在一级市场也颇受青睐。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3年,云英谷完成天使轮融资,融资额为数百万美元,投资方有祥峰投资、中信资本、毅创投资;2015年的A轮融资中,京东方入局;2018年,云英谷完成了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小米集团、高通风投等;2020年4月,云英谷再度完成超2亿元的C轮融资,启明创投领投,投资方包括中航基金、小米集团等;2020年11月,D轮融资中,红杉中国入局领投,老东家启明创投、高通风投等跟投;2021年5月,云英谷完成战略融资,华为旗下哈勃投资和小米集团参与该轮融资。2022年云英谷再次启动了股权融资。

2024年9月,云英谷公众号消息称,公司已经完成新一轮增资,由祥峰投资与成都策源共同投资,本轮增资完成后,云英谷拥有超过10亿元的资本储备以应对业绩的快速增长以及行业周期。

完成此轮融资加持后,云英谷理应“子弹”充裕,却在两月之后委身汇顶科技,如此蹊跷行为的背后,究竟是股东对通过IPO实现退出的预期落空,还是部分融资资金尚未到位转而谋求曲线获益?

从汇顶科技公告中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到,云英谷自身经营困境极大,增收不增利的窘境已经持续良久。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云英谷总营收分别为5.52亿元、7.21亿元以及7.04亿元;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2.58亿元以及-1.62亿元,亏损规模有所扩大。

对于亏损的原因,预案中表示,云英谷所处芯片设计行业具有早期研发投入大的特点,目前标的公司每年研发费用达上亿元。另外,受到公司股权激励的影响,云英谷每年需要数千万的股份支付费用摊销。这共同导致云英谷利润难以得到释放。

从体量上看,云英谷科技是显示驱动芯片细分领域的头部项目,但行业周知,该领域市场格局较为分散,且公司之间差异化并不明显。有产业链人士表示,国内做DDIC的企业,微观来看每家会有细微区别,比如不同的显示技术及应用场景,但这不属于本质区别,并且能做这些的厂商不在少数,达到一定体量的公司市场上都已经有5、6家了,而真正高阶的DDIC目前国产厂商中还没有完全能实现的。

因此,在面对国内外同行的分散性竞争时,卷价格就成为厂商抢占市场的惯用策略,这或许能解释云英谷多年来增收不增利的本质原因。该公司创始人兼CEO顾晶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卖的便宜就意味着利润薄,利润薄就意味着研发投入不足,芯片是需要持续迭代的。

增长困局并购破局,盈利能力短期趋弱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受困,汇顶科技已陷入增长困境,亟需产品多元化以完成自救。随着苹果等厂商采用面部解锁,指纹芯片市场整体盈利能力下滑,从2019年至2023年,汇顶科技的营收从64.73亿元下降至44.08亿元,毛利率也逐步从60.4%下滑至40.46%。

虽然汇顶科技有超声波指纹传感器、新一代屏下光线传感器和NFC控制芯片等新产品在2024年下半年进入大规模商用或量产阶段,但这些新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对业绩的贡献程度仍存在不确定性。

对汇顶科技而言,实现对云英谷科技的收购,有利于其更快拓宽技术及产品布局,并且指纹识别芯片和驱动芯片具备强协同效应,在消费电子市场能够完成组合销售。

首先,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不断发展,AMOLED屏幕的渗透率逐渐提高,云英谷的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将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并且,AMOLED显示技术当下还在不断拓展至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等应用领域,云英谷的AMOLED 显示驱动芯片也有望在这些领域得到应用。

其次,云英谷是Micro OLED硅基显示驱动背板芯片领域的技术开拓者和引领者,其多款芯片已量产和商用,国内市占第一,是目前中国唯一提供大量产的12英寸Micro OLED硅基微显示芯片的设计公司。该芯片是未来显示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VR/AR等智能头戴式设备。

随着VR/AR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对高分辨率、高刷新率、低功耗的显示驱动芯片需求日益增加,云英谷的Micro-OLED硅基显示驱动背板芯片有望在这一新兴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汇顶科技也在公告中称,借助云英谷科技在Micro-OLED独立显示驱动芯片领域的优势,公司可以实现对全球战略性客户的进一步覆盖,并对新型产业进行前瞻性布局。

虽然此次并购有助于汇顶科技完善在半导体产业链的布局,但是并购后的整合仍然是一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云英谷所处的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市场竞争激烈,收入目前尚处爬坡阶段,产品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这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汇顶科技收购云英谷后,在短期内,其亏损态势必无法迅速扭转,降进一步拉低公司的净利润,这无疑会对身处下行周期的汇顶科技整体盈利能力再次重创。

2024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并购重组的政策,鼓励科技创新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汇顶科技收购云英谷科技顺应了这一政策导向,获得政策层面的支持和鼓励。未来,汇顶科技的发展仍未可知,这次并购能不能提升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认可度和吸引力,为公司的股价表现和融资能力带来积极影响仍需时间来观察。

2、海康威视拟20亿元-25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海康威视12月9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同意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已在境内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用于依法注销减少注册资本。

拟定本次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人民币40元/股(含本数),未超过董事会通过本次回购股份决议前三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150%,具体回购价格将综合公司二级市场股票价格、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确定。

本次回购的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5亿元(含),不低于人民币20亿元(含)。本次回购所需资金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及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行提供的股票回购专项贷款。

据披露,海康威视近日取得了农业银行出具的《贷款承诺函》,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行将为公司提供不超过17.5亿元的贷款资金专项用于公司股票回购,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公司按需申请回购贷款专项资金,申请的贷款资金不超过实际回购金额的70%。

在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40元/股的条件下,按此次回购金额最高限额人民币25亿元测算,预计回购股份的数量不高于6,250万股,约占公司目前已发行总股本的0.68%;按此次回购资金最低限额人民币20亿元测算,预计回购股份的数量不低于5,000万股,约占公司目前已发行总股本的0.54%。

3、卓翼科技拟对天津卓达增资2亿元改善财务状况

卓翼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当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对全资子公司增资的议案》,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向全资子公司天津卓达增资2亿元(其中,增资金额1亿元计入实收资本,1亿元计入资本公积)。本次增资完成后, 天津卓达的注册资本将由2亿元增加至3亿元,仍是公司全资子公司。

据介绍,天津卓达注册资本(增资前)为20,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音响设备制造;网络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移动终端设备制造;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互联网设备制造;计算器设备制造;终端测试设备制造;电子测量仪器制造;家用电器制造;电池制造;电池零配件生产;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

天津卓达2022年营收为13,590.7万元,净亏损为1,740.14万元;2023年营收为17,439.55万元,净亏损为3,624.61万元。

卓翼科技进一步说明称,本次增资为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天津卓达财务结构,能更好地满足其经营需求,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符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长远利益。

4、加速海外市场布局,兆驰股份拟100万美元在新加坡投设新公司

12月10日,兆驰股份发布公告称,为了充分适应国际环境变化,基于公司战略前瞻性规划与业务发展的考虑,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香港兆驰在新加坡设立境外子公司MTC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美元或其他等值货币。新加坡兆驰设立完成后,将成为香港兆驰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近日,公司已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境外子公司的议案》。

公告显示,MTC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MTCTECHNOLOGY(SINGAPORE)COMPANYLIMITED,注册地址为新加坡,公司类型为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投资、贸易。

兆驰股份表示,全资子公司香港兆驰本次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系基于公司战略规划及业务发展需要,旨在为公司业务开拓更多的市场空间,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快捷的产品及服务,积极应对国际形势变化,保持公司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是公司持续深化全球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能够推动公司业务高质量发展,提升公司综合实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5、 因信披违规,西藏珠峰收到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12月10日,西藏珠峰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12月9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西藏监管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2024]27号——《关于对黄建荣、张杰元、胡晗东、宋孜谦、秦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和[2024]28号——《关于对西藏珠峰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关于对黄建荣、张杰元、胡晗东、宋孜谦、秦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主要内容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现场检查规则》等规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西藏监管局对西藏珠峰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西藏珠峰存在关联交易账务处理及信息披露不准确、未审议及披露关联交易、未披露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的相关协议、未及时披露担保进展情况等违规行为。西藏珠峰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40号)第二条第一款、《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82号)第三条第一款的相关规定。

黄建荣作为西藏珠峰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组织、参与、知悉上述违规行为,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张杰元作为西藏珠峰时任总裁,宋孜谦作为西藏珠峰时任财务总监,未能对西藏珠峰关联交易账务处理及信息披露不准确事项勤勉尽责,对该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胡晗东作为西藏珠峰时任董事会秘书、副总裁,知悉或参与西藏珠峰关联交易账务处理及信息披露不准确、未准确披露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的相关协议、未及时披露担保进展情况行为,未能勤勉尽责,对该违规行为负有责任。秦啸作为西藏珠峰时任监事,知悉并参与未审议及披露关联交易行为,未能勤勉尽责,对该违规事项负有责任。

黄建荣、张杰元、胡晗东、宋孜谦、秦啸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40号)第三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82号)第四条相关规定。

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西藏监管局决定对以上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将相关情况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关于对西藏珠峰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主要内容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现场检查规则》等规定,西藏监管局对西藏珠峰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西藏珠峰存在关联交易账务处理及信息披露不准确、未审议及披露关联交易、未披露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的相关协议、未及时披露担保进展情况、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等违规行为。

西藏珠峰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40号)第二条第一款,《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82号)第三条第一款相关规定。

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西藏监管局决定对西藏珠峰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将相关情况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6、【每日收评】集微指数涨0.74%,台积电11月份销售额同比增长34%

12月10日,沪指涨0.59%,深证成指涨0.75%,创业板指涨0.69%。沪深两市成交额超2.2万亿,食品饮料、商业百货、旅游酒店、美容护理板块涨幅居前,煤炭、贵金属、公用事业、铁路公路板块跌幅居前。

半导体板块表现较好。集微网从电子元件、材料、设备、设计、制造、IDM、封测、分销等领域选取了117家半导体公司。其中79家公司市值上涨,乐鑫科技、敏芯股份、大唐电信等公司市值上涨;33家公司市值下跌,圣邦股份、联创电子、万盛股份等公司市值下跌。

平安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A股市场将重点定价风险的缓释,成长风格具有更大弹性。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在增加:1)科技创新,即受益于国内新质生产力政策支持和应对海外风险自主可控的科技产业,包括TMT、人工智能等;2)制造成长,即具有全球竞争力且产业格局有望边际改善的先进制造板块,包括电力设备(光伏、锂电等)、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等;3)内需消费,即内需政策支持下基本面预期修复的消费板块,关注部分困境反转的地产基建链;4)商品涨价,关注受益于地产企稳的黑色金属,及其他供给端存在潜在扰动的商品涨价板块。

全球动态

周一,美股三大指数齐跌。其中,道指跌240.59点,跌幅为0.54%,报44401.93点;纳指跌123.08点,跌幅为0.62%,报19736.69点;标普500指数跌37.32点,跌幅为0.61%,报6052.95点。

明星科技股涨跌不一。苹果涨1.61%,微软涨0.55%,Meta跌1.64%,特斯拉涨0.15%,谷歌A涨0.49%,亚马逊跌0.41%,英伟达跌2.6%。

中概股方面,哔哩哔哩涨超21%,小鹏汽车涨超13%,蔚来涨超12%,爱奇艺涨超11%,京东涨11%,拼多多、网易涨超10%。

个股消息/A股

华大九天——华大九天12月9日晚公告,根据相关规定,结合公司目前股东持股及董事会成员拟发生变更的情况,经审慎判断,认定公司实际控制人拟由无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控股股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卓翼科技——卓翼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当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对全资子公司增资的议案》,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向全资子公司天津卓达增资2亿元。本次增资完成后,天津卓达的注册资本将由2亿元增加至3亿元,仍是公司全资子公司。

横店东磁——近日,横店东磁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今年年底预计有23GW电池及17GW组件产能。对于PERC电池工厂的固定资产减值计提方面会根据工厂的生产和未来接单情况审慎评估,合理计提。

个股消息/其他

小米集团——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12月9日发文称,工信部官网公示了小米汽车全新SUV车型小米YU7,预计明年六七月正式上市。“为什么这么早公示?我们希望 YU7测试车可以尽早拆除重伪装,有助于我们做更全面、更细致的长时间大规模测试,来确保产品质量,做出更好的产品。”

苹果——12月9日消息,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去年6月份推出的头显产品Vision Pro,已于今年1月19日开始在美国市场接受预订,次月2日上市,6月份开始推向国际市场,在中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和英国市场接受预购。

台积电——台积电11月份销售额同比增长34%,反映出尽管人们担心数据中心建设将放缓,但人工智能需求仍持续增长。该公司报告称,当月销售额为2761亿新台币(85亿美元)。根据计算,10月和11月的销售额合计增长了31.4%,而分析师预计本季度销售额将增长36.3%。

集微网重磅推出集微半导体产业指数!

集微半导体产业指数,简称集微指数,是集微网为反映半导体产业在证券市场的概貌和运行状况,并为投资者跟踪半导体产业发展、使用投资工具而推出的股票指数。

集微网观察和统计了中国“芯”上市公司过去一段时间在A股的整体表现,并参考了公司的资产总额和营收规模,从118家集微网半导体企业样本库中选取了30家企业作为集微指数的成份股。

样本库涵盖了电子元件、材料、设备、设计、制造、IDM、封装与测试、分销等半导体领域的各个方面。

截至今日收盘,集微指数收报4370.15点,涨32.24点,涨幅0.74%。

【每日收评】作为长期专题栏目,将持续关注中国“芯”上市公司动态,欢迎读者爆料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