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科大在钙钛矿软X射线探测器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哈工大深圳校区4项科研成果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3.一微科技闪耀澳门第29届MIF展 名誉董事长聘任暨新产品发布仪式顺利举行
4.《湖北日报》报导华中科技大学深度产学研合作硕果国产最大容量新型存储器芯片
5.南科大深港微电子学院于洪宇、汪飞教授入选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1.中国科大在钙钛矿软X射线探测器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胡芹特任研究员课题组在钙钛矿软X射线探测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基于钙钛矿半导体薄膜缺陷调控和PIN垂直型器件结构设计策略,实现了目前钙钛矿软X射线探测器中的最高量子效率。相关成果以“Flexible Soft X-Ray Image Sensors based on Metal Halide Perovskites With High Quantum Efficiency”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并被选为卷首插图。
自1895年被首次发现以来,X射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工业探伤、安防安检等各个重要领域,其中X射线面阵探测器是X射线成像设备中的关键部件。而针对软X射线波段(0.1-10 keV)的探测成像技术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应用范围涵盖了天文观测、生物成像、微纳加工等多个领域。随着我国深空探测技术和同步辐射大科学装置的不断发展迭代,对高可靠性、高性能的软X射线探测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软X射线图像传感器市场主要由国外厂商主导的硅基CCD(Charge-coupled Device)器件占据,因此亟需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软X射线探测技术。此外,硅对软X射线吸收率较低,导致硅基CCD器件在灵敏度、耐辐照性方面受限,且工作时需冷却至低温导致成本较高。钙钛矿半导体具有X射线吸收系数大、载流子寿命积高、制备成本低等突出优势,在软X射线探测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目前关于钙钛矿软X射线探测器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且其在量子效率等关键性能参数距离理论值还有较大差距。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首先针对软X射线特点,结合光场分布模拟,优化了钙钛矿PIN垂直型光电二极管结构,最大化增加钙钛矿活性层的光吸收。特别的,采用纳米网络电极,使软X射线可以通过多尺度电极网络被活性层吸收,减轻了上电极遮挡的同时不降低载流子的提取和传输。其次,研发团队构筑了多维钙钛矿异质结,降低钙钛矿半导体薄膜缺陷,减小载流子复合的同时降低器件暗电流,提高光电响应。最终该器件在室温下达到目前已知报道的钙钛矿软X射线探测器中的最高量子效率。各项性能参数接近硅基商业化器件水平,且在基于同步辐射线站的高通量软X射线辐照下依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基于该高性能器件结构,团队还成功在柔性基底上制备了软X射线探测器,并实现了曲面线性成像阵列。最后,针对空间探测等极端环境应用需求,团队验证了钙钛矿器件在10-383 K极限温度范围内的工作稳定性。以上研究证明了钙钛矿半导体光电器件在新一代适应复杂光学系统的柔性软X射线成像探测系统中的应用潜力。
2.哈工大深圳校区4项科研成果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近日,广东省科技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颁发了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哈工大(深圳)4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科技进步奖3项,自然科学奖1项。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楼云江主持、熊小刚参与完成的项目“驱控一体化高性能运动控制技术与装备及其应用”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哈工大(深圳)获奖情况
楼云江教授参加大会
运动控制系统是制造装备的“大脑”,其性能决定了制造装备的性能。“驱控一体化高性能运动控制技术与装备及其应用”项目实现多项技术突破,获授权中国、美国、日本及欧盟发明专利191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0项,发表论文52篇。项目研发的高性能运动控制技术及产品,批量应用于半导体制造、高档数控加工等数十个行业。经专家组鉴定,该项目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国际领先,引领了我国高性能运动控制核心技术的进步。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吴爱国主持,董瑞琦、张颖参与完成的项目“结构化动力学系统的参数引入设计方法”荣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针对几类具有典型结构的控制系统,创造性提出了参数引入设计方法,有效提高了系统性能。基于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在Springer出版社出版英文专著一部,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夏文、李诗逸、邹翔宇参与完成的项目“基于超融合架构的软件定义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针对基于超融合的软件定义基础设施难题提出一系列创新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徐睿峰参与完成的项目“多业态企业自主可控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两项科研成果分别荣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一微科技闪耀澳门第29届MIF展 名誉董事长聘任暨新产品发布仪式顺利举行
10月16日,第二十九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第 29 届 MIF展)在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开幕。一微半导体及澳门全资子公司一微科技分别在横琴馆及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2024科技周暨科创成果展”设置了展区,全面展示了公司的创新产品及对澳交流合作成果。
展会期间,澳门财政司司长、深合区执委会主任李伟农一行,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戴钢与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主席谢永强一行先后莅临一微科技(澳门)展位巡展。
澳门财政司司长、横琴深合区执委会主任李伟农一行莅临展位巡展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戴钢与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主席谢永强一行莅临展位巡展
一微科技(澳门)有限公司是珠海一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在澳门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移动机器人专用芯片、移动机器人产品的研发及销售。公司自成立以来,得到了澳门经济及科技发展局、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横琴深合区政府、澳门大学、大横琴公司以及一微股东澳门腾创科技董事长吴在权先生等相关部门及各界人士的关心及指导,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年9月,公司顺利通过了澳门“潜力型科技企业”认定。
MIF展作为澳门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经贸盛事之一,籍此重大盛会举办之际,一微科技(澳门)举行了名誉董事长聘任暨新产品发布仪式。一微科技(澳门)总裁姜新桥、澳门腾创科技董事长吴在权、横琴半导体行业协会会长、澳门微电子创会理事长余成斌、阿里云澳门资深顾问刘伟明、一微科技(澳门)副总经理许登科、澳门大学冼世荣教授及林智声教授一同出席了活动。
一微科技(澳门)在母公司一微半导体股东、腾创科技董事长吴在权先生的指导及帮助下,快速发展。籍此第29届澳门MIF展举办之际,公司举行了吴在权先生名誉董事长的聘任仪式。
名誉董事长聘书颁授仪式
总裁姜新桥致辞
名誉董事长吴在权致辞
一微科技(澳门)名誉董事长吴在权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公司的发展成果,寄望一微科技能够立足新起点,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实力,持续加强与澳门高校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希望公司充分利用澳门市场的资源及平台优势,结合特区政府“1+4”产业策略,推动更多更好的智慧型机器人产品立足澳琴,并拓展到葡语系国家市场,以实际行动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贡献力量。
一微科技(澳门)总裁姜新桥在致辞中表示,一微科技作为一微半导体在澳门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将会在澳门、横琴政府的支持及指导下,积极推进建设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构建技术创新与转化中心,为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发展贡献一微力量。
一微科技(澳门)专注于移动机器人专用芯片,移动机器人关键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及销售。在本届MIF展会上,公司成功发布了酒店(娱乐场)服务机器人产品。
嘉宾共同见证新产品发布
该酒店(娱乐场)服务机器人主要针对酒店、娱乐场配送热毛巾或饮品服务而设计,具有高效保温、智能便捷、科技感强以及安全灵活等特点,能够成为服务人员的好帮手,在降低工作强度的同时提升客人的服务体验。姜新桥总裁在产品介绍时强调,基于公司在移动机器人专用芯片及关键技术领域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一微科技(澳门)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定制,比如送餐机器人、导引导览机器人、娱乐陪伴机器人等。
在本届MIF展上,澳门经济及科技发展局举办了“科技企业认证计划证书颁授仪式”,一微科技(澳门)公司获受“潜力型科技企业”证书。
4.《湖北日报》报导华中科技大学深度产学研合作硕果国产最大容量新型存储器芯片
今后,存储一部10GB的高清电影,仅需1秒。广泛用于硬盘、手机等领域的存储器芯片,在光谷实现重大突破。
9月30日,记者从光谷企业新存科技(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存科技”)获悉,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最大容量新型三维存储器芯片“NM101”面世,有望打破国际巨头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
新存科技总经理刘峻介绍,目前国内市场上同类产品容量仅为Mb级,“NM101”芯片容量直接提升到Gb级,目前已达64Gb,支持随机读写,且存储时读、写均比目前国内同类产品提速10倍以上,寿命还增加了5倍。使用“NM101”芯片制造的硬盘,存入一部10GB的高清电影仅需1秒。
据了解,该芯片采用创新的三维堆叠技术,基于新型材料电阻变化的原理,利用先进工艺制程,在单颗芯片上集成了百亿数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件,实现了存储架构上的重大突破。这一芯片做成的固态硬盘,可为数据中心、云计算厂商等提供大容量、高密度、高带宽、低时延的新型存储解决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缪向水表示,这一产品是新存科技与华中科技大学长期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结出的硕果。“NM101”芯片显著降低了我国对国外存储技术的依赖,加速了国产新型存储器产业化进程,可助力中国数字基建升级,为产业界合力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添砖加瓦。
光谷是全国四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之一,以存储芯片等为产业特色,已聚集一批龙头企业,正加速形成从设计、制造、装备到材料、模组等关键环节的产业集群。
5.南科大深港微电子学院于洪宇、汪飞教授入选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了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榜单涵盖两部分:
关于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是由Elsevier与斯坦福大学的John P. A. Ioannidis教授团队联合推出的项目。该榜单利用Scopus数据库的引用数据,通过综合考量引用次数、H指数、HM因子等六大指标,依据“生涯影响力”和“年度影响力”两大维度,从近七百万名科学家中筛选出全球前2%的顶尖科学家。这些科学家被划分为22个主要领域和174个细分子领域,为评估科学家的长期科研贡献提供了一个客观而真实的衡量标准。
在2024年的版本中,榜单进一步纳入了撤稿论文数据(来源于撤稿观察数据库),并考虑了这些论文的引用和自引用情况。榜单涵盖了科学家职业生涯至2023年底的数据,以及最近一年的数据(2023年所获得的引用情况)。此版本是基于Scopus数据库截至2024年8月1日的数据,涵盖了截至2023年末的引文信息。因此,榜单的计算是基于截至2024年8月1日Scopus数据库中收录的所有科学家信息。
完整榜单链接请见:
https://elsevier.digitalcommonsdata.com/datasets/btchxktzyw/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