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周概念股:国产晶圆代工双雄保持定力,面板行业进入平稳运行态势
2.享道出行完成超13亿元融资,开启港股IPO
3.鸿博股份回应子公司2.43亿元仲裁案:预计无重大财产损失
4.三花智控拟发不超4.77亿H股 获证监会备案
1.一周概念股:国产晶圆代工双雄保持定力,面板行业进入平稳运行态势
本周,国产晶圆代工领域的两大“明星企业”——中芯国际与华虹半导体,其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正式亮相,且对二季度财务指引和行业发展带来积极展望,引发行业关注。
与此同时,进入5月,面板大厂加大控产力度,下调稼动率以稳定价格,预计5月面板价格进入平稳运行状态。虽然受外部环境扰动,终端市场需求可能出现阶段性调整,但国内面板企业已做好充分准备,确保行业平稳运行。
国产晶圆代工双雄保持定力
今年一季度,中芯国际实现销售收入再创新高达2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4%,毛利率环比大致持平,经营利润为3.9571亿美元,同比增长达12,766.6%,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9.6%。
对于二季度财务指引,中芯国际给出的收入指引为环比下降4%到6%,毛利率指引为18%到20%。该公司认为下半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公司会提升应变和抵抗风险的能力,最主要还是保持定力,做好本业,做好当下。
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表示,公司已经看到各行业,包括工业与汽车领域触底反弹的积极信号,产业链本地化转换也继续走强,更多晶圆代工需求回流本土。关税政策出台后,中芯国际进行内部测算,并与供应商、国内外客户做了深入交流,政府也与工业界密切沟通,结论是实际对行业的直接影响非常小,“影响小过一个百分点”。
不过,针对二季度的业绩指引,赵海军解释称,公司正积极采取降本增效举措,以缓冲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然而,由于二季度设备折旧持续增加,导致毛利率预期较一季度有所降低。
另一家国产晶圆代工龙头华虹半导体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5.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单季毛利率为9.2%,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
对于Q2业绩指引,华虹预计销售收入约在5.5亿美元至5.7亿美元之间,毛利率约在7%至9%之间。
华虹总裁兼执行董事白鹏博士表示,市场方面,下游需求与竞争格局亦基本延续2024年下半年以来的走势。但随着近期国际环境和相关政策的变化,整个半导体行业在客户需求、采购成本、产业链格局等方面都会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当此变局,华虹半导体将坚守自身定力,持续加快有效产能扩张,增强研发能力,积极开拓市场机遇,深化降本增效,精益管理可能出现的供应链扰动,在降低风险的同时提升业绩。
面板行业进入平稳运行态势
与此同时,进入5月,国内面板大厂前期策略性备货促使品牌商库存水位渐涨,导致后期备货积极性不足,需求延续4月转冷态势。面板供应商在五一假期加大控产力度,下调稼动率以稳定价格,预计5月面板价格进入平稳运行状态。
业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虽然终端市场需求可能出现阶段性调整,但国内面板企业已做好充分准备,将通过动态调节产能、优化产品结构、深化多元化布局等组合策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确保行业平稳运行。
从二季度来看,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行业整体承压,但中国面板龙头企业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战略定力。
京东方在近期投资者交流中透露,得益于良好的终端需求,LCD TV主流尺寸面板价格自2025年1月起全面上涨并延续至3月;进入二季度,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以旧换新”等政策边际效益递减,LCD TV面板采购需求预计逐步降温,产品价格保持稳定。LCD IT方面,MNT面板价格有望保持温和上涨态势,NB面板价格整体保持稳定。
产能方面,LCD行业平均稼动率自2024年11月开始回升,2025年一季度,行业平均稼动率逐步提升,并持续保持在80%以上。进入二季度,随行业需求的回落,京东方预计面板厂将灵活调整产线稼动率,并坚持“按需生产”。
与此同时,行业整合步伐加快,京东方对收购彩虹股份8.6代线股权持开放态度,TCL科技则已完成对LGD广州工厂的收购,这些动作都将进一步优化产业格局。TrendForce预计,今年京东方、TCL华星和惠科三大中国厂商的液晶面板全球市占率将提升至66%。这种集中度的提升,既反映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也为行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吉利汽车拟全资合并极氪科技
除此之外,极氪开启私有化进程引发行业关注。本周吉利控股集团发文称,吉利汽车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已发行的全部股份。目前吉利汽车持有极氪约65.7%股权,若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其实现完全合并。此举旨在深化《台州宣言》战略落地,聚焦汽车主业,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减少重复投入、降低成本,提升企业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根据规划,合并后吉利旗下各品牌将保持独立定位与差异化发展路径。吉利汽车旗下极氪定位为全球豪华科技品牌,领克定位为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吉利银河和中国星定位为全球主流品牌。各品牌在扩大细分市场份额的同时寻求协同发展,在技术、产品、供应链、制造、营销与服务、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强化协同,提高技术创新实力,激发规模效应。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将审时度势、根据《台州宣言》精神,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整合技术优势,提高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持续创造长期价值,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集团。同时我们仍将保持与美国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密切沟通与合作。”
2.享道出行完成超13亿元融资,开启港股IPO
5月9日,上汽集团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宣布完成超13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作为国内出行行业近三年来单笔融资金额最大的一次融资,本轮融资由产业基金与地方政府联合注资,标志着享道出行 “一站式智慧出行综合体”战略获得资本市场与地方政府的双重认可。
2018年11月12日,上汽集团正式对外宣布推出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享道出行是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的传统车企集团上汽集团实现汽车产业“新四化”(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2月,国内首个车企L4自动驾驶运营平台――享道Robotaxi正式启动运营。
据悉,“享道租车”已在150余座城市布局,车队规模超2.5万辆,为5000余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其中世界五百强企业超300家;同时,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等超600场国际国内大型赛事和会议提供全流程交通保障服务,以定制化车辆调度方案、多元车型配置及专业服务团队,确保高效有序,助力打造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未来出行,享道Robotaxi商业化运营高质量落地。作为国内首个车企背景L4级自动驾驶运营平台,享道Robotaxi自2021年率先启动运营以来,已完成33万余次订单,开放点位数超48000个,累计行驶超250万公里,用户满意度接近100%。2024年6月,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四部门评审,享道出行入选国内首批自动驾驶L3/L4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首批仅9家入选。
此外,享道出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启动港股IPO计划,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助力产业发展的优势,加速技术研发与生态扩圈,构建从出行服务到智慧交通的城市出行新生态。
3.鸿博股份回应子公司2.43亿元仲裁案:预计无重大财产损失
5月9日,鸿博股份披露一则重大仲裁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北京英博数科科技有限公司因合同纠纷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涉案金额高达2.43亿元。
据公告显示,英博数科于2024年3月与北京干五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产品销售合同》,约定以2.43亿元总价采购一批设备,并在合同签订后3个工作日内全额支付预付款。然而,干五科技在收到全部款项后未能按约定在15个工作日内将设备交付至指定仓库。
针对此次合同纠纷,英博数科向仲裁委员会提出多项请求,包括要求干五科技退还全部货款,支付合同总价20%的违约金(约4864万元),并承担律师费、仲裁费等相关费用。目前,仲裁委员会已受理该申请,但尚未开庭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仲裁涉及的2.43亿元货款约占鸿博股份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的一半。对此,鸿博股份相关人士表示,子公司仲裁对公司影响不大,公司已采取措施保障自身利益,预计不会有大额财产和利益损失。
据了解,鸿博股份原以印刷业务为主业,2022年起通过旗下英博数科布局AI算力领域。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77亿元,同比增长337.25%;归母净利润0.85亿元,同比增长437.46%,主要得益于算力业务验收完成带来的收入增长。
鸿博股份在公告中表示,由于案件尚未开庭审理,其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也难以预估。公司将密切关注案件进展,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4.三花智控拟发不超4.77亿H股 获证监会备案
5月9日,三花智控发布公告,公司正在进行申请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相关工作。公司于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备案通知书,拟发行不超过4.77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公告指出,自备案通知书出具之日起至本次境外发行上市结束前,如公司发生重大事项,需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此外,完成境外发行上市后15个工作日内,公司也需报告发行上市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该备案通知书仅对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信息予以确认,并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公司证券的投资价值或材料的真实性作出保证。
三花智控深耕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电机技术经验,公司依托年产量超亿级的规模化电机量产能力、完善的制造体系及生产优势,形成显著技术储备。基于对电机核心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公司进一步拓展至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领域,成功实现底层电机驱动技术的同源延伸。
当前,三花智控坚定不移地走全球化发展路线,目前已在波兰、墨西哥、泰国、越南等地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全球化生产布局帮助公司有效提升应对关税风险的能力。2025年一季度,三花智控实现营业收入76.69亿元,同比增长19.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3亿元,同比增长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