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penAI撤回重组计划 非营利组织将继续控制公司
2、环球晶美国和意大利新厂向客户送样
3、长川科技合资成立长越科技 推进高端封测设备国产化
4、Lattice第一季度营收1.201亿美元,收入连续增长
5、安森美Q1营收14.5亿美元,同比下滑22%
1、OpenAI撤回重组计划 非营利组织将继续控制公司
5月6日,OpenAI在官网发布公开信,宣布撤回去年12月提出的重组计划,公司将继续由非营利组织控制。这一决定标志着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与包括埃隆·马斯克在内的多方角力暂告一段落。
根据更新后的提案,OpenAI的营利性有限责任公司将转变为公益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PBC),类似于Anthropic和xAI等竞争对手的结构。这种特殊企业形态虽属于营利性公司,但同时致力于特定的社会公益使命,董事会需要兼顾股东财务回报和长远公共利益。
OpenAI董事长布雷特·泰勒表示,公司在"听取了民间领袖的意见,并与特拉华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总检察长办公室进行了建设性对话"后,决定让非营利组织保留对OpenAI的控制权,同时成为新成立的公益机构的最大股东。
在新结构下,投资者和员工将持有普通股,且其增值不再受到此前设定的100倍投资额上限限制。奥尔特曼解释称:"我们目前采用的复杂利润上限结构,在只有一家AGI公司占据主导地位时才算合理,但在如今众多优秀的AGI公司中,情况并非如此。"
这一重组计划的变更对OpenAI的融资计划可能产生影响。今年3月底,OpenAI曾宣布计划在软银集团牵头的一轮融资中筹集最多400亿美元,投后估值超过3000亿美元。但软银设置的前提条件是OpenAI在年底前完成营利性转型,否则可能将其300亿美元的出资额减少到200亿美元。不过,奥尔特曼在对外电话会议上表示,正在推进的转型计划不会让软银减少投资。
OpenAI的重组计划自去年12月提出后就不断遭到外界批评及法律挑战。马斯克多次公开指责OpenAI专注于利润最大化,与最初的使命背道而驰。前OpenAI员工、研究人员及非营利组织也曾联名发表公开信,强烈呼吁监管机构阻止重组计划,诺贝尔奖获得者杰弗里·辛顿也是签署者之一。
在公开信中,奥尔特曼阐明了重组的必要性,表示10年过去,OpenAI从一家非营利组织成长为AI领域规模最大的独角兽,旗下产品ChatGPT月活跃用户数已达约6亿。在新的环境中,公司希望能够以新的方式运营和获取资源,使服务能够广泛惠及全人类,这需要数千亿美元,最终可能需要数万亿美元。
尽管OpenAI目前仍是生成式AI领域的领导者,但公司正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谷歌、Meta以及Anthropic等公司正持续追平技术差距,竞争格局已从一开始的"一家独大"转向"多元混战"。业界认为,OpenAI未来地位取决于能否持续推出划时代的技术,如GPT-5,以及能否降低模型成本并提升商业化效率。
2、环球晶美国和意大利新厂向客户送样
环球晶圆近日召开董事会,通过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第一季度合并营收达155.9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7.6亿元),同比增长3.4%,为历年同期第三高。然而,单季税后纯益为14.6亿元新台币,同比下降58.8%,每股纯益3.05元新台币。
环球晶在美国德州新厂(GlobalWafers America)、密苏里厂(MEMC LLC)与意大利厂(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S.p.A.)的新扩产线均已开始向客户送样,标志着全球扩产计划取得实质性进展。
环球晶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获利较2024年下滑,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全球扩产计划暂时影响短期财报表现;二是持有世创(Siltronic AG)股票的评价变动。环球晶及其子公司共持有世创13.67%的流通在外股数,因世创股价下跌,公司据此认列评价损失。
公司强调,扩产计划着眼于长远效益。面对全球经济动荡局势,环球晶在全球六个国家战略性扩产,成功从原先以亚洲产能为主的生产模式,转型为高度全球化的制造网络。这一布局使公司能在亚洲、美国、欧洲就近为客户提供从长晶到外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高度区域化的本地供应系统不仅提升了应对关税变动与贸易局势的能力,也强化了生产调度的灵活性。
环球晶目前在全球9个国家设有18个营运生产据点,正致力于提高本地采购比例,并积极与客户进行跨地域的多厂区认证,以多元供应网络为客户稳定供货,减缓地缘政治与关税风险。
3、长川科技合资成立长越科技 推进高端封测设备国产化
长川科技5月6日发布公告,宣布将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出资设立杭州长越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高端封测设备国产化业务。
根据公告内容,此次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0万元,其中长川科技认缴出资额为5,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0%。合作方包括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二期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杭州本坚芯链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杭州长越科技有限公司将主要从事高端封测设备国产化以及相关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业务。长川科技表示,此次投资旨在推动国内集成电路设备技术进步和设备国产化,同时丰富公司设备产品线,提高整体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此举反映了长川科技在集成电路设备领域持续深耕的战略布局。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需求日益增长,高端封测设备国产化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长川科技有望整合更多资源,加速高端封测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
业内分析认为,半导体封测设备作为集成电路制造的关键环节,其国产化程度直接影响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长川科技此次合资成立新公司,将有助于填补国内高端封测设备领域的部分空白,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链向高端环节延伸。
4、Lattice第一季度营收1.201亿美元,收入连续增长
5月5日,Lattice公布了截至2025年3月29日的第一财季财务业绩。
据报告,Lattice第一季度营收1.201亿美元,毛利率为68.0%,运营费用为7475.4万美元,营业利润为697.4万美元,净利润为502.2万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0.04美元;本季度来自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为3190万美元,运营现金流利润率为26.5%,自由现金流为2330万美元,自由现金流利润率为19.4%。
Lattice首席执行官Ford Tamer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的发展符合预期,收入连续增长,设计中标数量创历史新高,运营利润率进一步扩大。新应用引领了收入和设计成功率的增长,尤其是在数据中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车载和ADAS、消费类AR/VR、安全(包括后量子密码学)以及面向低功耗应用的远端人工智能等领域。尽管我们对取得的进展感到鼓舞,但我们仍在关注市场环境以及更广泛的行业,因为这可能会对我们的前景产生影响。”
Lattice首席财务官Lorenzo Flores说:“收入、毛利率和利润率的提高,包括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33.4%,都符合我们对2025年第一季度的展望。我们之前对资源进行调整,加上我们富有弹性的供应链和全球客户群,使我们处于有利地位。我们将继续严格控制运营开支,同时继续专注于执行。”
对于2025年第二季度,Lattice预计营收在1.185亿至1.285亿美元之间。
5、安森美Q1营收14.5亿美元,同比下滑22%
5月5日,安森美半导体(onsemi)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一季度营收为14.5亿美元,同比下滑22%,超出市场预期的14.1亿美元;第一季度GAAP和非GAAP毛利率分别为20.3%和40%;第一季度GAAP营业利润率和非GAAP营业利润率分别为(39.7)%和18.3%;第一季度GAAP每股摊薄收益为(1.15)美元,非GAAP每股摊薄收益为0.55美元;运营现金流为6.02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4.55亿美元,同比增长72%,占收入的31%。
分业务看,电源方案、模拟与混合信号及智能感知部门营收分别下降26%、19%和20%,但碳化硅(SiC)芯片在电动汽车领域表现突出,中国及欧洲市场需求增长部分抵消了其他地区疲软。公司CEO Hassane El-Khoury表示,设计获单势头强劲,与全球头部客户达成关键合作,产品性能优势支撑了业务韧性。
近期,安森美战略调整频繁,包括终止对Allegro Micro Systems的69亿美元收购计划,并启动全球裁员2400人,预计每年节省1.05亿至1.15亿美元成本。此外,公司缩减韩国SiC工厂投资,将资源集中于捷克等地的产能扩建。
展望第二季度,安森美预计营收介于14亿至15亿美元,中值高于分析师预期;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48至0.58美元,中值同样优于分析师预估。公司计划将股份回购规模增至自由现金流的100%,以加速股东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