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奔走各国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30日,据《金融时报》报道,自创建英伟达以来,黄仁勋(Jensen Huang)几乎不过问政治。但是在生成式AI火爆全球后,他开始奔走各国,成了一名全球AI推销员。
今年9月17日,黄仁勋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英国国王查尔斯一起在温莎城堡参加国宴。第二天,黄仁勋在伦敦市中心举办了一场活动后聚会。
在数百名科技企业家和风险投资人的见证下,黄仁勋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以及英国首相斯塔默同台亮相。“非常感谢黄仁勋对我们的工作展现出的信心。”斯塔默热情洋溢地说。
随后,黄仁勋模仿知名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著名的电视节目赠礼环节,开始向观众派发奖品。他宣布将向英国本土AI创业公司投资20亿英镑,并逐一“点名”八家公司,对每一家都说:“我会投资你们的下一轮融资。”
黄仁勋这种张扬的做事风格让许多一向保守的英国观众感到困惑。一名与会者说:“整个活动完全失控。” 尽管如此,黄仁勋的“表演”却成为美英科技新协议中的关键一环。斯塔默声称,该协议将使英国成为一个“AI超级大国”。
不过,英国要想打造“主权AI”体系来增强国家AI能力,既需要英伟达生产的芯片,也需要它提供的资金。
例如,英伟达计划向伦敦创业公司Nscale投资5亿英镑。该交易还包括向这家新型云计算公司出售数十万颗芯片。Nscale虽然成立仅一年,但多亏了英伟达的资助,估值已经达到30亿美元。
黄仁勋依赖
黄仁勋正在将这一模式从欧洲和中东复制到日本和马来西亚:通过与当地公司建立战略合作,满足各国政界渴望搭上AI浪潮的需求。
在共同创立英伟达的三十年里,黄仁勋几乎很少涉足政治,但是自去年以来开始积极介入政治。这一策略凸显出,他正借助自己新获得的明星效应,亲自塑造这家科技巨头与世界的关系。
“人们开始意识到,他们不仅高度依赖英伟达,甚至十分依赖黄仁勋本人。”一位参与英伟达重大国家级交易的高管表示。该高管要求匿名。
黄仁勋与各国领导人会面
黄仁勋的目标是将英伟达这家市值4.4万亿美元的芯片制造商的市场,扩展到唯一可能比大型科技公司拥有更雄厚资金的客户群:各国政府。
主权AI战略
在硅谷软件和消费互联网巨头光环下蛰伏数十年后,英伟达在芯片短缺、地缘政治和迅猛增长的共同作用被推至聚光灯下。自ChatGPT面世以来的三年间,英伟达股价上涨了约1000%。黄仁勋也没有浪费由此带来的超级明星效应。
英伟达全球现场业务执行副总裁杰伊·普里(Jay Puri)表示,其主权AI战略酝酿已久。“我们从不认为这些科技巨头将永远是我们唯一的客户,”他指出,虽然大型云服务提供商通过将AI整合进软件,自然成为该领域的先行者,“但我们始终在规划更宏大的战略,思考如何将AI推广至全球其它地区。”
然而,在此过程中,英伟达既要推动各国实现AI的自主化,又要维护美国的技术霸权,犹如走钢丝。就在黄仁勋敦促世界各国领导人斥巨资建设“本土化AI基础设施”的同时,他本人却成为特朗普政府“AI行动计划”的头号推手。该计划致力于从硬件、模型到治理体系“全面输出美国AI”。
批评人士指出,黄仁勋一边鼓励各国建立自主AI生态,一边又推动他们依赖英伟达的产品,这其间存在着根本矛盾。
“黄仁勋做的很棒,他在全世界四处宣讲,告诉每一个国家:你们需要停止做AI消费者,成为AI创造者,但其中隐含的意思当然是:你们必须成为我的芯片消费者。他对英国追求主权AI的兴趣,只在于这能对他有利。”
芯片外交
2024年2月,在迪拜举行的世界政府峰会上,黄仁勋首次大力涉足国际芯片外交。
“每个国家都需要掌握自主AI的生产能力,这就是主权AI理念产生的原因,”黄仁勋对观众表示,“你必须拥有自己的数据……不能让其他人替你掌控。”
正如大型科技公司在AI基础设施领域展开的军备竞赛一样,黄仁勋也在敦促各国政府跟进。尽管他一直打着国家利益的旗号,实则意在降低公司对少数大客户的依赖。这些客户同时也在开发与英伟达竞争的AI芯片。
除了直接向政府销售硬件,黄仁勋更着力培育新兴的AI云服务提供商。这些企业虽规模尚小,但假以时日可能成长为挑战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市场地位的本土竞争者。当前,这三巨头垄断着市场,也掌控着英伟达芯片的分销渠道。
黄仁勋备受欢迎
过去12个月里,黄仁勋已公开会晤至少12位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为英伟达的海外利益积极游说。幕后接触更是频密,英伟达高层每月都与各国政府官员举行多轮会谈。
“所有国家都在主动联系英伟达,其中许多已与黄仁勋进行直接对话,”普里表示,“对企业而言这是非凡的境遇,但就是我们的现状。”
作为英伟达核心决策圈的成员,普里常随黄仁勋出访,在其分身乏术时代为会见官员。他透露,从不丹王国到全球最发达经济体,各地都展现出强烈兴趣。普里补充道,各国政府正逐渐成为推动AI投资的催化剂。
回报
英伟达的这一战略已初见成效。自年初以来,英伟达已参与宣布横跨北美、欧洲、中东和亚洲的20余个主权AI项目。
“一年前,只有少数国家制定了主权AI战略,”戴尔首席AI官约翰·罗斯(John Roese)表示,该公司会将英伟达的AI芯片集成到服务器中,“转变发生得很快,其驱动力非常简单:各国都不希望在这场颠覆全球经济的变革中落后。”
黄仁勋本月在伦敦指出,目前来自主权AI的实际收入“非常非常小,但未来应会相当可观”。这里的小是相对英伟达去年1300亿美元总营收而言。英伟达CFO科莱特·克雷斯(Colette Kress)透露,公司2025年主权AI业务收入有望突破200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一倍多。
美国银行分析师预测,主权AI相关交易的总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突破500亿美元。
只有中国行
尽管黄仁勋不断强调主权AI的重要性,但纵观全球,除中国外,尚未有任何地区成功建立起可行的,能够不依赖美国技术的AI软硬件生态系统。
兰德智库研究员伦纳特·海姆(Lennart Heim)认为,主权AI只是一个毫无实际意义的营销术语。“各国政府真正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它们通过这笔巨额投入想要实现什么?”他说,“我认为至今许多国家仍不清楚答案。”
黄仁勋在北京
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马永哲(Martin Chorzempa)表示,英伟达正在效仿科技先驱们的战略路径。“所有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国科技公司都拥有全球用户群和被人高度依赖的网络效应。 ”他说。
上文的英国投资者称,真正的主权AI需要像中国那样,从华为、寒武纪到中芯国际,建立一个全新的半导体设计和制造产业。但这需要“胆识、决心和真金白银”,更需要耐心,而这恰是许多英国和欧洲政客似乎缺乏的品质。
风险
随着英伟达积极扩大客户群,过度扩张的风险也在增加。
“任何一个客户众多的行业,都存在建设过剩产能的风险,”美国贝恩咨询公司技术与云服务部门负责人安妮·赫克尔(Anne Hoecker)表示,“我们的许多客户确实看到了投资回报,但并非普遍如此。”
然而,只要全球仍聚焦于AI,黄仁勋就坚信各国将持续为英伟达的技术投入资金。如今,他更获得了来自权力顶层的支持。
“AI正在接管世界,”特朗普在9月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坐在斯塔默旁边表示,“黄仁勋,你正在接管世界。我不知道你在这里做什么……我只能说,我们都希望你是对的。”(作者/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