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里云回应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传闻:消息不实
2、突破1000万!中国首款最大规模量产车载智能芯片出炉
3、沈阳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吕志成到和研科技调研
4、总投资63亿元 先导稀材光芯片产业化项目签约落户佛山
1、阿里云回应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传闻:消息不实
近日有消息称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面临算力缺口,阿里紧急追加寒武纪思元370芯片订单至15万片。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阿里云相关人士对此回应表示:“阿里云确实一云多芯支持国产供应链,但传言阿里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的消息不实。”
资料显示,思元370是寒武纪首款采用chiplet(芯粒)技术的AI芯片,基于台积电7nm制程工艺,整体集成了390亿个晶体管,最大算力达到256TOPS(INT8),这一数据是寒武纪第二代产品思元270算力的2倍。此外,思元370还是国内第一款公开发布支持LPDDR5内存的云端AI芯片,内存宽带是上一代产品的三倍,其访存能效达GDDR6的1.5倍。
8月26日晚,寒武纪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H1实现营收28.8亿元,同比大增43.48倍,营收增长主要系本期公司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报告期内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带动寒武纪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0.3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为9.13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其中Q2实现营收17.69亿元,环比增长59.19%;归母净利润6.83亿元,环比增长92.03%。
2、突破1000万!中国首款最大规模量产车载智能芯片出炉
地平线征程®作为中国首款且最大规模量产的车载智能芯片,正持续领跑辅助驾驶芯片市场份额。截至2025年8月,征程家族芯片量产出货突破1000万套,地平线成为国内首家达成千万级出货量里程碑的智能驾驶科技企业。8月29日,地平线登陆成都国际车展并举办“地平线征程千万量产见证仪式”,邀请合作伙伴、用户代表、媒体嘉宾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同时,地平线在活动上提出,未来3-5年,HSD要达成千万量产的目标。
征程车型用户共同见证千万量产时刻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博士在现场表示:“征程家族累计量产出货突破1000万,既是地平线自身发展的里程碑,更离不开广大车企客户与生态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与共同努力。一步一征程,迈过千万量产里程碑,地平线将持续提升产品实力,以更高的量产效率、更优秀的产品体验,满足客户与消费者对辅助驾驶产品的需求,携手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加速行业创新,让未来出行更安全、更美好。”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博士现场发言
从千万征程到千万HSD,加速智驾普惠
每三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
在1000万量产数据背后,地平线已与包括中国前十大车企在内的全球超40家车企及品牌达成合作,赋能合作车型超400款,成为超600万车主的智慧之选,如今市场上“每三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
从征程2实现中国车载智能芯片的量产突破,到征程6系列覆盖辅助驾驶全阶需求,支撑征程进化的底层力量源自地平线自研的智驾专用计算架构BPU®。经历十年三代架构迭代,地平线BPU超越摩尔定律,计算性能实现十年超1000倍的提升,支撑征程家族成为智能汽车持续进化的超级大脑。
2025年开启量产的征程6系列基于新一代BPU纳什架构开发,覆盖10-560TOPS算力,是目前国内唯一满足从L2辅助驾驶到全场景城区辅助驾驶需求的计算方案,高效满足智能汽车的多元化需求。
面向入门级主动安全领域的征程6B已于近期一次性成功点亮。博世基于征程6B开发的新一代多功能摄像头平台计划于2026年年中实现量产,现已获得多家全球和中国本土知名车企的项目定点。
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出席见证仪式
博世吴永桥在活动上表示,地平线征程突破千万量产是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也证明了地平线车载智能芯片技术的领先性和稳定性,以及生态圈构建、产业链协同和大规模量产落地的非凡实力。除了征程6B之外,基于征程6E/M打造的博世纵横辅助驾驶升级版,已获得10多款车型定点,目前正在集中交付并即将于年内量产。
在整个中阶辅助驾驶市场,征程6E/M已获得超20家车企的定点,将赋能超100款辅助驾驶车型。本届成都车展期间,埃安霸王龙、岚图梦想家等多款征程6E/M全新量产合作车型迎来上市或预售,预计征程6E/M今年将累计赋能超过15款新车。
高性能旗舰版征程6P算力高达560TOPS,是当前可获得的辅助驾驶最强计算方案。地平线基于征程6P打造的HSD是国内首个软硬结合全栈开发的城区辅助驾驶系统,采用一段式端到端架构和强化学习能力,可提供安全、专业、可靠的极致拟人体验,被媒体誉为“中国版FSD”。
地平线征程6P及HSD的首款合作车型星途ET5也在本次成都车展正式亮相,并将在2025年11月量产上市。截至目前,HSD 已获得多家车企的10+款车型定点。
征程所向,向高而行。征程家族突破1000万量产大关,标志着中国智驾行业从萌发期迈入规模化、商业化与生态共赢的全新阶段。接下来,地平线将继续发挥软硬结合创新优势,推动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迈向千万量产新目标,惠及千家万户。
多城快闪,沉浸式驶入智驾未来
地平线致力于成为“机器人时代的Wintel”
随着征程6系列全阶成熟、征程家族千万量产,地平线已成为推动智驾科技普惠浪潮的“最大公约数”。为了让公众零距离体验智能科技创造的美好生活,地平线在成都车展同步开启了“地平线智驾科技畅行俱乐部”快闪系列活动。
活动现场设置了包含芯片Cube的巨型汽车概念装置,意象化展示地平线可提供软硬全栈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是智能汽车的核心大脑。
地平线智驾科技畅行俱乐部快闪活动现场
围绕概念装置,分别设置了征程产品展示区、量产科普区、场景体验区、HSD功能展示区以及用户价值区五大主题展区。观众可以近距离接触地平线征程全家族产品,并沉浸式了解车载智能计算方案从“设计-制造-系统-上车”的全流程,深入理解智能汽车大脑的运作方式。
同时,现场展示了星途ET5、比亚迪秦L EV、埃安霸王龙三款搭载征程6系列的重磅新车。
快闪活动现场机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业界领先的机器人软硬件通用计算平台提供商,地平线旗下地瓜机器人在快闪活动现场还带来了最新赋能的智能产品,包括维他动力机器狗、云鲸扫地机等,进行现场展出并与观众互动,演示多场景服务能力,展现地平线在智能科技领域的全面拓展,用科技惠及生活的更多场景。
践行使命,赋能美好出行未来
从智能驾驶到智能机器人,智能化的浪潮不仅带来全新的产业革命,更重塑着人们从出行到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十年发展,地平线以成为“机器人时代的Wintel”为目标,专注最前沿的智能计算,将深度神经网络嵌入芯片,让机器向人多走一步。正如地平线余凯博士所言:“科技的进步,不是让机器更强大,而是让人更伟大。”地平线将继续在智能科技领域深入拓展,从提升效率到温暖体验,让人类生活更安全、更美好。
3、沈阳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吕志成到和研科技调研
8月2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吕志成到沈北新区部分重点企业调研,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构建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沈阳和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洁净区生产车间内,装配过程中的自动精密划磨设备一字排开,满负荷生产。吕志成参观了展厅和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研发投入、业务布局、产品应用情况等。得知企业拥有100多项专利技术,2024年国内市场出货量跃居第二,并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替代,吕志成十分高兴,鼓励企业深耕沈阳,走好自主创新之路,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快释放产能,持续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同时积极对接资本市场,加快推进上市步伐,为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他要求相关地区和部门靠前服务、主动作为,深入听取企业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完善帮扶举措,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吕志成在调研中强调——
●要强化科技赋能,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要壮大产业集群,聚焦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形成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的良好态势。
●要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惠企政策,完善要素配置,用心用力服务企业发展,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以上内容节选“沈阳发布”:吕志成到沈北新区部分重点企业调研时强调 坚持创新驱动 强化数字赋能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总投资63亿元 先导稀材光芯片产业化项目签约落户佛山
据中新网报道,8月28日,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与佛山市人民政府、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这意味着广东省内投资规模最大的光芯片产业化项目落户佛山。
该项目拟选址佛山市南海区,计划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近百亿元。项目首期工程将聚焦光电材料、光电传感、光模块等核心产品,建成后具备年产21万片外延片、4万片芯片、30万支光通器件以及50万个光模块的综合生产能力,有望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发展。
据介绍,该项目是佛山近两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最大的项目,也是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成立以来拟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