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这样调侃重庆老板的造车路:厂是重庆政府投的,技术是华为提供的,品牌营销是余承东干的,销售场地是华为手机借的,一辆问界M9爆赚百亿,反手买下政府的工厂和华为的商标,简直是”躺赢之王“。
他就是问界汽车的老板,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
而这样的开挂人生开启时,他已经60岁了,车圈名气并不大,却是行业名副其实的“老兵”。
在傍上华为大腿之前,他从一根弹簧起家,造过摩托车,生产过面包车,经历过“三次改名三次都被人看不起”,到“2024年最幸运的人”,再到A股2000亿市值领头人,「新能源界的气运之子」之名不虚。
如今,赛力斯开始赴港IPO了,或将会成为今年最大造车IPO。
“巴有将,蜀有相”,张兴海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他与赛力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86年。
改开初期,一根进口弹簧就要1美元,张兴海嗅到商机,掏出价值不菲的8000元创立了“重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凭借技术创新打破国外垄断,将弹簧价格降到一元人民币。
这根弹簧的小生意让张兴海掘到第一桶金,初尝命运的礼赠。
深耕弹簧这个细分领域10年,1996年,张兴海又创办了重庆长安减震器有限公司,并做到连续13年摩托车减震器行业产销第一。
此时的重庆是全国最大摩托车生产地,张兴海生产的弹簧和减震器,得到了长安汽车、嘉陵摩托车在内的一众厂商认可,产业越来越大。2002年,渝安集团就此诞生。
张兴海又往前迈了一步,打算自己做甲方,造摩托车。奈何时机已晚,随后的“限摩令”让这一计划破产了。
作为气运之子,命运的第二次馈赠很快到来。
彼时东风汽车全国寻找合资方生产微型汽车:东风提供一个LOGO和一片陈旧的厂房,而张兴海需要拿出5000万现金。
看似不对等的投入,张兴海力排众议选择“顺势而为”,还答应了对方工厂一期设在湖北十堰的要求,正式进军汽车产业,开创了民营资本和国有车企合资造车的历史。
2003年,东风汽车、东风实业和渝安集团三方合资组建 “东风渝安”。2005年三方合造的第一台东风小康品牌汽车下线,2011年,东风小康微型车销量已突破100万辆。
在此期间,渝安集团变更成了大家熟悉的「小康股份」,如今赛力斯便是由此演化而来。
很多年后张兴海回忆这个大胆的决定,“不看好我,我越要做得好”。
时间证明了质疑者的短视,“开东风,奔小康”,东风小康风靡全国,一度与五菱宏光、长安之星三分天下,小康股份也于2016年登陆A股,获得资本青睐。
也只在一时期,张兴海做了个更大胆的决定:转型新能源。
既然干了就干票大的。
2015年,53岁的张兴海斥资一百多万,从美国拉回来一台Model S,成了重庆第一位特斯拉车主,拉着小康的高管到公司停车场逐一试驾。
2016年,张兴海又干了件大事,把27岁的儿子张正萍送去加拿大留学,同时张正萍在美国硅谷成立了一家名为“SF Motors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后更名为SERES。
因为研发中心的关系,那段时间,张兴海也经常到美国出差,他形象地将此称为“到有‘凤’的地方去‘筑巢’”。
就这样,儿子张正萍主要负责在前方挖人建厂,学习 核心三电技术,父亲张兴海在背后赚钱输血掌控大局,为此他一度抵押了70%的股票。
“这几年卖传统汽车攒的,砸锅卖铁全投入在这里了”,但投入并不意味着回报。
2017年,张兴海将增程式的思路带回重庆,2018年SF Motors发布了两款概念车SF 5和SF 7SF Motor,2020年主打车型SF 5上市,但全年只卖出729辆,不仅没溅起什么水花,还连带着背后的小康股份当年也创下了17亿元的净亏损,接近前五年净利润总和,急需扭亏为盈。
命运的的第三次偏爱来的也很快,一个比东风更强的民族品牌:华为抛出橄榄枝。
时间溯回到2019年,华为BU业务成立,不造车,但聚焦ICT技术,帮助企业造好车,并选定了三种合作模式:即零部件供应商、HI模式以及智选车模式,欲寻找主机厂落地造车梦。
2021年,小康股份官宣与华为达成合作关系,双方签署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备忘录。张兴海表示,“即使跟奔驰宝马比,我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华为合作,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正在改变汽车产业,小康需要跨界找合作。”
余承东亲自站台的赛力斯SF5,据说一周订单就超过了6000辆,但距离翻盘还远远不够。
张兴海再次“顺势”后退,赛力斯联合华为推出新品牌问界AITO。
2022年3月问界M5交付,创下新品牌单车型87天销量破万的最快纪录;紧接着7月,问界M7横空出世,从上市到交付仅用了51天,刷新行业纪录。
得到华为“独宠”的小康,日新月异,正式更名为“赛力斯”。
2023年下半年发布的问界新M7,上市3个月大定订单分别突破12万,成为细分市场的销冠;问界M9在2024年连续12个月蝉联50万元级豪华车销冠,打破海外品牌以往在此领域的垄断。
渝安、小康、赛力斯,张兴海曾无奈地说,三次更名,每一次都会被人看不起。有人取笑东风小康太土了,有人诟病赛力斯出卖灵魂。张兴海都不反驳,甚至很少在媒体镜头下曝光,只是一味地在硬件、软件、系统方面卷了又卷。
“我本人是在汽车行业里干了20年......是第一次参加这个层级的活动”。
2024年第三十一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张兴海在正式发言前还略带自嘲的感慨了一番。
转眼2025年,张兴海就带领赛力斯交出了一份超强财报。
财报显示,赛力斯2024年全年营收达到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净利润一举扭亏至59.46亿元,成为继特斯拉、比亚迪、理想之后,全球第4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本原财经制图:在港新能源车企主要数据
对比目前的四家在港中国新能源车企,赛力斯的年营收仅次于比亚迪,净利润和销量都排在比亚迪、理想汽车之后,位列第三。
2024年全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
强绑定华为的问界系列撑起了赛力斯整车业务的“半壁江山”,其中问界M9在2024年全年交付新车超15万辆,问界新M7在2024年全年交付新车超20万辆。
势头正猛之时,赛力斯官宣赴港IPO,同时,赛力斯还预告了一笔重磅融资——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拟增资扩股并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金额合计不超过50亿元。
从2024年全年业绩公布释放了上市信号,到递交招股书,两大动作仅隔了一个月,速度之快令外界惊叹。
另据招股书披露,此次IPO,赛力斯拟将募资净额70%用于研发投入,20%用于多元化新营销渠道投入、海外销售及充电网络服务以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1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赛力斯的全球化布局迅猛展开。目前其脚步已踏遍欧洲、美洲、非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汽车超过50万辆。赴中国香港上市也是为了加速出海。
张兴海这条曲折漫长的造车路,似乎在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赛力斯2025年一季度的财务数据也在隔天出炉了:营收191.47亿元,同比降27.91%;归母净利润7.48亿元,同比增长240.6%。
与出色的年报相比,一季报略有逊色:营收下降利润增长,一增一减之间,是销量的不稳定。
据赛力斯产能快报,2025年以来汽车销量持续走弱,1月销量为17906辆,同比下滑51.39%;2月销量为17841辆,同比下滑41.04%;3月销量18805辆,同比下滑32.19%。
销量下滑而利润保持增长的原因是,问界M9仍然是赛力斯的销量主力,其售价为50万元,单车型毛利率接近30%。
由此可见,问界M9能否在豪华车销量持续第一对于赛力斯来说至关重要。
今年4月,赛力斯又推出了全新的问界M8,问界M8是一款中大型SUV,售价35.98万至44.98万,填补了问界M7与M9两者之间的市场空白,新车24小时大定即突破3万辆,确保顺利交付后又将是一大利器。
除了推出新车,赛力斯的投资版图也在扩大。
去年1月华为在总部大楼注册成立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旨在实现华为车BU独立市场化运作。2025年2月,赛力斯以115亿元完成对引望智能10%股权收购,由此成为阿维塔之后,投资引望的第二家车企,张兴海任引望董事,双方利益绑定再度加深。根据投资金额和持股比例计算,引望最新估值已超千亿。
年初张兴海在新年致辞中提出,“三年内,赛力斯新能源汽车实现百万量级目标”,这意味着需在2024年的销量基础上再翻一倍。
港交所上市只是赛力斯众多动作中的一步,站在华为的肩膀上,张兴海的造车路,依旧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