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次鸿蒙的变革性技术更新,都要带上无障碍?
2024-10-23 / 阅读约3分钟
来源:凤凰网

有一说一,作为科技区博主,对华为的任何一场发布会都不应该漠视,毕竟在发布之前,谁也想不到华子哥又搞出了什么船新版本黑科技。

这不,就在今晚, “ 原生鸿蒙之夜暨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 ” 它又来了。

对于纯血鸿蒙,此前差评君已经做过多次跟踪专题,鸿蒙全家桶咱也用了不少日子,可以说是鸿蒙的老熟人了。

不过系统上这次更新的东西,我们打算结合试用情况明天再跟大家唠。今天呢,差评君决定先跟大家说点我们普通人似乎用不到,但最能体现鸿蒙人文关怀的点——无障碍模式。

如果差友们特别关注鸿蒙的话,就知道每年其实鸿蒙都会端出一些比较好无障碍功能,比方之前面向视障群体的出行辅助,智能识别、色彩校正等等。

而这次主打的更新,是这个小艺声音修复功能:把听障人士的声音变得清晰流畅。

而今年这个功能,是真的科技改变生活了。

大伙们可能还不知道,其实开口说话,并不是人人与生俱来的能力。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海伦凯勒的故事, 3 岁的她摸着老师的喉咙学发音。而在现实中,绝大多数听障人群小时候,特别是语言形成阶段其实没法得到有效干预。

这些孩子说话的时候听不见,没法矫正发音,所以哪怕现在能靠助听器改善听力,不少人发音还是存在问题。

他们一但开口说话,旁人听起来就像嘴里含着东西,或者就像老外说中国话,含含糊糊难以听清,这也就是所谓的 “ 病理性腔调 ” ,是听障人士特有的发音腔调。

美国听力学会 1984 年的一篇论文,已经开始研究听力障碍者的言语和语言障碍

这种模糊的腔调就导致,即便听障人士能说话,也很难与其他人正常沟通。完事这又会让他们在生活中更容易受区别对待。

不过转机发生在 2022 年。那一年,患有先天性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冬残奥会火炬手朱轶琳,把这一困难反馈给了华为研发团队。

两年后,鸿蒙给出了他们的答卷,不但在技术上是业界独有,而且充满善意、超级人性化。

具体来讲,现在有需要的用户,只用在新版鸿蒙系统的设置页面,点击进入无障碍,里面就有一个声音优化的选项。

然后开始设置,录制自己的声音,朗读给出的几个例句;随后声音大模型就会来学习你的发音方式和音色,识别出你的声音对应的字词。

设置完以后就可以使用了,只要你向它说话, AI 就能将你讲出来的文字,用你的原来的音色,清晰精准的表达出去,就跟下面的演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