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此前灰度测试内容社区产品后,Kimi(月之暗面)又有新动作了。
「硅基研究室」观察到,今日,Kimi官宣与小红书最新合作动态,打开Kimi智能助手小红书官方账号,点击Kimi ai可直接跳转Kimi对话,用户选中对话内容可一键生成笔记。
从具体形态来看,目前Kimi仅作为内嵌于小红书旗下账号的一个搜索对话入口,功能并不新鲜,而且和小红书其他入口的融合度也并不高。
这并不是小红书和Kimi第一次「联姻」。
早在2024年,Kimi母公司月之暗面的10亿美元A轮融资中,就有小红书的身影。去年12月,Kimi联合小红书,共同推出「AI新手村」文档,这是一个联合AI博主的营销活动。
将自家产品入口搬上小红书,既是Kimi继续向外寻求流量的体现,也是小红书利用AI提升产品体验、优化商业生态的尝试。
更为关键的是,这也代表了以月之暗面为代表的首批大模型明星公司的现状——放下姿态,落地为王。
「硅基研究室」实测Kimi小红书入口发现,其体验还存在诸多改进之处。
一方面,仅从入口来看,用户目前想要与Kimi聊天,只能从「Kimi智能助手」小红书官方账号入口进入,包括小红书搜索等其他入口并没有提供权限。
另一方面,就实际体验来看,对话仅提供深度思考功能,「硅基研究室」实测发现,对话过程中,并不会显示实际来源,从部分用户体验来看,甚至出现幻觉现象。
这也体现了Kimi将入口搬到小红书的谨慎——目前来看,双方产品整合力度和决心似乎有限,Kimi只是将小红书作为主产品体验的「阉割版」入口,更多是为了缓解自身的「流量焦虑」。
从去年年末开始,月之暗面就转变了其「大开大合」的流量投放打法,据AppGrowing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Kimi第一季度的投流规模为1.5亿元,相较于2024年第四季度的5.3亿元大幅收缩。
去年11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曾谈到:“投流不是当下考虑的重要问题”。
此前Kimi曾灰度测试内容社区产品,今年4月,还宣布和财新传媒达成合作,用户使用Kimi提问财经相关内容时,Kimi宣称可以“结合财新传媒旗下专业报道内容,通过模型生成答案,为你提供及时、可信、可证的高质量财经信息”。
不难看出,告别大手笔买量逻辑后,Kimi的用户增长转向两个维度:一是转向构建和丰富优质内容,这和OpenAI与《卫报》等传媒企业的版权合作类似;二是通过尝试内容社区,以社交关系增强用户黏性。
但在谨慎之外,这又是Kimi一次大胆的尝试,原因在于它与小红书的微妙关系。
小红书本身就是内容社区,自身也有「点点」等独立搜索产品,因此如果双方未来加深合作,小红书势必要开放更多的入口,这之中涉及的是数据、商业化等多方面的打通和博弈。
「硅基研究室」了解到,目前小红书旗下独立搜索应用「点点」自今年2月底推出「深度思考」功能,但目前已下线该功能,最新的一次产品功能是上线了「语音气泡框」,加强语音AI交互,但这些产品功能迭代明显落后豆包们。
大模型竞逐迈入第三年,随着通用基础模型的竞争收敛,DeepSeek浪潮后,曾经的明星初创企业「大模型六小龙」也经历了一场集体祛魅。
智谱AI是国内大模型赛道中商业化最为激进的玩家,目前也已成为率先启动IPO的大模型创业公司。
零一万物和百川智能在经历人事动荡后,目前采取聚焦策略,百川智能聚焦医疗,零一万物在主动退出底层大模型的竞速后,目前也尚处于业务调整期。
以模型技术优先的则是月之暗面和阶跃星辰,重新确立技术和产品战略的Kimi则频发技术报告,深化模型技术;被称为“大模型卷王”的阶跃星辰则以多模态技术为突破口,创始人姜大昕则表示:“依旧会坚持基础大模型的研发,追求智能的上限”。
不止一位行业人士曾提到,大厂之外,包括大模型六小龙在内的初创企业,未来的竞争席位只会有1-2个,不断试错的Kimi也印证了,竞争和淘汰都在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