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时代》杂志与 Statista 联合发布的全球顶尖教育科技公司榜单揭示了一个重要趋势:AI 已从商业「加分项」演变为生存「必答题」。无论是中国企业抢占全球高地,还是新兴市场快速崛起,其核心竞争力均锚定在 AI 应用的深度布局上。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持续突破和教育数字化需求的深化,头部教育企业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将 AI 融入产品矩阵与业务链条。从 K12 到职业教育,从校内场景到家庭学习,各家企业凭借技术自研、生态整合或场景深耕,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有的以「硬件+软件+课程」构建全周期学习生态,有的聚焦特定领域实现效率突破,还有的通过开源协作与国产算力突围,推动AI教育从工具迭代迈向系统重构。以下,我们延续上次,聚焦另外六家头部教育企业的最新动作,解码行业前沿动态。
作为 AI 教育领域的「国家队」,科大讯飞 2025 年在技术自研与政策适配上双线突破。2 月开放 Deepseek-V3/R1 模型 API 并提供精调服务,4 月推出基于全国产算力训练的星火 X1 大模型升级版,在参数规模比同类模型小一个量级的情况下,数学推理、代码生成等能力对标国际顶尖水平,彰显自主可控技术的硬实力。
今年 4 月,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教育解决方案全新升级,构建信息科技教学指南课程、实验、教学工具三位一体资源体系,助推信息科技教育的推广普及。
值得一提的是,科大讯飞基于 AI 技术核心优势,积极发挥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生态构建作用,其人工智能创新教育产品已进入全国多省市中小学进行常态化应用,其优势在于将技术原理进行下沉拆解,构建了独特的「感知-验证-探究」三级实验体系,搭配多样化的开源实践硬件等智能教具,有效满足中小学 AI 教育的课程、资源等需求,同时通过国产算力的积累应用,成为校内科技教育的积极推动者。
2024 年 2 月 14 日,卓越教育升级鲸准教系统「青椒助教」,接入 Deepseek R1 大模型辅助教研教学。
4 月,卓越教育推出「鲸准教 AI 批改」和「AI·爱阅读」两款 AI 工具,前者聚焦教师备课与批改提效,支持学生听写、AI 自动批改并生成个性化学习记录,使用量超 5000 次;后者作为自适应学习独立产品,能精准推荐阅读材料、智能调整难度,提供引导式阅读与材料解析服务,已吸引超千名学生使用,实现 AI 应用从教师端向学生端延伸。
2024 年卓越教育集团实现收入人民币 11.02 亿元,同比增长 125.2%;净利润达人民币 1.92 亿元,同比增长 114%,创近四年新高。基于 2024 年取得的优异成绩,卓越教育在 2025 年围绕「降本、增效、创新」三主线,进一步深化 AI 在各业务环节的应用。集团将 Deepseek - R1 模型融入教学、管理、服务全链条,全面开启智能化升级之路。
卓越教育不仅将 AI 作为教学工具,更构建了覆盖内部运营与外部服务的生态系统,通过技术渗透实现人效提升与产品创新的双重目标,尤其在K12细分场景中展现出精细化运营能力。
作为职业教育龙头,粉笔 2025 年 AI 布局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构建「高频学习-刚需场景-系统提升」三大产品线。
自研垂域大模型支撑下,「粉笔AI老师」「精品面试 AI 点评」「AI 刷题系统班」覆盖不同学习阶段,分别采用订阅制、按次付费、企业解决方案等多元定价模式,分层满足用户从碎片化练习到系统化备考的需求。
2024 年底,粉笔引入 DeepSeek 大模型,3月上线的垂域大模型 PRO 版进一步提升深度推理能力,实现从学习数据采集到个性化洞察的跨越。
未来规划中,粉笔将以每年 30%的增速加码 AI 研发投入,计划联合顶尖机构共建教育大模型实验室,打造具备诊断-预测-进化能力的智慧教育中枢,推进「AI +职业教育」领域发展,为用户带来更具个性化、革命性的教育新产品。
中公教育 2025 年将 AI 业务重心锚定在「就业服务」与「业务 AI 化」两大方向。技术层面,旗下「云信」大模型完成 Deepseek 系列私有化部署,重点优化 AI 选岗、智能测评、就业规划等场景,同步测试接入 AI 就业智能硬件,试图构建「测评-规划-培训-求职」的全链条服务生态。
管理层明确将AI就业业务视为战略节点,计划开发配套课程与硬件体系,贴合国家「稳就业」政策导向,抢占职教后市场。
同时,公司推进教研、营销、师资等全业务链 AI 化,例如通过智能题库生成优化教研效率,以 AI 分析用户画像实现精准营销,降低传统线下培训的人力依赖。
中公的转型逻辑在于,依托自身在职业培训领域的资源积累,将 AI 技术与就业刚需深度绑定,既应对行业竞争,又打开职业教育与成人培训的新增长空间。
作为线下培训覆盖县域的公考巨头,华图教育选择在 AI 领域走「效率替代+体验升级」路线。
在申论批改、面试点评等标准化程度高的环节,AI 系统可自动识别答题结构、匹配评分标准,反馈效率较人工有明显改善,有效解决传统教辅人力成本高、响应慢的问题;同时,持续迭代的 AI 解析系统结合历年真题构建答题逻辑库,为学员提供个性化改进建议,避免「模板化」培训弊端。
在线下场景中,华图将 AI 工具嵌入面授课程,形成「线下授课+AI 测评+实时反馈」的混合模式,既发挥县域网点触达优势,又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培训精准度。这种「线上技术提效+线下体验保真」的策略,使其在下沉市场竞争中保持差异化优势。
作为校内智慧教育服务商,一起教育科技 2024 年第四季度加速 AI 技术落地,核心围绕「教学评一体化」展开。新开发的 AI 智能批改、学情分析功能,基于大语言模型与多模态技术,深度分析教学行为与学情关联,辅助教师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AI 数智校本系统则实现错题自动收录、个性化讲解生成,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效率,相关功能已在多地中小学试点,覆盖数学等主科。
财务数据显示,2024 年公司净收入同比增长 10.7%,净亏损收窄 38%,显示AI驱动的自动化工具在降本增效上效果显著。创始人刘畅表示,未来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深化 AI 在教学管理、资源沉淀等场景的应用,目标成为学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伙伴,其优势在于扎根校内场景,通过技术赋能解决教师教学与学校管理的实际痛点。
纵观头部企业的布局,2025 年 AI 教育呈现三大核心趋势:
其一,技术路径分化——既有科大讯飞、猿辅导的全栈自研与生态构建,也有粉笔、卓越教育的开源协同与场景深耕,形成「重技术」与「重落地」的双线并行;
其二,场景深度绑定——企业不再局限于单一工具开发,而是围绕新课标要求、职教就业刚需、校内管理痛点等,打造「课程+服务+硬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其三,商业模型多元化——从 To C 的订阅制、按次付费,到 To B的企业解决方案、硬件销售,再到 To G 的政策适配型产品,盈利模式更趋灵活。
随着技术成熟与用户习惯养成,教育 AI 正从「概念验证」走向「价值兑现」,未来竞争将聚焦于「数据积累能力」「场景理解深度」与「商业模式韧性」。对于行业而言,这既是头部企业的角力场,也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打开了从 K12 到职教、从校内到家庭的广阔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