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AI高管离职,越来越抽象
16 小时前 / 阅读约7分钟
来源:36kr
在艰难跋涉AGI的道路上,招徕最顶级的人才,成为各大厂抢夺时间窗口的关键。

五一假期,AI圈的话题全聚焦在阿里。通义千问前脚刚发布8个尺寸的混合模型,引起行业热议,后脚就传出技术高管薄列峰离职的消息。

据了解,薄列峰于2022年9月,加入阿里接替谭平执掌达摩院XR实验室,后调任通义实验室,负责应用视觉团队。他在阿里职级p10,p10相当于阿里的总监级别,直接管理下属或近百人。

外界不知薄列峰具体离职的原因。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我,薄已经离职,原因是去其他公司面试时,被人发现,所以低调离职。

这个原因着实有点令人意外。过去大厂高管的离职原因,通常要么是创业,要么是公司战略调整被迫出走,薄列峰可能开创了另一种风格,抽象派。

在国外面试新机会被人发现,捅到原公司,着实有点尴尬。即使不离开,在一家人际关系复杂的大厂,可能也会引发系统上的防御。这是打工人的自我觉悟,也是当前社会资方和打工人的结构性困境。

薄列峰和阿里的分道扬镳的真实原因或许更复杂。

外界看来,薄列峰拥有华丽的履历,具备当前大厂人才争夺的必要条件,博士背景。他在芝加哥丰田技术研究所和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拥有丰富的工业界经历,更是被视为阿里通义大模型图像和多模态方向的领军人物。

2013年薄列峰开始在英特尔工作,后履职亚马逊、京东数科。任职最长的是在京东数科,担任AI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长达5年,在亚马逊工作4年有余,还在华盛顿大学(UW)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担任过兼职教授。

2022年8月,薄列峰入职阿里云旗下的达摩院XR实验室,后来达摩院XR实验室和语音实验室、语言技术实验室等组成大模型研究部门,也就是通义实验室。彼时,阿里云CTO周靖人出任通义实验室负责人,而薄列峰被任命为通义实验室下的应用视觉负责人。

阿里的这段经历虽然只有两年多,根据薄列峰的领英以及开源网站github的公开信息,薄在任职阿里期间团队成果颇丰。

他在视频生成方向上做出大量探索,不仅推出火爆一时的“全民舞王”,让兵马俑跳“科目三”,还实现音频驱动的肖像视频生成技术,集成“全民唱演”功能,以及多模态交互OmniTalker,实现端到端文本驱动的音视频生成框架等。

这些成果推动了AI技术在娱乐、电商、教育等场景的应用,还通过开源生态加速了行业技术迭代。

在AI技术拐点的关键时期,像薄列峰式的人才的离开,无疑对阿里会是一大损失,如果像媒体报道的薄列峰已经加入竞队,这相当于阿里给他人送子弹。

如果说薄列峰的离开,像极了当前打工人“精神离职”——人在工位,魂在洱海的敷衍派的反面,薄列峰的离职则主打一个行动派。而另一位通义实验室大模型技术负责人周畅离职,更加证实这种行动派的果决,他是带组集体跳槽。

周畅,花名钟煌。2024年7月,他一度被曝出将离职创业。然而三个月后,周畅已经低调加入字节跳动,不仅个人以跳槽实现加薪升职,而且还带领原来的小团队集体跳槽,共同实现财富的暴涨。

雷锋网报道,字节给周畅开出的薪资,是阿里的5倍。等于说,他在字节干一年相当于在阿里干五年。

这一大动作,随后还引起阿里的激烈反应。11 月 13 日,一则关于阿里巴巴决定申请仲裁“通义大模型前员工周畅违反竞业协议”的消息,迅速在 AI 圈传播开来。

这两年阿里技术高管离职,一直是圈内热议的话题。今年2月,通义实验室语音团队负责人鄢志杰离职,作为达摩院的十三位“扫地僧” 之一,他的去向仍然未知。只有一个模糊的说法,称他已加入某互联网大厂,出任AI Lab副主任。

仅过去的一年,通义实验室已经相继离开至少三员大将。这种高管频繁离职,几乎改变了大厂人才流动的叙事,低调离职,打着创业幌子,偷偷面试新机会。

作为国内大模型里的佼佼者,通义千问大模型在海外业界、学术界,是使用最多的。阿里更是为其他大厂贡献了不少技术大牛,这也印证了几年前马云的那句话:“别人裁员都是直接裁,阿里巴巴是向社会输送人才。”

当时这句话被很多人嘲讽,如今大家才懂马老师的深意。

目前薄列峰的去向仍是谜团,有说去腾讯的,也有人说去了字节。一位接近字节海外团队的朋友告诉我,很可能去了字节,不过他并没有在字节的内部系统上发现薄列峰的名字。

或许出于竞业协议限制,即便去新公司也要改名换姓。这并不是秘密了。

字节海外视觉团队去年新加入的成员黄伟麟(音译),曾是阿里巴巴的视觉搜索总监,为了规避竞业协议,换名入职字节的海外视觉团队,担任团队负责人。

不过黄伟麟的领英和Google学术页面,也都公开显示其已经入职字节。黄伟麟拥有博士学位,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后又去牛津大学担任视觉组研究员,2021年加入的阿里巴巴,离开时3年期合同尚未到期。

他的个人页面介绍是,2021年6月入职阿里后,领导团队在淘宝开发大规模视觉搜索系统(拍立淘),并致力于为各类电商应用开发通用视觉技术,借助拍立淘系统,为电商实现了超过四倍的GMV增长。

在海外,阿里人的归处或许是字节,这个说法可能一点也不夸张。人才密度更大的字节跳动,近两年为了挖墙角,使尽浑身解数,开出极具诱惑的薪水。据脉脉数据显示,字节已连续四年位列 AI 岗位新增量榜首,大模型人才薪资均值超5万元/月。

不只阿里高管,今年1月,AI六小虎中智谱的视频模型负责人丁铭,也已经加入字节的大模型团队,零一万物的算法负责人黄文灏在去年8月加入字节的seed团队。

除了中流砥柱型人才外,站在AGI军备竞赛的关键期,字节、腾讯和阿里早已在人才争夺战上赤身肉搏许久。

去年5月,字节率先发起应届博士生的Top Seed 招人计划后,后又开通实习生岗位,国内给出2000元的日薪,海外实习生是75美元/小时,一天600美元,相当于国内实习生的两倍多。这一水平相当于普通实习生的5倍多。

腾讯也不甘示弱,去年6月发起针对AI 顶级人才的“青云计划”。今年3月,阿里云也为优秀毕业生启动A Star 和Al Clouder 人才项目。一个月后,百度也官宣,未来三年将开放实习岗位给优秀校园人才,大部分的岗位聚焦AI 领域。

博士军团和年轻人正成为大厂ai 军备竞赛的主力。晚点报道,OpenReview 上,过去两年三家大厂新增的研究者,阿里的应届生占比六成;腾讯在2024 年提升到七成。字节的应届生占比只有四成。

在艰难跋涉AGI的道路上,招徕最顶级的人才,成为各大厂抢夺时间窗口的关键。但人才的密度和技术创新似乎并不一定成正比,这一点,还是deepseek重塑了行业认知。财力雄厚的大厂,除了学习剔除大厂病之外,利用资本招徕人才加速技术迭代,依然是最熟悉的路径。